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的起源
自战争这个“怪物”产生以来,"神兵天降"一直是军事家梦寐以求的事。随着降落伞的问世和飞机的出现,交战双方在很短的时间里可以把作战人员和物资装备空降到远离数十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的战场或敌后,终于使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同时也产生了依靠飞机输送,以空降(伞降、机降)方式投入战斗的特殊兵种--空降兵。 第一个降落伞设计者是画家、科学家达·芬奇。他在1599年出版的一本名为《新机械》的书中,就描绘了降落伞的图案。17世纪,各种各样的跳伞表演在欧洲各国盛行一时,当时主要是从教堂上、高大宫殿上或塔上进行,伞由纸质改成布质、绸质,形状也由圆形变为多种形状。 但降落伞真正问世,还是从气球升空以后。1782年,热气球首次飞行成功。1783年11月21日,法国人德·路泽尔和达兰德斯在巴黎用热气球作为运载工具,在空中飞行25分钟。十几天后,又有法国人雅克·夏尔和埃内·罗贝尔乘氢气球从巴黎的蒂依勒雷斯公园升空。此举轰动整个巴黎城,约有50万市民目睹他们升空飞行。但是,由于技术和其他原因,气球升空后经常发生事故,给人们升空探险带来很大威胁,为了保障人员安全,杂技场上使用的伞开始进入航空领域。
初期的降落伞结构比较简单:伞衣是一块圆形布,伞衣顶部没有排气口,只用4根绳子一头系住伞衣,另一头连结人体。有的则制成一种绸质硬骨架的降落伞,以半张开状态放置在气球吊篮的外面,伞衣底下有绳子系在人的身上,如果气球失事,即可乘降落伞安全落地。如法国人波里亚克·库帕连托于1808年7月24日使用降落伞成功地从起火的气球上降到地面。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为了保证飞行员的安全,各种救生伞相继产生,推动了降落伞的发展。1911年出现了能够将伞衣、伞绳等折叠起来放进伞包的伞,伞包固定在人身上。首次从飞机上跳伞是美军上尉别里于1912年在450米高空上进行的。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初期,由于没有专门的运输机,只能使用轰炸机,空降人员跳离飞机时要从舱口爬上机翼,而后从机翼上跳下。因此,空降人数极少,而且随身携带的武器装备有限,空降活动只局限于侦察、破坏等。战场上最早使用伞兵,大约是1916年10月14日德军在俄军战线后方80公里处的罗夫诺伞降的两名士兵。他们着陆后去破坏俄方铁路。1918年春,法国军队也用轰炸机伞降了一些由两个人组成的爆破小组,到敌后破坏交通线。英军也在同年10月使用5架飞机在德军后方空降一组人员,原定任务是炸毁德军的主要铁路上的隧道,但后来发现德军的主要运输线是运河,他们就改变了计划,破坏了运河上的一个闸门,造成德军水上运输困难。
积累了初步的实战经验后,1918年10月17日,美军第1集团军航空兵军官比利·米切尔提出了一个伞降l2000人的兵力至德军后方以迅速夺取梅斯的大胆计划。 米切尔是美国空军的创始人,被誉为"美国空军之父"。他1879年12月29日生于法国的尼斯,3年后,随父母回到美国密尔沃基的"牧场"庄园。1898年春,美西战争期间,已经是大学生的米切尔应招成为威斯康星第1志愿团的一名士兵。3个星期后便被授予志愿通信连少尉军衔。1901年4月26日,被任命为陆军通信兵中尉。24岁时已成为美国陆军中最年轻的上尉。1905年,任通信学校助理教官,兼配属该校的通信连连长。1912年3月,调入总参谋部工作。1916年6月,任陆军航空处处长斯奎尔的副手,7月升为少校。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飞行训练,掌握了飞行的基本知识。1917年2月,被美国陆军部派往欧洲作航空观察员,于4月10日到达法国巴黎。米切尔在法国期间实地考察了法国战场。他看到航空的任务已由战争早期使用单架飞机的简单观察变为使用几百架飞机的更为复杂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后,认识到为了使陆军能够完全自由地执行地面作战任务,必须拥有对战场上空的控制权。
