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水稻品种,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水稻品种。
2、科学管理肥水。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增施有机肥,做到促控结合,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耐)病虫性。
3、深灌水灭螟。二化螟越冬代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达到杀蛹灭螟、降低基数的目的。
4、清除病残体。病稻草要及早作堆肥处理,待充分腐熟后再施入田间。插秧前打捞菌核,减少菌源,防纹枯病。
5、推迟播期控制条纹叶枯病。条纹叶枯病重病区实行水稻直播,单季晚稻播(栽)期适当推迟到6月10日前后,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传毒高峰。
二、生物防治
1、保护利用天敌。一季稻大田7月初前不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种群生长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的控制作用。
2、稻鸭共育控病虫。大田栽插7-10天后趁晴天放养,每亩稻田放养12-15日龄雏鸭15-20只。放养15天之内,早、晚喂些碎米(麦)或小鸭配合饲料,放养15天后至抽穗前,减少喂养次数,以提高鸭子“觅食”能力,抽穗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3、生物农药防治。应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阿维菌素、球孢白僵菌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生物农药要比化学农药提早2-3天使用,避免高温干旱时使用。
4、释放天敌昆虫。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释放赤眼蜂,每亩每次放3-4万头,隔3天放1次,连续放蜂3次。
三、理化诱控
1、防虫网覆盖育秧。秧田应用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防止稻飞虱取食为害,同时控制稻飞虱传播病毒病。
2、灯光诱杀。每40-50亩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米,诱杀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在5月下旬-10月上旬,傍晚8时开灯,次日2时关灯。
3、性诱剂诱杀。重点示范诱集迁入代稻纵卷叶螟,每亩放置飞蛾类通用诱捕器1个,内置诱芯1个,主要诱集迁入代。
4. 黄板诱杀害虫。将粘虫板悬挂于水稻上部15-20厘米,每亩30-40张,主要对稻飞虱、蓟马、叶蝉等害虫进行诱杀。可显著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品质,避免大量杀伤害虫天敌,延缓害虫的抗药性。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水稻品种,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水稻品种。
2、科学管理肥水。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增施有机肥,做到促控结合,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耐)病虫性。
3、深灌水灭螟。二化螟越冬代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达到杀蛹灭螟、降低基数的目的。
4、清除病残体。病稻草要及早作堆肥处理,待充分腐熟后再施入田间。插秧前打捞菌核,减少菌源,防纹枯病。
5、推迟播期控制条纹叶枯病。条纹叶枯病重病区实行水稻直播,单季晚稻播(栽)期适当推迟到6月10日前后,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传毒高峰。
二、生物防治
1、保护利用天敌。一季稻大田7月初前不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种群生长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的控制作用。
2、稻鸭共育控病虫。大田栽插7-10天后趁晴天放养,每亩稻田放养12-15日龄雏鸭15-20只。放养15天之内,早、晚喂些碎米(麦)或小鸭配合饲料,放养15天后至抽穗前,减少喂养次数,以提高鸭子“觅食”能力,抽穗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3、生物农药防治。应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阿维菌素、球孢白僵菌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生物农药要比化学农药提早2-3天使用,避免高温干旱时使用。
4、释放天敌昆虫。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释放赤眼蜂,每亩每次放3-4万头,隔3天放1次,连续放蜂3次。
三、理化诱控
1、防虫网覆盖育秧。秧田应用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防止稻飞虱取食为害,同时控制稻飞虱传播病毒病。
2、灯光诱杀。每40-50亩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米,诱杀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在5月下旬-10月上旬,傍晚8时开灯,次日2时关灯。
3、性诱剂诱杀。重点示范诱集迁入代稻纵卷叶螟,每亩放置飞蛾类通用诱捕器1个,内置诱芯1个,主要诱集迁入代。
4. 黄板诱杀害虫。将粘虫板悬挂于水稻上部15-20厘米,每亩30-40张,主要对稻飞虱、蓟马、叶蝉等害虫进行诱杀。可显著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品质,避免大量杀伤害虫天敌,延缓害虫的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