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吧 关注:199,152贴子:5,902,820

回复:盘点2016年下半年关于华侨大学值得期待的那些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拟入选人选
厦大2 郑振龙 李建发
福大2 黄志刚 王应明
福师大1 郑家建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1 黄世忠


IP属地:德国514楼2017-12-06 22:51
收起回复
    厦门大学2017年预算718404.03万元
    福州大学2017年预算196709.35万元
    华侨大学2017年预算165438.63万元
    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预算153206.21万元
    福建农林大学 2017年预算123390.96万元


    IP属地:德国515楼2017-12-07 02:55
    收起回复
      近三年A&HCI收录文章数量排行TOP50(中国内地高校)并列37


      IP属地:内蒙古517楼2017-12-07 19:58
      回复
        57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接受考评 两家被列入整改
        两家整改分别为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以及福建省作物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
        http://www.fjkjt.gov.cn/xxgk/tzgg/201711/t20171129_988605.htm


        518楼2017-12-08 21:58
        回复
          华侨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导师以及各专业计划数,其中*号代表该导师仅招收硕博连读生或全日制研究生。2018招生导师共计96人,拟招生共计62人。其中已录取硕博连读生30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师12人,拟招生数6人: 贾益民、周世兴、王福民、李志强、许斗斗、刘荣军、吴苑华、薛秀军、马雷、连朝毅、朱彦明*、冯兵*
          数量经济学导师10人,拟招生数7人: 李拉亚、许培源、胡日东、郭克莎、赵昕东、黄华林、苏梽芳、杨默如*、尹晓波、吕延方*
          医学院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化工导师7人,拟招生数9人:崔秀灵、陈凌、柯荣秦、Philipp Kapranov*、孙涛*、林俊生、刁勇*
          机械工程导师16人,拟招生数10人:徐西鹏*、黄辉、崔长彩、谭援强、江开勇*、刘红生、张认成、姜羲、易定容、章明、蔡绍滨、杜吉祥、苏春翌、杨帆、陈新开、金福江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师16人,拟招生数7人:杨卫华、孙向英、兰章、吴季怀、戴劲草、林建明、卢灿忠、陈国华、李明春、辛梅华、程琳、林金清、林碧洲、刘斌、王士斌、程国林*
          结构工程导师12人,拟招生数7人:郭子雄、高轩能、周克民、董毓利、许 斌、霍静思、王 晨、李升才、Bahram M.Shahrooz*、陈士海,俞缙、苑宝玲
          化学工程与技术导师12人,拟招生数7人:周树锋、荆国华、陈爱政*、肖美添、杨素萍、张光亚、陈国、明艳林*、宋秋玲、胡恭任、周作明、于瑞莲
          企业管理导师8人,拟招生数6人:张潜、吴彦濬、陈金龙、吴泽福、衣长军、张向前*、吕庆华、郭东强
          旅游管理导师3人,拟招生数5人:谢朝武、黄安民、李勇泉*


          IP属地:德国519楼2017-12-10 19:29
          收起回复
            2018年华侨大学硕博连读拟录取情况(30人)



            IP属地:德国520楼2017-12-10 19:33
            收起回复
              【办学方向的调整】
              鉴于学校“两类学生”将长期共存的现实,且学校又处于以厦门经济特区为中心的闽南经济开发区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华侨大学不仅要为海外华侨、港澳台培养专门人才,同时也要充分为福建经济特区培养专门人才做贡献。因之,学校把原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调整为“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面向经济特区”。


              IP属地:内蒙古521楼2017-12-10 23:48
              收起回复
                我好奇泉州方面为华大这些年做了些啥?说的华大像一个白眼狼。