1917年6月13日,潘兴将军和美国远征军参谋部抵达巴黎,米切尔被任命为美国远征军的航空军官。米切尔向潘兴将军提出了组建"战术航空兵"和"战略航空兵"的建议,但潘兴将军未予重视。1917年5月15日米切尔升为中校,同年9月又晋升为上校,10月潘兴任命他为前进地域航空勤务队司令。翌年1月又任命他为第1军航空勤务队司令,这是航空兵的最高职位。任职期间,米切尔指挥了几次空中作战,其中1918年10月9日,他派出200架法国和美国轰炸机,突击了德军战线后方达姆维勒的部队集结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18年春季和初夏,潘兴指挥的第1集团军投入了进攻德国的战斗。在圣米耶尔会战中,潘兴率领的部队取得了胜利,潘兴踌躇满志,计划进一步攻占梅斯、贝尔福和吕内维尔。
10月17日早晨,在凡尔登潘兴将军的司令部里,潘兴和米切尔商讨了有关航空兵使用的问题。
潘兴要求米切尔首先驱逐德国飞机,获得空中优势,尔后再搜索并打击威胁美国远征军的德国步兵和炮兵;如还有可能的话,应飞到敌占区,收集有关德军在前线机动的情况。米切尔马上执行这些命令,而且制定了使用空中力量和机动能力的长远作战计划。他提出,为能迅速以猛烈的冲击手段攻占梅斯,应把在英国独立空军服役的1200架"汉莱培基"式轰炸机组成60个中队,作为空运力量,每架飞机载10名伞兵和2挺机枪,空降在德军战线后方,配合正面进攻,这次任务将由一个完整的步兵师组成突击队来执行。潘兴初步批准了他的计划。
将米切尔这一设想变成实际计划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他的助手路易斯·布里尔顿少校。布里尔顿少校在具体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后,提醒米切尔:这种设想是根本行不通的,美军不但没有那么多的飞机和降落伞,而且第1步兵师官兵没有受过空降训练;此外,这种作战超出了部队通讯系统的能力,也没有能够控制数百架轰炸机实施集结和运输的机构;况且从未有人考虑过突击队的食品和弹药补给问题。正当米切尔与布里尔顿进一步研究如何克服摆在他们面前的许多障碍时,11月11日法国时间清晨5时,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11时宣布停战。在各国第一批礼炮鸣响101响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军伞降梅斯的计划成为梦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飞机的机件不可靠,载荷能力有限,起飞性能不稳定,因此作战中就不能以飞机运载部队作战术上的使用,更谈不上作战略上的运用。但用轰炸机把小分队伞降到敌后方,虽然规模很小,影响却很大,为一些军事家所瞩目。而且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普通的和驾驶员专用的降落伞也改进完善。这种降落伞很牢固,能快速张开,又便于携带,这就为战后空降兵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运输机发展的基础上,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都着意空降兵的发展。最早进行大规模跳伞训练的是意大利。他们开始使用相当完善的绳拉开伞降落伞"救生者",并于1927年11月在演习中成功地空降了一支分队。但在1928年,由于这一新型部队的指挥官吉多尼将军在一次降落伞事故中丧生,使降落伞的发展一度处于低潮。到30年代末,意大利已组建了几个伞降营,并在北非进行过数次规模较大的伞降。
苏联红军1930年在一次演习中使用了伞降部队。1933年8月18日,苏联在莫斯科的1万名群众面前,举行了首次航空跳伞表演,46名伞兵从两架大型轰炸机上跳出,并成功地用一具大型降落伞投下一辆小型作战坦克。
1935年,世界各地的观众在电影上看到了苏联红军营规模伞降的壮观场面。1936年秋季在莫斯科军区举行了一次用安特-6运输机伞降一个建制旅,夺取渡口、断敌退路的演习,伞兵离机高度是300米。
美国在1928年的陆军训练中,曾用降落伞空投过少量人员和装备。由于美国战术家对机降部队的兴趣比较大,曾在1931年空运了一个装备齐全的野战炮兵连到巴拿马去进行"半球防御演习"。两年后,在演习中又空运过一个整营,进行过伞降训练。1938年将空降作战列入陆军条令。
