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斋吧 关注:326贴子:781
  • 3回复贴,共1

分析和推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旧帖摘录
一楼百度


1楼2016-08-18 08:40回复
    骗子忽悠和自欺,最常见的都是“夸张吹嘘”和“转换话题”。
    前者以分析模式破之,后者以推究模式破之。
    请注意:
    分析模式,哪里都适用,无论是学习还是练习。
    推究模式,只合适于自我学习、或者理论交流。
    对外对内、学法修法,都必须用分析模式。
    熟悉之后、传法之前,也必须用推究模式(对于多数人而言)。
    (教学模式属于单向关系,只有是否愿意传授和承受,无此推究交流模式。当然,师父会布置很多任务训练你的分析和推究的。)
    为什么你要相信对方哪里有你想要的东西?甚至有儒成圣、道成仙、释成佛的秘诀?
    你是脑残嘛?大街上有人说可以教你发财或者当官,你信嘛?
    为什么有些人换个角度就喜欢把自己的智商打折?
    在进入教学模式之前,必然是要先进入交流模式啊!
    一见面二话不说直接下拜,你相信你穿越到小说里面,中了对方的王霸之气么?
    除非对方直接现道术神通(对于多数人无此机会),否则你怎么会轻信。——更何况,就算现了,你也要分析,排除是魔术或者特技。(参见03帖)
    脑残、不愿动脑的宗教徒、脑残的宗教徒,此三类人有时候会直接轻信。——其实这个属于宿世余气交感,外加福缘值太低,所以此时活该你轻信。
    既然很难有直接被人一次当面慑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那么大的运气,也没有那么苦逼),那么就必须进入交流模式。
    交流模式中,分析和推究是必须的。


    2楼2016-08-18 08:41
    回复
      2025-07-17 01:07:00
      广告
      【推究】
      请注意:推究追问模式,只合适于理论交流。
      这也是庞明先生经常强调的“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民间故事近乎失传了。
      智慧不易流行,现代都传成“打破沙锅璺到底”了。
      七八十年代的民间故事书上还能经常看到,现在就极少见了。
      简述一下:
      某个老爷子在晒太阳,看见小一辈的拿着一个新砂锅在用,于是就有了下面一连串问题:
      1.旧砂锅呢
      2.谁打碎的
      3.怎么会打碎
      4.怎么处理打碎者
      5.砂锅碎成什么样
      6.砂锅碎片丢哪去了
      看到新的,问旧的为何弃之不用。
      听到碎了,去了解是谁犯的错。
      询问细节,是故意还是无意。
      不同的人,处理的方法是否合适。对成年人或者孩子,有意或者无意,处理是不同的。
      破碎细节,能否继续使用,还是完全无法修补只能丢掉。
      后续引发,如果丢的位置不对,是否会堵塞水沟,是否可能划破路人的脚。
      这样层层追问下去,打破砂锅问到底,最后就知道真相到底如何了!
      对方是否忽悠,是否真有水准,就很清晰了。
      (如果连怎么提问都不会,那还是别乱和人交流了。先准备好被骗财骗色骗智商吧。)


      6楼2016-08-18 08:46
      回复
        分析和推究,在自己学习和练习中也常用。
        最常见的是:
        1.功法如何?
        2.为什么要这样练?
        3.为什么这样练习会有效果?
        4.这样练习中的过程分几步,分别有什么反应?
        5.有什么效果,如何检验效果?
        ……
        从《谈常识》帖子开始,我就在反复提出细化的概念。
        N个帖子谈到了,最后一次认真的提出是在下面帖子里。
        2014年新年福利4《地图和旅行》
        唉,希望有人重视!
        重视不是说看着如何,而是说做得如何!


        7楼2016-08-18 08: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