                IP属地:安徽522楼2017-12-12 11:23
                收起回复
                  福建5所高校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
                  2017.12.14 10:22:07综合
                  根据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实施意见的部署和要求,12月12日,我省“双一流”建设专家咨询论证会在福州召开。会上,专家委员会对各校“双一流”建设方案进行咨询论证,提出意见建议。
                  会议现场
                  稳步推进 我省“双一流”建设工作吹响号角
                  据了解,2017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闽政〔2017〕11号),对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做出了明确部署。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要求,我省大力支持厦门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福州大学化学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在开展国家层面“双一流”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省域范围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由于各高校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学科建设差距较大,我省“双一流”建设采取分类分批方式推进。一流大学建设主要面向办学基础良好,综合实力较强的部属高校(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和3所省属高水平建设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主要是实施“高峰”“高原”学科计划,拟遴选40个左右高峰学科与60个左右高原学科。
                  目前,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5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已编制了《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闽江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等8所高校提交了《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全省8所高校报送46个高峰学科(群),12所高校报送65个高原学科(群)。
                  特色鲜明 5所高校汇报“双一流”建设方案
                  会上,5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向专家委员会汇报了“双一流”建设方案,介绍了具体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周期,明确了改革举措、资源配置和资金筹集、评价考核和组织保障等安排。
                  厦门大学——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版图的“福建升级版”
                  厦门大学进一步明确“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和“三步走”战略部署
                  厦门大学提出,发挥厦大改革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携手省内高校,共同推动福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福建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版图的“福建升级版”;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先进制造业大省、海洋经济强省、健康福建等重大战略,重点加强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服务福建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学科专业结构性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供给,成为福建省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服务人才强省建设;加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围绕海丝核心区、自贸区、生态文明先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
                  厦门大学还计划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创新创业谷”,通过建设国际创新技术研究院、“海丝大学”联盟、两岸创新创业联盟等交流合作平台,建成一批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平台,努力促进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经贸往来、金融合作和人文交流,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特色示范基地。
                  华侨大学——发挥侨校特色优势 整合海内外资源
                  华侨大学的整体建设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大学排名前50名;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学校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先进大学行列。
                  华侨大学学科建设总体规划
                  华侨大学将发挥侨校特色优势、整合海内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深化综合改革方案来推进“双一流”建设。计划到2020年,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办学规模方面,构建以本科生为主、研究生占较大比例、境外生比例为25%的人才培养结构;科学研究方面,新增重点项目10项以上,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0项以上,新建国家级研究平台1-3个,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4个,新增国际联合实验室1-2个等;特色办学方面,新增海外华文教育办学点8-10个,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安哥拉政府青年科技人才班项目每届招生达到300人,海外华人文化社团中华才艺培训班培训人数年均5000人以上,新增海外研究生办学点4-5个。
                  福州大学——创建创业型国际高水平大学
                  按照建设计划,福州大学将在国家和省“双一流”的支持下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群,在省“双一流”的支持下建设全国一流大学。学校提出,2020年,化学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有若干研究方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化学学科ESI进入1‰,材料学科ESI进入3‰,工程学科ESI进入4‰;理学、工学和管理学三大学科领域优势突出,新增1-2个ESI学科,希望有1个学科经过培育能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综合实力排名稳居世界650强。
                  福州大学以学科为中心,分层次建设,涉及学科涵盖“1+6+11+X”
                  福州大学将围绕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加强学科研究平台建设、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提高学科社会服务水平,聚焦卓越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筑学科人才高地,加强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扩大学科建设国际视野,弘扬校园优秀精神文化、着力发展文化软实力这6 个重点领域开展全国一流大学建设。学校还将科学应用高水平大学建设经验、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绩效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省“双一流”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福建师范大学——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提出到2020年,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科学研究实力大幅提升,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若干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或前列,办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师范大学前列,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实现跻身国内一流大学行列的战略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在补齐人才短板方面,学校优化并实施“宝琛计划”。具体来说,一是优化师资队伍各类结构。适度扩大专任教师规模,调整校内编制投放系数,确保编制资源重点向教学科研一线、向理工科学院倾斜,为理工科学院发展预留200名的青年博士招聘空间,蓄积学科发展潜力。二是提升师资队伍建设高度。健全领军人才全球招聘和校内培育机制,强化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支持优秀人才以团队方式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三是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建立正常增薪机制,突出工作业绩导向,激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福建师范大学提出学科发展五大计划
                  学校还将强化特色服务,进一步做精做优做强教师教育、教育研究,服务福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立足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拓展对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的交流合作,服务国家全面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发挥“闽派语文”教学研究、教材研究优势,在服务两岸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广大青少年民族文化自信方面发挥重要影响和重要作用;集合各学科力量,打造文化创意学科群,服务福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精准对接产业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突出农林特色,争创国内一流
                  福建农林大学提出,到2020年,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在海峡两岸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教学型高水平大学,办学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农林高校十强,跻身全球前1000名。
                  福建农林大学“双一流”建设思路
                  学校将着力培养一流优秀人才,实施以“科教融合、实践育人”为重点的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建设一批品牌专业,探索建立通识课程体系、实施“互联网+课程”建设计划,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实施新一轮研究生质量提升计划等。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实施“双百”计划(百人引进、百人攀登),制定从“闽江学者—长江学者—院士”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方案,制定校金山学术“新秀—优青—杰青”的学术新秀选拔和培养体系。推动一流科技创新,推进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在林木、农业生态环境、海产品加工等领域新增国家级平台,实施海峡联合研究院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培育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实现国家级项目和奖励新突破,加强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区域特色发展、特色现代农林业、生态文明等领域发出“农林大”声音。
                  把脉开方 权威专家咨询论证
                  此次,我省邀请了15名专家代表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厦门大学等13所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进行咨询论证,发表论证意见。专家委员会主要来自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既有战略层面的专家也有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委员会组成的代表性、专业性很强。
                  “厦门大学如何服务福建的发展,能否再具体介绍一下?”“我想问一下华侨大学,你们的机械领域要怎么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各位专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需要,对学校整体建设方案和学科建设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咨询论证,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帮助我省高校查缺补漏,完善建设方案,引导我省“双一流”建设科学发展,提高建设实效。
                  同时,专家委员会咨询论证意见将作为我省遴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重要参考,并作为中期和周期评估的主要依据。
                  内涵发展 “双一流”建设打造福建品牌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黄红武在发言中指出,“双一流”建设要增强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他表示,当前,福建“双一流”建设正式迈入快速起跑期,实现“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关键靠人才培养、靠创新驱动。培养一流人才需要一流的教育模式创新,汇聚一流师资需要一流的发展机制创新,产出一流成果需要一流的管理方式创新。
                  他强调,福建“双一流”建设要紧密围绕“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使命和要求,以及福建省自贸试验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需要,主动适应福建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和培养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高端人才,增强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产业需求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引才聚才效应,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增强高端人才集聚效应。要精准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合理选择国内外同类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为标杆,以学科为基础,以重点领域的有效突破促进内涵发展,科学编制建设方案。要积极开展境内外一流学科合作,推动我省高校与境内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多模式的点对点合作与交流,推动一批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高校找准、确定合作对象。
                  来源:省教育厅新闻中心


