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无为吧 关注:95贴子:3,711
  • 1回复贴,共1

【乱弹诛仙】一种生活,两种态度(修订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缘起 

昨天,仔细拜读醉爱醉看诛仙——诛仙终极探秘(节选)一帖,在为醉爱精彩的讨论叹服的同时,却又有部分看法不太一致,无为愚钝,不敢说看明白了《诛仙》的真正内涵,却也不愿意简单放弃自己思考的结果,恰好,《探秘》一帖中部分内容也是我曾经思考过的东西,就此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也就有了这篇似石非石,似砖非砖的不是什么东西的东西。 

            (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萧鼎身上的反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天地是否公平,其实是两种人生态度的外在体现,一体两面,很难说哪种更准确一点,那么这句话在《诛仙》里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众所周知,《诛仙》在未出名之前,萧鼎只是一个普通的布店伙计,大学毕业,人生不得意,是所谓萧鼎自我介绍中的“大学毕业,屡有重创,茫然无措”,大学毕业走向社会是一个人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往往会让人茫然无措,“少年时特立独行,锋芒太露,屡有挫折”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人生不得意的时候,往往能够看到这个世界比较黑暗的东西,世俗的眼光,嘲笑等等一切,打破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愿望,“内心苦闷,寄情写作”,发发牢骚当然难免,也属于人之常情。但是,面对生活,牢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牢骚太甚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发完了,拍拍屁股,生活还在继续,一味的牢骚只能让生活越来越糟糕,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一段时间的消沉之后,萧鼎终于"顿悟":夜深人静时有出世之心,但天一光亮,便觉得万丈红尘,竟是这般可爱,如此繁华,怎可舍却?"在发现红尘"可爱"之后的萧鼎在心态上积极的,如同很多人的心态从正常到偏激,再到正常一样,他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心路过程.而这样的心路历程反映在《诛仙》里则是张小凡前期生活的种种转变:从青云到鬼王宗,从看重正邪之分到生活在正邪的夹缝之中,处于灰色空间中的鬼厉恰恰是萧鼎自己“内心苦闷”的写照. 

再说《诛仙》的创作起由。在萧鼎的一次访谈中,萧鼎说“创作诛仙,是为了感谢一直支持自己的女友”,换言之,《诛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封精彩绝伦,工程浩大,情真意切,情意绵绵的情书。萧鼎也曾经说过,张小凡的身上有他的影子,如果把贯穿《诛仙》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作指责天地不公,奋起抗天的总则,未免刀斧气太重,但是如果反过来理解:在我的人生中,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磨难,有这样那样的不公,但是我还是要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了你,因为有你,以前的一切白眼,一切嘲笑,都不算什么。这样,似乎更适合一封情书的本质,也更适合“感谢”这一词的愿意。  


02年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叫作《谢天》,文章起始是这样一段背景: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大家人围着个大圆桌吃饭。我经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感谢老天爷赏我们家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了。” 作者生平不详,或者说我并不理解,但是他以祖母的一种人生态度来告诉我们,不管面对什么,都要坏着一颗感恩的心,作为祖母,他应该经历过战乱,看到过苦难,所以,她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有的一切。这更是人的一种常情,在经历很多之后,往往分外懂得珍惜。埋怨只是一时,感恩,会成主题。就拿无为来说,相对平淡的一生,有过和死神的亲密接触,有过别人的伤害,这样那样的不如意,遭受过别人的冷眼,更是走过一段黑暗的人生,品尝过付出却不结果的枯涩,可如今,想起以前的一切,我总会感恩:谢天谢地,当初我还活着,或者这样想:别人利用用,是因为我还有被利用的价值,别人的冷眼是我坚持的动力。。。。。。因为我不愿意让黑色成为的生命的主题,因为我发现,我还拥有别人没有的很多东西。 

(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与《诛仙》---到底是"仁"还是"不仁" 

作为张小凡,他是书的主角,是一本书最内在的体现。他的人生充满着这样那样的考验,充满了这样那样的不公平。但是他的人生如果一味的逆天而行将会成为什么?兽神是张小凡的变种,大家都明白,如果张小凡继续下去,以他获得天书的修为,必将为害世间,生灵涂炭,这样的主角,这样的一部小说是不会拥有长久的活力。《诛仙》前期可以是逆天的,因为这是张小凡或者说是萧鼎寻路的一段过程,在这个过程,他可以对天有这样那样的指责,如同对观音大士所说的那样,你对我并不公平。但是到贯穿主题的时候,还是那样逆天,这就有点说不过去。逆天并不是简单的推翻天地,一味的和天地对着干。每个人都有一个叛逆期,但随着我们对社会和人生认识的深化,随着我们的成熟,我们最终会明白原来天地是正确的--不是指天地的作为(实际上天地本来就什么都没做),而是指他们所要让我们明白并且我们大家共同遵循的道理,我们这时将与我们的天地一样也回归到正统了。但这时候的回归是一种否定之否定,我们否定的是天地的某些特殊性和客观性,而不是天地本身。逆天--顺天,顺天--逆天,本来就是一体之两面,本来就是永恒流转的两仪,焉可分为两截,只取其一面而置另一面于不顾? 也就是说逆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顺才是我们要达到的,在我们顺天的的时候,天地当然是公平的! 
 
 



1楼2008-09-09 21:43回复
    那么,万剑一究竟是因为何事被罚呢? 

