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浙鳌(5-1)=4年
我总觉得,在一个地方呆了四年,可能是最美好的四年,我得说些什么。五年前,我极不愿意进这所学校,不是因为它被传得很恐怖,而是怕我不能打球了。我一直和男生打球,但浙鳌有男女生界限,我怕因此告别我刚开启的篮球生涯,但事实证明,我继续打球了。高一上,我还处于青春期,但接连的一系列变故让我开始成长。如果说之前我不适应浙鳌,想离开这里,那么半年过去了,我开始有一种standout的渴望。高一上的期末考,我考爆了,掉到了两百多名,我怕自己再退步,就连一本都考不上(我们那时候只能考三百个一本),于是,那个寒假我坚持每天学三个小时。而寒假的努力paidoff,我在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冲到了六十名,过去那么久,我还记得当时我得知成绩后,非常兴奋,绕着教室跑了几圈,说实话,我以为前面的人都很强,所以我从来就没想过自己能考六十名。第一次考这么好后,我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了,我开启了苦行僧的学习模式。如果说,之前我只出现在球场上,和一帮男生打球,那么,从那以后,我更多地出现在球场旁的花园,旁若无人地学习。那时的拼劲,今天的我望尘莫及。很快,我的高一下,就在一边打球,一边学习的日子里溜走了。
高二来了,或许是因为在浙鳌呆了一年,重返校园时,看着阳光照耀下的校园,我开始觉得这个地方不错了。我还是老样子,一边打球,一边学习,认识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同学。和男生们一样,我也会因为今天这场球赛打得不错而兴奋一整天,走起路来,感觉脚下生风。我记得高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场和高三男生的比赛,那场比赛,我手感火热,传球也不错,总的来说,效率挺高的——那时候是吃晚饭期间,半个球场被人围得满满的,每进一个球,我都可以听到人群中传来的惊叹声,这无疑让我更加兴奋,在一次上篮中,我用了保罗的虚晃晃到了一米九的黄瓜然后反手上篮成功,当落地时,我比了一个“1”的动作,那时候真的是年轻啊!那个场面,我永远都忘不了。对于我而言,高二的时光应该是三年中最开心的时光,它既不像高一时那样陌生,也不像高三时那么沉重。和男孩子们单挑打球,和女孩子们瞎聊,但我依旧把学业看成重中之重。也是在高二,我开始参加校运动会,貌似是一银一铜,总之,那几天,过得相当开心——一边比赛一边打球一边搭讪。运动会结束之后,我给自己立下“下一次拿金牌”的目标,高三就真做到了。高二的成绩稳定在40~70名,有时候好一点,有时候差一点,好了,骄傲了,退了,差了,赶了,进了,最难调整的还是心态——后来,回来复读了,再好再差,我的心态都挺稳的,我这才恍然大悟,心态的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历练获得。
高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得挺难的,由于前两年都是考试前冲一冲,不够扎实,成绩就退步挺大的,不少在我后面的同学都超过了我。因为我这人比较好胜,所以看到别人超过我,会难过,会有压力,导致那时我的睡眠质量不高——后来复读的时候,我就不再和别人比了,换句话说,我和别人没法比,情况·经历完全不同,得益于此,我开始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学习本身,我本以为复读只是一种简单枯燥的重复,等我学进去之后,我才知道,我以前对每一科的理解都太浅了,复读生涯对我意义重大(但能不复读尽量不复读,毕竟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复读很苦逼,我认识的一个小男生最近才复读一个星期,就不想读了)。睡眠不好,自然精神不佳,但这对于我不成立,我用自己的意志要求自己保持精神·保持专注。除去打球,除去大周我们一帮人中午在寝室里吃饭聊天,除去问问题,我平时基本不说话,这样做的目的很单纯,希望自己全心全意备战高考。也是在高三,我开始喜欢上读书,如果有回家,深夜里我一定捧着三毛的散文集,读着读着,脑袋就从重重的变成轻轻的——那一年,我只读了这本书,读得很慢,有些篇章会反复读,等我读完这本书,我离高考还有二十多天。那一年的五月,很热,我们没有空调,只靠着几个不争气的电扇,我买了一条一次性毛巾挂在桌旁,流汗了就擦一下,不抱怨不浮躁。我一直记着一句话“比到最后比态度”。不管,那一年多难多累多苦逼,我可以骄傲地说“I‘vegot it!”