德国一战后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培养滑翔机驾驶员。1933年2月,普鲁士内政部部长戈林下令组建一支特别警察伞兵队。这支伞兵队于1935年被戈林吸收入德国空军,其成员于1938年4月全部成为第1伞兵团第1营的军官。1935年又秘密地成立了一所空降学校。1938年7月,戈林命令斯徒登特把现有的空降和伞降部队,以及所需的空运部队组合在一起,编成第7空降师,并由斯徒登特指挥。伞兵训练的运输工具是Jn-52型运输机,伞兵使用的是绳拉开伞式降落伞,未采用苏联所用的手拉开伞式降落伞,伞兵离机后安全系数增大。
英国虽然早在1927年即开始进行空降试验,但直到1940年才组建空降部队。法国在二战之前没有正式的空降部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军事技术发达的国家都纷纷进行空降试验,组建部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苏、德两国已拥有师规模的伞降部队和空运部队,大规模的空降作战,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从梦想变为现实。
国家利器
在二战开始时,上百名德军空降兵举手之间就攻占了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埃本-埃马尔要塞;在二战结束时,是苏联空降兵率先攻入柏林;在海湾战争中,美第101空降师那些“飞行牛仔”追亡逐北,像赶牛一样把伊拉克数十倍于己的步兵驱逐到美军的战俘营;
1999年6月12日凌晨,一支由260人组成的俄空降兵部队在事先未与北约方面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科索沃普里什蒂纳机场,打乱了北约方面将俄罗斯排除在科索沃维和行动之外的企图;在车臣战争中,普斯科夫空降师浴血奋战,成了车臣武装分子们的致命克星……作为一支凶猛机动的武装力量,这种长着双翼的特种兵在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是“国家利器”,出现在每一场突发战争、每一个最恶劣的战场上。
残酷的实战在诺曼底登陆中,盟军空降兵的任务是在登陆滩头两侧距海岸10至15千米的浅近纵深空降,阻止敌预备队伞兵跳伞的增援,并从侧后攻击德军海岸防御阵地,配合海上登陆。
由于在最初的1~2天里,盟军只登陆6~8个步兵师,只有在建立起可供装甲师展开的大登陆场后,才将装甲师投入作战。如果在装甲部队上陆前德军突破了登陆部队的防线,将会给登陆带来灭顶之灾。所以空降兵的行动在登陆初期对于登陆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英国第6空降师是最早投入战斗行动(汤加行动)的部队。早在午夜00:16,他们就被空投到登陆地区的左翼地区,他们的目标是夺取佩加索斯桥(Pegasus Bridge)附近的桥梁,以防止德军的装甲部队前往海岸支持。伞兵们迅速占领了这些桥梁并成功地控制了他们直到那天稍后的登陆的突击队员赶来。此行动的目标还包括夺取在梅尔维勒的地堡。虽然地堡没有被摧毁,但是在战斗过后,地堡中除了6人以外,其余全部伤亡。
相比之下,美军第82和第101空降师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没有有经验的领航员和地面情况复杂,部队被散落在各处。有些伞兵很不幸地降落在了海中或内陆中那些被德军故意淹没的低洼地区,很多人由于装备沉重,而被淹死在仅及膝深的水中。在24小时后,101师只集合起约3000人。很多人在当日后的很多天仍在敌后独自战斗。
