HQU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摘选
1.高水平人才数量大幅提升
我校通过积极推行实施“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水平人才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人才聚集效应进一步呈现良好效果。截止 2019 年 9 月 30 日,学校教职工总数 2774 人,其中专任教师 1657 人、外聘教师 358 人,折合教师总数为 1850.33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 22%,生师比约 18.06: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281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16.96%;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 839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50.63%;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 1519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91.67%。
本学年我校新增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56人次,其中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高端境外专家引进计划36人、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4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2人、福建省青年外国专家引进计划1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9人。另外,还入选厦门和泉州市各类人才项目160余人次。
4.高水平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本年度,我校加快落实《华侨大学建设一流学科行动方案》《华侨大学 ESI 学科建设推进实施办法》《华侨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建设指标(2016-2020 年)》《华侨大学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华侨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及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学校继续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培育计划,深入实施“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充分激发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关键作用,积极发挥侨校优势打造新型智库品牌,激发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活力,切实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创新实力,加强师资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年度学校学术水平稳步提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2018-2019 年在 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科技论文 1000 多篇,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3 个学科进入到 ESI 前 1%。吴季怀教授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并入选 2018 英国皇家化学会“Top 1%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魏展画教授成果获 2018 年中国光学基础研究类十大进展。
在项目、获奖和专利方面,本学年获各类科技项目资助总经费 10969.87 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立项资助 88 项,获 2018 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地市级以上科技成果7奖 41 项,获专利授权 430 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170 余件,已转让专利科技成果 17 项,专利转化数量较去年有明显增长。本年度获第二届中俄(工业)创新大赛中国赛区选拔赛入围奖 1 项、优秀奖 2 项。
在科技创新平台方面,2019 年新增“脆性材料产品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6个,现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48 个,科技创新平台已覆盖全校理工科的所有学科领域。新增华侨大学海峡两岸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和华侨大学中外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等 2 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入选《全球智库评价研究报告(2019)》“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出版《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8)》《海丝蓝皮书(2018~2019)》《泰国蓝皮书:泰国研究报告(2018)》等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