2014年,我从浙鳌毕业去了军校。虽然,我在军校各方面都不错,但我不喜欢那种压抑的氛围,不喜欢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喜欢不讲理的等级制度,更重要的是,我喜欢打篮球,想要进cuba,想打职业;我喜欢不安逸的·充满挑战的生活;我想要走得很远很远。或许,我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人,但我就是退了。军校里面的人说我勇敢,军校外面的人说我傻,whatever,我开始了新生活。
刚开始,我并不打算来浙鳌复读,我怕流言蜚语,但真退了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脸皮变厚了,无关紧要的人的无关紧要的话对我毫无影响。我记得有一天中午,我带着作业往食堂走,路过光荣榜,两个女生正指着我的照片在议论什么,她们一转头刚好看见我,我还对她们笑了笑,我不知道她们是谁,但这件事挺逗的,我就记下了。我去了高三九班,班主任是我过去的班主任(我是专门冲着他去的)——郑武兵老师,我习惯称他老郑,在之后的一年,我凡是有不开心的事都会找他聊聊,在我眼里,他一点儿老师架子都没有,更像是一个大哥,我们俩平时也扯东扯西,现在他换了个地方教书,我祝他好,能做他的学生,是我的荣幸。刚进浙鳌的两个星期,我在班级里不怎么说话,那时候真觉得和他们有代沟,语文课,大家都在笑,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好笑,学弟学妹聊天的话题对我一点吸引力也没有,那时候,我确实孤独过,但可曾知道,半年后,班级里面最会扯的是我,笑声最多的是我们那一圈,“很不幸”,我被这帮家伙同化了。或许,因为过去三年我对化学很轻视,所以复读时,我对化学的态度“可谓孙子帮老子洗脚,要多诚恳有多诚恳”,确实,化学从我的弱势科目变成了我的优势科目。第一次月考开始,我就跟自己说:“考倒数也不怕,最多一步一步来,总归是自己想过的生活吧。“但第一次月考,我考了99名,比我预期的好了很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这一年我更强调效率,学的时候好好学,玩的时候好好玩,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惯性思维。基本每天下午,我都会去打球,就练基本功,不花哨,不装逼,尽量用最简单的方式。同时,因为经常运动,我保持了更轻松的心态,思维也就更活跃。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孤独过,累趴过,懈怠过,但总归坚持不懈。下半年,我的成绩基本保持在段前二十,但高考考爆了,最后,我选择了中南大学。除了成绩的问题,除了喜欢这所学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南大学的女篮全国前八。
在浙鳌呆了四年,感情很深,特别是最后一年,学弟学妹非常可爱,非常友善,给了我一个宽松环境,老师们也非常好,给了我很多帮助,食堂的阿姨们也很好(特别是有一个阿姨,这次高考的时候去打菜,她还问我你要毕业啦?我以为你是高二的呢,今天多给你一只虾),保安大哥们也对我很宽松,阿公们也很好,碰见相互一定会打招呼,总之,感谢浙鳌。
再过七八天,我就要去长沙吃辣了,我会想你的——浙鳌。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浙鳌人”三个字。
我总觉得,在一个地方呆了四年,可能是最美好的四年,我得说些什么。五年前,我极不愿意进这所学校,不是因为它被传得很恐怖,而是怕我不能打球了。我一直和男生打球,但浙鳌有男女生界限,我怕因此告别我刚开启的篮球生涯,但事实证明,我继续打球了。高一上,我还处于青春期,但接连的一系列变故让我开始成长。如果说之前我不适应浙鳌,想离开这里,那么半年过去了,我开始有一种standout的渴望。高一上的期末考,我考爆了,掉到了两百多名,我怕自己再退步,就连一本都考不上(我们那时候只能考三百个一本),于是,那个寒假我坚持每天学三个小时。而寒假的努力paidoff,我在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冲到了六十名,过去那么久,我还记得当时我得知成绩后,非常兴奋,绕着教室跑了几圈,说实话,我以为前面的人都很强,所以我从来就没想过自己能考六十名。第一次考这么好后,我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了,我开启了苦行僧的学习模式。如果说,之前我只出现在球场上,和一帮男生打球,那么,从那以后,我更多地出现在球场旁的花园,旁若无人地学习。那时的拼劲,今天的我望尘莫及。很快,我的高一下,就在一边打球,一边学习的日子里溜走了。
高二来了,或许是因为在浙鳌呆了一年,重返校园时,看着阳光照耀下的校园,我开始觉得这个地方不错了。我还是老样子,一边打球,一边学习,认识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同学。和男生们一样,我也会因为今天这场球赛打得不错而兴奋一整天,走起路来,感觉脚下生风。我记得高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场和高三男生的比赛,那场比赛,我手感火热,传球也不错,总的来说,效率挺高的——那时候是吃晚饭期间,半个球场被人围得满满的,每进一个球,我都可以听到人群中传来的惊叹声,这无疑让我更加兴奋,在一次上篮中,我用了保罗的虚晃晃到了一米九的黄瓜然后反手上篮成功,当落地时,我比了一个“1”的动作,那时候真的是年轻啊!那个场面,我永远都忘不了。对于我而言,高二的时光应该是三年中最开心的时光,它既不像高一时那样陌生,也不像高三时那么沉重。和男孩子们单挑打球,和女孩子们瞎聊,但我依旧把学业看成重中之重。也是在高二,我开始参加校运动会,貌似是一银一铜,总之,那几天,过得相当开心——一边比赛一边打球一边搭讪。运动会结束之后,我给自己立下“下一次拿金牌”的目标,高三就真做到了。高二的成绩稳定在40~70名,有时候好一点,有时候差一点,好了,骄傲了,退了,差了,赶了,进了,最难调整的还是心态——后来,回来复读了,再好再差,我的心态都挺稳的,我这才恍然大悟,心态的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历练获得。