                  IP属地:内蒙古来自手机贴吧527楼2017-12-14 13:49
                  收起回复
                    福建师范大学在补齐人才短板方面,学校优化并实施“宝琛计划”。具体来说,一是优化师资队伍各类结构。适度扩大专任教师规模,调整校内编制投放系数,确保编制资源重点向教学科研一线、向理工科学院倾斜,为理工科学院发展预留200名的青年博士招聘空间,蓄积学科发展潜力。


                    IP属地:安徽528楼2017-12-14 14:26
                    收起回复
                      《华侨大学师资补充暂行办法》
                      http://rsc.hqu.edu.cn/info/1029/2975.htm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中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立德树人,学风严谨,为人正派,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事业心与责任感,善于团结协作,身心健康。
                      2.符合各单位学科建设方向或专业教学急需,教学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二)具体条件
                      1.博士毕业生年龄不超过32周岁,本科学制五年的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出站人员不超过33周岁。年龄计算至当学年6月30日(下同)。
                      博士或博士后研究人员原则上应毕业于海外知名高校、国内原“985、211工程”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等,且第一学历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录取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等)。
                      2.高级职称人员。正高级职称人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职称人员年龄不超过40周岁。
                      3.技能型专业所需的硕士人员,原则上应是本学科的知名学校毕业,均以项目制形式聘用(特别优秀的紧缺硕士除外)。
                      4.优秀博士(后)还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博士毕业于世界著名大学 (世界著名大学指按照泰晤士高校排名-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排名,学校综合排名为世界前200名的海外高校或学科大类排名为世界前100名的海外高校)。
                      (2)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且本科、硕士毕业于原“985、211工程”高校。
                      (3)理工类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在SCI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其中材料、化学学科需有1篇学术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及以上学术刊物,或有3篇学术论文发表在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the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公认的顶级刊物(影响因子大于10);化工、环境、生物学科需有3篇文章发表在SCI TOP期刊,物理、光学、医学、数学学科需有2篇文章发表在SCI TOP期刊,其余学科需有1篇文章发表在SCI TOP期刊;人文社科类需主持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或在学校规定的一类A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一类B期刊发表论文2篇。
                      (4)在学科领域取得业界公认的突出成果。
                      5.选留本校博士(后),需在申报师资补充计划时报备,且条件需达到上述优秀博士(后)条件第(3)条之规定。


                      IP属地:福建532楼2017-12-15 10:32
                      收起回复


                        IP属地:内蒙古535楼2017-12-20 00:22
                        收起回复
                          杨恩辉,华大校友


                          536楼2017-12-20 10:10
                          收起回复
                            相关网路链接地址
                            http://rsc.hqu.edu.cn/info/1011/3017.htm




                            IP属地:福建543楼2017-12-20 19:20
                            收起回复
                              17-18年度人才引进(第一批)名单
                              http://rsc.hqu.edu.cn/info/1011/3016.htm
                              部分学院引进人才摘选
                              经济与金融学院
                              下半年引入
                              【金融学】黄光晓,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副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
                              【产业经济学】胡麓珂,普华永道德国总部,德国洪堡大学经济学博士
                              【国际贸易学】占超群,香港大学经济学博士
                              【经济数据分析与政策评价】张婷婷,华中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
                              上半年引入
                              【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魏下海教授,闽江特聘学者,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
                              【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杨莉莎副教授,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学博士
                              【金融学】余玲铮副教授,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
                              【金融学】李倩倩,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
                              数量经济研究院/统计学院下半年引入
                              【大数据】曾惠芳,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湖南大学管理学博士
                              【金融统计】熊琦, 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数理统计】李二倩,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博士
                              【数量经济/金融学】林木材,厦门大学西方经济学博士
                              人文学院下半年引入
                              【文艺学】潘道正,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哲学博士
                              【文艺学】李进超,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南开大学哲学博士
                              数学科学院下半年引入
                              【数据挖掘】严珂,中国计量大学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代数学】廖侠,韩国先进研究院博士后
                              国际关系学院下半年引入
                              【国际关系】范强,日本新泻大学国际关系博士
                              马克思主义学院下半年引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程广丽,湖州师范学院副教授,河海大学法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
                              【国外马克思主义】任远,北京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博士


                              IP属地:福建544楼2017-12-20 20: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