82师在6日早上占领了圣-梅尔-艾格里斯,这个小镇也就成了整个法国第一个被解放的城镇。尽管盟军的空降存在不少问题,但仍取得了很大成功,说明艾森豪威尔的观点是正确的。盟军的空降,在登陆的最初时间里夺取了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桥梁、海滩通路,摧毁了德军的炮兵阵地,破坏了德军防御的稳定性,牵制了德军的预备队,使德军处于被动局面。为登陆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自战争这个“怪物”产生以来,"神兵天降"一直是军事家梦寐以求的事。随着降落伞的问世和飞机的出现,交战双方在很短的时间里可以把作战人员和物资装备空降到远离数十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的战场或敌后,终于使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同时也产生了依靠飞机输送,以空降(伞降、机降)方式投入战斗的特殊兵种--空降兵。 第一个降落伞设计者是画家、科学家达·芬奇。他在1599年出版的一本名为《新机械》的书中,就描绘了降落伞的图案。17世纪,各种各样的跳伞表演在欧洲各国盛行一时,当时主要是从教堂上、高大宫殿上或塔上进行,伞由纸质改成布质、绸质,形状也由圆形变为多种形状。 但降落伞真正问世,还是从气球升空以后。1782年,热气球首次飞行成功。1783年11月21日,法国人德·路泽尔和达兰德斯在巴黎用热气球作为运载工具,在空中飞行25分钟。十几天后,又有法国人雅克·夏尔和埃内·罗贝尔乘氢气球从巴黎的蒂依勒雷斯公园升空。此举轰动整个巴黎城,约有50万市民目睹他们升空飞行。但是,由于技术和其他原因,气球升空后经常发生事故,给人们升空探险带来很大威胁,为了保障人员安全,杂技场上使用的伞开始进入航空领域。
初期的降落伞结构比较简单:伞衣是一块圆形布,伞衣顶部没有排气口,只用4根绳子一头系住伞衣,另一头连结人体。有的则制成一种绸质硬骨架的降落伞,以半张开状态放置在气球吊篮的外面,伞衣底下有绳子系在人的身上,如果气球失事,即可乘降落伞安全落地。如法国人波里亚克·库帕连托于1808年7月24日使用降落伞成功地从起火的气球上降到地面。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为了保证飞行员的安全,各种救生伞相继产生,推动了降落伞的发展。1911年出现了能够将伞衣、伞绳等折叠起来放进伞包的伞,伞包固定在人身上。首次从飞机上跳伞是美军上尉别里于1912年在450米高空上进行的。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初期,由于没有专门的运输机,只能使用轰炸机,空降人员跳离飞机时要从舱口爬上机翼,而后从机翼上跳下。因此,空降人数极少,而且随身携带的武器装备有限,空降活动只局限于侦察、破坏等。战场上最早使用伞兵,大约是1916年10月14日德军在俄军战线后方80公里处的罗夫诺伞降的两名士兵。他们着陆后去破坏俄方铁路。1918年春,法国军队也用轰炸机伞降了一些由两个人组成的爆破小组,到敌后破坏交通线。英军也在同年10月使用5架飞机在德军后方空降一组人员,原定任务是炸毁德军的主要铁路上的隧道,但后来发现德军的主要运输线是运河,他们就改变了计划,破坏了运河上的一个闸门,造成德军水上运输困难。
积累了初步的实战经验后,1918年10月17日,美军第1集团军航空兵军官比利·米切尔提出了一个伞降l2000人的兵力至德军后方以迅速夺取梅斯的大胆计划。 米切尔是美国空军的创始人,被誉为"美国空军之父"。他1879年12月29日生于法国的尼斯,3年后,随父母回到美国密尔沃基的"牧场"庄园。1898年春,美西战争期间,已经是大学生的米切尔应招成为威斯康星第1志愿团的一名士兵。3个星期后便被授予志愿通信连少尉军衔。1901年4月26日,被任命为陆军通信兵中尉。24岁时已成为美国陆军中最年轻的上尉。1905年,任通信学校助理教官,兼配属该校的通信连连长。1912年3月,调入总参谋部工作。1916年6月,任陆军航空处处长斯奎尔的副手,7月升为少校。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飞行训练,掌握了飞行的基本知识。1917年2月,被美国陆军部派往欧洲作航空观察员,于4月10日到达法国巴黎。米切尔在法国期间实地考察了法国战场。他看到航空的任务已由战争早期使用单架飞机的简单观察变为使用几百架飞机的更为复杂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后,认识到为了使陆军能够完全自由地执行地面作战任务,必须拥有对战场上空的控制权。
