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吧 关注:12贴子:169
  • 1回复贴,共1

《人与永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借了本周国平的随感录《人与永恒》,以前不是很喜欢他的文字,大概是觉得他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过度的理性,甚至是冷漠。可当走过一排排书架时我忍不住还是在他的书籍前停住了脚步,一直相信人和物也是有缘分可言的。

午后的阳光很温暖,没有风也没有喧闹。安静地看着,而后决定摘抄一些个人有感觉的文字,保存下来,或许以后的某一天我会想念他们。有了踪迹,便也易于找寻。

1,
天才不走运会成为庸人,
庸人再走运也成不了天才。

2,
天才的可靠标志不是成功,而是成功后的厌倦。

这句话,我觉得不是很好理解。不知道是阅历不够还是其他的什么。

3,
她读着梵高的传记,泪眼汹涌,心想:“如果我在那个时代出生,我一定嫁给梵高。”
在梵高活着时,一定也有姑娘想象自己嫁给更早时代的天才,并且被这个念头感动地掉泪。而与此同时,梵高依然找不到一个愿意嫁给他的姑娘。

这段话仿佛说的就是我。去年曾很用心地阅读每一本梵高画传,深深被他的艺术气质吸引。真的也有那样嫁给他的想法。还似乎埋怨为什么自己生在一个没有那样孤寂天才的年代。我以为自己可以去接受他,和他在一起生生世世。现在想来是多么的幼稚.

4,
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5,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差不多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可以大致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6,
藏书多得一辈子读不完,可是,一见好书或似乎好的书,还是忍不住要买,仿佛能够永远活下去读下去似的。
嗜好往往使人忘记自己终有一死。

想起自己买的那些书,一摞一摞地堆砌在床头或衣柜里,大多都没有时间去读(大概也是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其他新鲜的书籍)。有时竟然都会忘记自己曾经买过某本书。就这样还是乐此不疲地买书,买书。
其实想想从前,我好像是没有如此大的买书欲望的,那时除了名著舍得花钱买,其他的统统指着去图书馆借。我图书馆的卡好像从来都是满额的,看了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现在长大了,更懂得如何去买对自己胃口和适合自己的书,而不是一味追求枯燥无味的名著。是的,有些世界名著读起来比吃药还痛苦。小时候会强迫自己去看,现在不会了。随性而读。图的是自己的阅读快乐。

7,
傻瓜从不自嘲。聪明人嘲笑自己的失误。天才不仅嘲笑自己的失误,而且嘲笑自己的成功。看不出人间一切成功的可笑的人,终究还是站得不够高。
比较欣赏懂得自嘲的人。

8,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这个命运。
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个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得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

9,
一个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会羡慕别人的好运气的,尤其不惜羡慕低能儿的好运气。

10,
在崇拜者和被崇拜者之间隔着无限的距离,爱便是走完这个距离的冲动。一旦走完,爱也就结束了。
比较起来,以相互欣赏为基础的爱要牢靠的多。在这种情形下,距离本来是有限的,且为双方所乐于保持,从而形成了一个弹性的场。
在物欲纵横的社会里,连崇拜都开始变得不单纯,至少盲目的愈发地多。也就是说崇拜者和被崇拜者之间的距离很容易被冲破,稍顺即逝。要想保持,必须相互的欣赏。





1楼2008-09-07 13:51回复
    在物欲纵横的社会里,连崇拜都开始变得不单纯,至少盲目的愈发地多。也就是说崇拜者和被崇拜者之间的距离很容易被冲破,稍顺即逝。要想保持,必须相互的欣赏。 


    我喜欢这段!!!!!!赞同!!!!


    2楼2008-09-13 21: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