高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得挺难的,由于前两年都是考试前冲一冲,不够扎实,成绩就退步挺大的,不少在我后面的同学都超过了我。因为我这人比较好胜,所以看到别人超过我,会难过,会有压力,导致那时我的睡眠质量不高——后来复读的时候,我就不再和别人比了,换句话说,我和别人没法比,情况·经历完全不同,得益于此,我开始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学习本身,我本以为复读只是一种简单枯燥的重复,等我学进去之后,我才知道,我以前对每一科的理解都太浅了,复读生涯对我意义重大(但能不复读尽量不复读,毕竟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复读很苦逼,我认识的一个小男生最近才复读一个星期,就不想读了)。睡眠不好,自然精神不佳,但这对于我不成立,我用自己的意志要求自己保持精神·保持专注。除去打球,除去大周我们一帮人中午在寝室里吃饭聊天,除去问问题,我平时基本不说话,这样做的目的很单纯,希望自己全心全意备战高考。也是在高三,我开始喜欢上读书,如果有回家,深夜里我一定捧着三毛的散文集,读着读着,脑袋就从重重的变成轻轻的——那一年,我只读了这本书,读得很慢,有些篇章会反复读,等我读完这本书,我离高考还有二十多天。那一年的五月,很热,我们没有空调,只靠着几个不争气的电扇,我买了一条一次性毛巾挂在桌旁,流汗了就擦一下,不抱怨不浮躁。我一直记着一句话“比到最后比态度”。不管,那一年多难多累多苦逼,我可以骄傲地说“I‘vegot it!”
2014年,我从浙鳌毕业去了军校。虽然,我在军校各方面都不错,但我不喜欢那种压抑的氛围,不喜欢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喜欢不讲理的等级制度,更重要的是,我喜欢打篮球,想要进cuba,想打职业;我喜欢不安逸的·充满挑战的生活;我想要走得很远很远。或许,我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人,但我就是退了。军校里面的人说我勇敢,军校外面的人说我傻,whatever,我开始了新生活。
刚开始,我并不打算来浙鳌复读,我怕流言蜚语,但真退了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脸皮变厚了,无关紧要的人的无关紧要的话对我毫无影响。我记得有一天中午,我带着作业往食堂走,路过光荣榜,两个女生正指着我的照片在议论什么,她们一转头刚好看见我,我还对她们笑了笑,我不知道她们是谁,但这件事挺逗的,我就记下了。我去了高三九班,班主任是我过去的班主任(我是专门冲着他去的)——郑武兵老师,我习惯称他老郑,在之后的一年,我凡是有不开心的事都会找他聊聊,在我眼里,他一点儿老师架子都没有,更像是一个大哥,我们俩平时也扯东扯西,现在他换了个地方教书,我祝他好,能做他的学生,是我的荣幸。刚进浙鳌的两个星期,我在班级里不怎么说话,那时候真觉得和他们有代沟,语文课,大家都在笑,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好笑,学弟学妹聊天的话题对我一点吸引力也没有,那时候,我确实孤独过,但可曾知道,半年后,班级里面最会扯的是我,笑声最多的是我们那一圈,“很不幸”,我被这帮家伙同化了。或许,因为过去三年我对化学很轻视,所以复读时,我对化学的态度“可谓孙子帮老子洗脚,要多诚恳有多诚恳”,确实,化学从我的弱势科目变成了我的优势科目。第一次月考开始,我就跟自己说:“考倒数也不怕,最多一步一步来,总归是自己想过的生活吧。“但第一次月考,我考了99名,比我预期的好了很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这一年我更强调效率,学的时候好好学,玩的时候好好玩,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惯性思维。基本每天下午,我都会去打球,就练基本功,不花哨,不装逼,尽量用最简单的方式。同时,因为经常运动,我保持了更轻松的心态,思维也就更活跃。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孤独过,累趴过,懈怠过,但总归坚持不懈。下半年,我的成绩基本保持在段前二十,但高考考爆了,最后,我选择了中南大学。除了成绩的问题,除了喜欢这所学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南大学的女篮全国前八。
在浙鳌呆了四年,感情很深,特别是最后一年,学弟学妹非常可爱,非常友善,给了我一个宽松环境,老师们也非常好,给了我很多帮助,食堂的阿姨们也很好(特别是有一个阿姨,这次高考的时候去打菜,她还问我你要毕业啦?我以为你是高二的呢,今天多给你一只虾),保安大哥们也对我很宽松,阿公们也很好,碰见相互一定会打招呼,总之,感谢浙鳌。
再过七八天,我就要去长沙吃辣了,我会想你的——浙鳌。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浙鳌人”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