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鹏吧 关注:11贴子:603
  • 5回复贴,共1

“变味”教师节还剩多少师生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做好庆祝2016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重点关注乡村一线教师、受灾教师、离退休老教师、贫困教师以及因公殉职教职工家属。通知同时强调,有针对性地开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有偿补课等专项治理,教育引导教师不忘初心、潜心育人。


IP属地:广东1楼2016-08-31 08:39回复
    再过不久,便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社会各界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耕耘于讲台和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则享受着赞誉、感激和安慰,尊师重教的清风正气也将得以延续。 曾经,教师节何尝不是有着“佳节”之喜,可当下不少歪风劣举,却偏偏将教师节逼入了质疑乃至批评的窘境,送礼风、红包风不断刮起,一些地方和个别单位甚至成为“常态”,家长苦不堪言、学生忍气吞声,而不少师德缺失的教师,就在这一年又一年的“灰色收入”中迷失了“初心”,在各类严规严限之下反而不习惯了。


    IP属地:广东2楼2016-08-31 08:40
    回复
      不妨将目光回望,在教师节恢复之年,其初衷便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教师节给与的是尊重,收获的更是一种无上光荣。一代代无私奉献的先进代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标榜,一个个为莘莘学子贡献毕生精力的“花匠”成为今日美谈;再看古今中外,尊师之本一如既往,所谓“为学莫重于师”,可放眼当下“变味”的教师节,何尊何卑、何雅何俗,无须赘言已是人人皆有感悟。


      IP属地:广东4楼2016-08-31 08:40
      回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年,教育部在教师节前夕的严规之举,可谓是给各类可能出现的腐败顽疾打了一剂“预防针”,立下规矩、拉起“红线”,不论是教育警示也好、监督惩处也好,都有参照和标准,值得肯定和支持。对于教师节歪风,感性的反思要有,理性的认知更要有,不只要提出一种扭转风气的倡导和共知,更要将重心放在“规矩”的落实,特别是各地针对问题存在的深度广度和特殊情况,必须有一种具备良效并可长期执行的做法,从细节入手、从本质入手,抓一些典型、总结一些经验,使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真正得到“治本”。


        IP属地:广东5楼2016-08-31 08:40
        回复
          当然,“治病”需有严规,但“强身”则还得借力于日常,教师节期间对问题的整治是“攻坚阶段”而不是全盘,关键还要在平时规避教师道德与职业素质的一些问题,划清“利益”底线,明确可碰与不可碰,否则各类歪风仍会变着花样出现、找着时间点出现。与此同时,对于惩戒之法,必须要有“硬杠杠”,特别要实实在在触碰到“饭碗问题”和“前途问题”,一些师德沦落、贪欲日盛的“蛀虫”,批评和警告不过只是“挠痒痒”罢了,一味“教育为主”只怕终究是难尽实效的“软磨硬泡”。


          IP属地:广东6楼2016-08-31 08:40
          回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节“变味”,是对德行不公,更是对那些坚守岗位、不断奉献的良师不公。诚然,尊师重教之风永不能搁置,对待问题也绝不能失望,被蚕食掉真挚的师生情,唯盼严规的落实能够重塑清风正气,别被世俗玷污了真情,让这满是荣耀的职业蒙尘,这罪责无人担当得起。


            IP属地:广东7楼2016-08-31 0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