1917年6月13日,潘兴将军和美国远征军参谋部抵达巴黎,米切尔被任命为美国远征军的航空军官。米切尔向潘兴将军提出了组建"战术航空兵"和"战略航空兵"的建议,但潘兴将军未予重视。1917年5月15日米切尔升为中校,同年9月又晋升为上校,10月潘兴任命他为前进地域航空勤务队司令。翌年1月又任命他为第1军航空勤务队司令,这是航空兵的最高职位。任职期间,米切尔指挥了几次空中作战,其中1918年10月9日,他派出200架法国和美国轰炸机,突击了德军战线后方达姆维勒的部队集结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18年春季和初夏,潘兴指挥的第1集团军投入了进攻德国的战斗。在圣米耶尔会战中,潘兴率领的部队取得了胜利,潘兴踌躇满志,计划进一步攻占梅斯、贝尔福和吕内维尔。
10月17日早晨,在凡尔登潘兴将军的司令部里,潘兴和米切尔商讨了有关航空兵使用的问题。
潘兴要求米切尔首先驱逐德国飞机,获得空中优势,尔后再搜索并打击威胁美国远征军的德国步兵和炮兵;如还有可能的话,应飞到敌占区,收集有关德军在前线机动的情况。米切尔马上执行这些命令,而且制定了使用空中力量和机动能力的长远作战计划。他提出,为能迅速以猛烈的冲击手段攻占梅斯,应把在英国独立空军服役的1200架"汉莱培基"式轰炸机组成60个中队,作为空运力量,每架飞机载10名伞兵和2挺机枪,空降在德军战线后方,配合正面进攻,这次任务将由一个完整的步兵师组成突击队来执行。潘兴初步批准了他的计划。
将米切尔这一设想变成实际计划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他的助手路易斯·布里尔顿少校。布里尔顿少校在具体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后,提醒米切尔:这种设想是根本行不通的,美军不但没有那么多的飞机和降落伞,而且第1步兵师官兵没有受过空降训练;此外,这种作战超出了部队通讯系统的能力,也没有能够控制数百架轰炸机实施集结和运输的机构;况且从未有人考虑过突击队的食品和弹药补给问题。正当米切尔与布里尔顿进一步研究如何克服摆在他们面前的许多障碍时,11月11日法国时间清晨5时,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11时宣布停战。在各国第一批礼炮鸣响101响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军伞降梅斯的计划成为梦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飞机的机件不可靠,载荷能力有限,起飞性能不稳定,因此作战中就不能以飞机运载部队作战术上的使用,更谈不上作战略上的运用。但用轰炸机把小分队伞降到敌后方,虽然规模很小,影响却很大,为一些军事家所瞩目。而且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普通的和驾驶员专用的降落伞也改进完善。这种降落伞很牢固,能快速张开,又便于携带,这就为战后空降兵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运输机发展的基础上,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都着意空降兵的发展。最早进行大规模跳伞训练的是意大利。他们开始使用相当完善的绳拉开伞降落伞"救生者",并于1927年11月在演习中成功地空降了一支分队。但在1928年,由于这一新型部队的指挥官吉多尼将军在一次降落伞事故中丧生,使降落伞的发展一度处于低潮。到30年代末,意大利已组建了几个伞降营,并在北非进行过数次规模较大的伞降。
苏联红军1930年在一次演习中使用了伞降部队。1933年8月18日,苏联在莫斯科的1万名群众面前,举行了首次航空跳伞表演,46名伞兵从两架大型轰炸机上跳出,并成功地用一具大型降落伞投下一辆小型作战坦克。
1935年,世界各地的观众在电影上看到了苏联红军营规模伞降的壮观场面。1936年秋季在莫斯科军区举行了一次用安特-6运输机伞降一个建制旅,夺取渡口、断敌退路的演习,伞兵离机高度是300米。
美国在1928年的陆军训练中,曾用降落伞空投过少量人员和装备。由于美国战术家对机降部队的兴趣比较大,曾在1931年空运了一个装备齐全的野战炮兵连到巴拿马去进行"半球防御演习"。两年后,在演习中又空运过一个整营,进行过伞降训练。1938年将空降作战列入陆军条令。
