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妃吧 关注:42贴子:524
  • 4回复贴,共1

【长安淑史】【拍砖】李二的“七庙”与面后的“争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1楼2016-08-25 20:02回复
    将开国皇帝已经去世的原配夫人列入七庙的原因,史家并无定论,清人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提出一种观点:
    古者夫妻同一主,……但臧后是宋武帝元配,不知何以得为一世?……其时武帝见存,而臧后已没,故即以充一世数。盖五庙之制,原应奉其先之有功者一人为百世不迁之太祖,其下则高曾祖祢四亲,是为五庙。刘氏之先既无有功者可奉为太祖,但有四亲而已,惟武帝有大功,当比周文武世室,而身又见存,遂以臧后充数。
    对于这种观点,我不完全同意。因为如果是单纯为了凑数,那这种做法只能满足开国皇帝这一代的需要,由于没有百世不迁的太祖,等到开国皇帝去世的时候,他那个六世祖的神室就需要迭毁,同时,他原配夫人的神室也要毁,原配夫人的神主就得配祔于开国皇帝的神室,这样一来,不就又变成了六亲庙了吗?即便开国皇帝真的如愿以偿,自己凭借功德成了那个百世不迁的太祖,那也需要等到N多年以后,自己脱离三昭三穆的序列,成了百世不迁的太祖以后,才又恢复为七庙。这种充数,我觉得意义不是很大。
    ~~~~~~~~~~~~~~~~~~~~~~~~~~~~~~~~~~~~~~~~~~~~~
    这段的核心,就是清人王鸣盛说宋武帝臧后入太庙是凑数的,而唐朝吧吧主不同意这个入太庙是凑数的——当然不能凑数了,面后娘娘怎么能是凑数的呢?那必须是李二费尽心机弄进去的。


    4楼2016-08-25 20:05
    回复
      那么,太穆皇后是否属于这种情况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就是判断贞观三年正月的这次祭祀,是否属于“禘祫”。
      所谓“禘祫”的确切含义,众说纷纭,我个人理解,合祭祖先为“祫”,分祭祖先为“禘”,祫祭为大,禘祭为小,不知道是否有道理。
      唐朝关于“禘祫”的严格规定是:三年一祫,以孟冬(十月)。五年一禘,以孟夏(四月)。(《旧唐书》志5)
      就此看,春正月哪个也挨不上。但是,我在《通典》礼典中查到一条记载,是说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有司讨论祫享,太学博士史玄璨根据《春秋》的相关记载,得出以下结论:
      新君二年当祫,明年春禘於群庙。……以此定之,则新君二年祫,三年禘。
      据此看,直到高宗上元年间,人们仍然认为,新君即位后,需要在新君二年举行祫祭,三年春举行禘祭。
      查《资治通鉴》可知,太宗贞观三年春正月和高宗永徽三年春正月,均在太庙举行祭祀活动,结合《通典》的记载,很可能是禘祭。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贞观三年正月,太穆皇后的神主是因为举行“禘祭”,根据“别庙皇后,禘祫于太庙”的礼制,临时奉入太庙接受祭祀的。这与高祖立四亲庙的记载并不冲突,据此,高祖李渊并未借鉴南朝的做法将太穆皇后迁入宗庙,而是借鉴了隋朝的做法只立四亲庙。
      ~~~~~~~~~~~~~~~~~~~~~~~~~~~~~~~~~~~~~~~~~~~~~~~~~~~~~~~~~~~~~~~~~~~~~~~~~~~~~~~~~
      老实说,吧主论了半天,也就这段论出了“靠谱”——李二贞观三年、九大帝永徽三年确实去“禘祫”了~~~但是结论正确,论证就不忍直视:“禘祫”解释一个错误,“窦妈妈入别庙”一个错误,“四庙五庙”依旧分不清。


      11楼2016-08-25 20:09
      回复
        @我就是不不 原作者


        19楼2016-08-25 20:17
        回复
          梁武帝为什么把郗徽从七庙里请出来?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6-08-25 2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