    诛7之中,道玄入魔,田不易死谏不归,苏茹大闹玉清殿,祖师祠堂被毁,林惊羽昏迷之后不谈一言,水月找陆雪琪谈话引出青云一段秘辛——原来当年青云掌门天成子也是入魔,而斩杀他的就是他自己最优秀的两个弟子,号称青云双骄的道玄和万剑一,而这段事,所知者只有道玄水月苏茹和田不易等有限几人。林惊羽被视作三百年来资质和万剑一相近的弟子,在看到道玄入魔万剑一死谏之后不发一言,从此只呆在祖师祠堂之中,和万剑一当年情形何其相似,仿佛又是当年一幕的重演。 

    放眼《诛仙》,充斥着夙命轮回的意味,张小凡和碧瑶,黑心老祖和金铃夫人,张小凡和兽神,张小凡与陆雪琪,嗜魂与天琊,那么未尝林惊羽的际遇在某种程度上不可能是万剑一形象的一种体现呢?林惊羽感到事不可言,那么三百年前万剑一和道玄弑师之后又怎么对同门以及天下人交代?书中明言这是青云的秘辛,所知者不过数人。作为天下正派代表的青云掌门突然逝去,其他门派类似于追悼之内的活动还是要的,在这时候,出于为圣者讳的目的,继任的道玄又怎么来圆天成子死的说法? 

    陆雪琪脸色苍白,许久之后,低声道:“门中记载,天成子师伯祖于百年前在......在祖师祠 堂历代祖师灵位之前坐化,临终传位于道玄师伯。” 

    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的道玄的确是做到了“为圣者讳”,不仅外人不知道道玄死的真相,并且连青云弟子也是不知道的。那么,道玄是如何继任的?百年前,青云最出色的两大弟子,道玄与万剑一,蛮荒之行之后,田不易的人气明显要高出道玄,使得无论两人谁担任掌门都无可厚非变得偏向了万剑一,而在万剑一斩杀天成子之后,道玄却又得到了先手,虽然天成子是在两人联手杀死,但真正致命的那以剑却是万剑一刺下去的! 

    无为曾经的几个疑惑: 

    1:一脉掌门暴亡,道玄如何在本门内封锁天成子死亡的真象? 

    2:天成子死亡之后,对外界是一种怎么样的传言? 

    3:作为青云双骄之一的万剑一为何被罚会被成为青云的一大忌讳,连本门弟子都不能轻易谈论?而青云老一辈又守口如瓶?是什么样的错误能够让他受到这么重的处罚? 

    4:作为青云的继任掌门,道玄当初是否十拿九稳就能接任掌门?他又为何对万剑一恨之入骨却又背着众人将万剑一罚到祖师祠堂? 


    在这个基础上,无为大胆做出第二个推论:万剑一正是因为他杀死天成子,才被处罚。为了青云门,他一个人担负了“弑师”的罪名,因为诛仙剑的秘密只属于长门,而在这之后,道玄成为青云不二的掌门人选,在当时的其他几脉首座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共同维护了一个谎言:万剑一一人杀死天成子。而出于对青云名声的考虑,其他几脉首座在听到这个谎言之后默认创造第二个谎言:天成子坐化,万剑一十恶不赦,理当被处死,处罚原因作为本门最高机密不容一般弟子知道,而这些只有“内部”人员知道。 

    这个推论符合万剑一的性格,为了青云的利益,他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也符合道玄对万剑一的态度,当万剑一要林惊羽陪他的时候,言谈之中有十足的把握,可以理解为道玄因为“窃”了万剑一的掌门之位而心存愧疚,万剑一吃准了道玄一定会答应他百年来唯一以个要求;更符合水月曾经的一句话“而那个人,恰恰是你掌门师伯最恨的人”,道玄为何要恨万剑一,就是因为这掌门之位不是他百分百能够坐的;更符合田不易为什么要在守静堂了暗暗祭祀万剑一的灵位,因为他们知道真相但是却不能够说出来! 

    而这些,苍松这群人是不清楚的! 

    (五)题外二---万剑一其人之我见 


    万剑一的性格是极刚的,属于宁折不弯的那种,前边,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完全适合斩龙剑的的特质,但是物极必反,刚极易断,祖师祠堂的百年光阴,磨去了他的壮志,却让他能够冷静的看待这个世界的本质,性子中生生生出柔劲来,这个境界,却又比至刚高出来了。《神雕侠侣》中,有这样的描写"郭靖近二十年来勤练九阴真经,初时真力还不显露,数十招后,降龙十八掌的劲力忽强忽弱,忽吞忽吐,从至刚之中竟生出至柔的妙用,那是当年洪七公也见不到的妙境···兼之他在掌法中杂以全真教天罡北斗阵的阵法,身形穿插来去,一个人竟似化身为七人一般",与欧阳锋对掌之时"这一招(亢龙有悔)他日夜勤练不缀,初学时便已非同小可,加上这十余年苦功,实已到炉火纯青之境,初推出去看似轻描淡写,但一遇阻力,能在刹时之间连加一十三道后劲,一道强似一道,重重叠叠,直是无坚不摧、无强不破,这是他从九阴真经中悟出的妙境",刚柔幷济的万剑一,几以达太极的境界,若说他的造诣,当在道玄之上.而见识,更是超越了当初的正邪,是整个青云最接近"仙"的人物!万剑一和张小凡一战,是诛仙中两个最可能"成仙"的人之间的战斗,可惜,有了鬼先生的黑手,这一战,悲剧收场.而林惊羽,更多的作为万剑一生命的延续,他是被谋杀也好,被强奸(意志)也罢,较早的走上了万剑一当年所走的路,或许多年之后,又或许是另外一个轮回,青云之上,又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已然老去的林惊羽,正对一个年轻的青云弟子说:“孩子,看好了,斩龙剑是这样使的”。。。。。。


    3楼2008-09-09 2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