德国一战后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培养滑翔机驾驶员。1933年2月,普鲁士内政部部长戈林下令组建一支特别警察伞兵队。这支伞兵队于1935年被戈林吸收入德国空军,其成员于1938年4月全部成为第1伞兵团第1营的军官。1935年又秘密地成立了一所空降学校。1938年7月,戈林命令斯徒登特把现有的空降和伞降部队,以及所需的空运部队组合在一起,编成第7空降师,并由斯徒登特指挥。伞兵训练的运输工具是Jn-52型运输机,伞兵使用的是绳拉开伞式降落伞,未采用苏联所用的手拉开伞式降落伞,伞兵离机后安全系数增大。
英国虽然早在1927年即开始进行空降试验,但直到1940年才组建空降部队。法国在二战之前没有正式的空降部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军事技术发达的国家都纷纷进行空降试验,组建部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苏、德两国已拥有师规模的伞降部队和空运部队,大规模的空降作战,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从梦想变为现实。
国家利器
在二战开始时,上百名德军空降兵举手之间就攻占了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埃本-埃马尔要塞;在二战结束时,是苏联空降兵率先攻入柏林;在海湾战争中,美第101空降师那些“飞行牛仔”追亡逐北,像赶牛一样把伊拉克数十倍于己的步兵驱逐到美军的战俘营;
1999年6月12日凌晨,一支由260人组成的俄空降兵部队在事先未与北约方面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科索沃普里什蒂纳机场,打乱了北约方面将俄罗斯排除在科索沃维和行动之外的企图;在车臣战争中,普斯科夫空降师浴血奋战,成了车臣武装分子们的致命克星……作为一支凶猛机动的武装力量,这种长着双翼的特种兵在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是“国家利器”,出现在每一场突发战争、每一个最恶劣的战场上。
残酷的实战在诺曼底登陆中,盟军空降兵的任务是在登陆滩头两侧距海岸10至15千米的浅近纵深空降,阻止敌预备队伞兵跳伞的增援,并从侧后攻击德军海岸防御阵地,配合海上登陆。
由于在最初的1~2天里,盟军只登陆6~8个步兵师,只有在建立起可供装甲师展开的大登陆场后,才将装甲师投入作战。如果在装甲部队上陆前德军突破了登陆部队的防线,将会给登陆带来灭顶之灾。所以空降兵的行动在登陆初期对于登陆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英国第6空降师是最早投入战斗行动(汤加行动)的部队。早在午夜00:16,他们就被空投到登陆地区的左翼地区,他们的目标是夺取佩加索斯桥(Pegasus Bridge)附近的桥梁,以防止德军的装甲部队前往海岸支持。伞兵们迅速占领了这些桥梁并成功地控制了他们直到那天稍后的登陆的突击队员赶来。此行动的目标还包括夺取在梅尔维勒的地堡。虽然地堡没有被摧毁,但是在战斗过后,地堡中除了6人以外,其余全部伤亡。
相比之下,美军第82和第101空降师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没有有经验的领航员和地面情况复杂,部队被散落在各处。有些伞兵很不幸地降落在了海中或内陆中那些被德军故意淹没的低洼地区,很多人由于装备沉重,而被淹死在仅及膝深的水中。在24小时后,101师只集合起约3000人。很多人在当日后的很多天仍在敌后独自战斗。
82师在6日早上占领了圣-梅尔-艾格里斯,这个小镇也就成了整个法国第一个被解放的城镇。尽管盟军的空降存在不少问题,但仍取得了很大成功,说明艾森豪威尔的观点是正确的。盟军的空降,在登陆的最初时间里夺取了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桥梁、海滩通路,摧毁了德军的炮兵阵地,破坏了德军防御的稳定性,牵制了德军的预备队,使德军处于被动局面。为登陆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