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战纪吧 关注:302贴子:922
  • 4回复贴,共1

陈宫被俘为何不向曹操求饶?陈宫为何不投曹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陈宫是吕布的谋士,曹操东征吕布时被叛将捉住献给曹操。失去了陈宫,吕布登上下邳城的白门楼,看到曹操紧紧地将城池包围,只好投降。投降后的吕布向曹操求情,希望放了自己,虽然曹操权衡利弊,最终杀了吕布,但曹操也曾犹豫过,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杀心。在当时天下纷争不息特殊时期,文士武将只要投降一般都会被留用,只要你有心为新主子效忠就行。比如说那个陈琳,他曾经为袁绍书写讨伐曹操的檄文,文中把曹操及其父、祖三代都骂了,曹操看后出了一身汗,后陈琳被俘虏,谢罪后,曹操还是饶恕了他。但是,陈宫被俘后,却并没有向曹操求饶,结果很快被杀,这又是为什么呢?


1楼2016-08-19 15:30回复
      被擒获的吕布和陈宫被押到曹操面前。吕布向曹操求饶,让曹操放了他,曹操有点儿犹豫,刘备对曹操说,您可不要重蹈丁原和董卓的覆辙,曹操明白过来,杀了吕布。而陈宫没有求饶,同时被杀。
      这里有一个疑问,陈宫求饶了会不会得到饶恕?
      陈宫曾经是曹操的部下,是他的叛变几乎让曹操无家可归。自古人们都痛恨叛徒,叛徒几乎也得不到饶恕,因为敌方将领有个“各为其主”的问题,叛将不是。但在三国初期那个特殊时期例外,尤其是曹操。就是在这次张邈、陈宫的叛乱中,张邈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及其全家,曹操让毕谌到张邈那儿去,毕谌发誓说绝无二心,但刚离开曹操就跑到张邈那儿去了。等到打败了吕布,毕谌也是被生擒,但曹操以孝为理由,不但放了毕谌,还让他做了鲁相。还有一个叫魏种的人,张邈叛乱时,曹操非常自信地说:“只有魏种不会背叛我!”可是魏种还是背叛曹操走了。曹操听说后非常生气,说:“除非魏种向南逃到越地,向北逃到胡地,否则,我绝不会放过他!”后来魏种也被生擒,曹操还是因为这个人有才,任命他当了河内太守。


    4楼2016-08-19 15:32
    回复
        有史书记载:下邳城破,士兵押着吕布和陈宫来见曹操。曹操对陈宫说:“公台,你平常自己觉得很有智谋,今天为什么会这样?”陈宫指着吕布说:“那个人不听我的话,所以才这样。如果他能听从我的计策,恐怕你未必能捉住我。”曹操笑着说:“今天的事情(被擒获)你又怎么说?”陈宫说:“作为臣子不忠诚,作为儿子不孝顺,就应该死。”于是曹操又问:你想不想让你的母亲及女儿活下来?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杀绝对手亲人的,……我的母亲能否活下来,决定权在你,而不在我陈宫。”后来曹操接来陈宫的母亲,一只奉养到死,还替他嫁了女儿。


      5楼2016-08-19 15:33
      回复
          有了以上两人的例子和两人的对话,可见问题不出在曹操这儿。换句话说,曹操已经发出了一个信号,只要陈宫求饶,就能活命。
          那么,陈宫不向曹操求饶,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肯定也不是为了“义”,因为他很清楚自己“为臣不忠”,这是那个时代最大的不义。关键问题在于,陈宫即便是活着,也不可能再得到重用!陈宫追求的就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功名地位,这也是他背叛曹操拥戴吕布的原因所在,因为在他背叛的时候,曹操重用的谋士是荀彧。曹操征讨徐州,代他留守的是荀彧,并且曹操说过,荀彧就是他的张良。所以说,陈宫即便是求饶活下来,原来没有,日后更不可能居于荀彧等人之上。这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破灭,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有野心的陈宫,心已经死了。另外还有一点,恐怕他还羞于再见到荀彧、程昱这些人。正是这些人坚守在鄄城等地,才不至于兖州全境沦陷,也才有了曹操回师兖州进行就地反击的阵地。陈宫才不及荀彧、程昱,忠义更是和他不沾边,即便是曹操饶了他,他自己有没有脸活在世上?!


        6楼2016-08-19 15:33
        回复
            有意思的是,这个背叛算计别人的陈宫,最终也被别人背叛算计以至于当了俘虏。陈宫这人如果还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还有一点自知之明,那就是知道自己“为臣不忠”。也许正是有了这一点自知之明,陈宫才没有和吕布一道,被列为反复小人之列。


          7楼2016-08-19 15: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