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庄稼上的化肥多,按过去的节令行不通了,打下的粮食亩产高,营养低,颗粒饱满,味道不佳。赶白露、割白黍是以前的农谚,每逢白露节令农业社就开镰了,大秋作物一茬茬挨着收割,先从黍子开始。由于亩产不高,生产队种植的黍子不多,三四天就收割完了,黍子适合湿碾,边收割边往场上拉,地里的黍子收割完了,场上也基本上脱粒完了。中秋节前要分黍到户,一是过节要给社员吃上新黄米糕,二是鼓社员干劲好忙于秋收。黍子分到家后父母利用早晚的空子把十来斤黍子在石碾上脱去皮,用簸箕簸出金灿灿的黄米,在农历八月十三四这几天的早上把黄米用水拌一下,上午去碾房推成面。那时候我虽然还小,但是父亲出了地我可以在碾棍的另一头帮着母亲推碾子,推的满头大汗可其乐融融。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正好赶上国庆节,生产队杀了几个羊,每个社员按人头分三两带骨羊肉,我家四口人共分得一斤二两。八月十五的早上母亲就把羊肉切小剁碎放锅里慢火炖上了,那时候调料种类也不多,锅里足足添两瓢水,只几颗花椒、大料就把羊肉的味道从骨子里浸出来了,斤二两瘦羊肉冒出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开门扑鼻的肉香薰的人馋涎欲滴。我不由人的每隔一会儿就掀起锅盖看看、闻闻,但是没有母亲的许可是不敢吃的。中午父亲、哥哥收工回来了,母亲在肉锅边放四个碗,先把大点的骨头、肉块用筷子夹着分别放在碗里,然后用勺子把锅里的肉汤碎肉盛尽,每人连汤带肉多半碗,汤多肉少。这时新黄米糕正好也蒸熟了,母亲从冒着热气的锅里把铺在笼布上的糕往盆里放的刹那间,一股诱人的清香随之飘荡出来,我们连母亲快速踩糕的几分钟也等不及了。铁匙从糕的一头往下挖,铲不断连接的地方能拉长五六寸,糕的颜色是金黄色的,吃进嘴里香甜可口,咬起来柔软精到,一口糕蘸一点肉腌水,三两口糕吃块小肉,中间还啃块骨头,真是此餐只能天上有,怎能流落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