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学生吧 关注:3贴子:241
  • 7回复贴,共1

暑假8月——物理预习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物理暑假木有上补习班....据说不难,不过按照数学总结出来的理科的尿性...必须当主课对待啦,而且这门毕竟挺感兴趣的,上课理解+知识点整理+认真做作业 应该阔以了把.... 废话不多说,反正这门要好好学啦!


1楼2016-08-16 17:11回复
    暑假的预习就是看看书之类的,练习本都没有,最多做做实验。。。。


    2楼2016-08-16 17:12
    回复
      2025-05-12 05:49:10
      广告
      首先,这破书连物理是什么都不讲...我去查了一下 咳咳
      “物理学(physics)即万物皆有理,指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道理,是研究物质(质量)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指示在科学界中事物的道理。”
      反正就是说物理就是用理来研究自然的科学(什么鬼....)反正就是生活中的现象用科学来解释
      【那么科学是什么呢?】【滚粗...】
      回到正题,上册的物理书分成了
      声 物态 光 折射 运动 几个方面,又百度了一下,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经典物理的分类主要有:声 光 热 力 电 记住咯
      今天就这么入门吧,过会儿把书上的几个实验项目做一下,明天开始搞第一章声现象!主要看看概念....


      3楼2016-08-16 17:18
      回复
        物态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观察水的三态及其特征
        【实验:酒精灯注意事项:a.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最高b.禁止用一盏酒精灯点另一盏(作死...)c.酒精灯火焰用灯帽扑灭d.万一作死酒精泼了,用湿抹布掩盖】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被称为物态变化。
        一般物体具有的三种状态是气态、液态、固态。
        2.练习使用温度计
        三态变化和温度有密切关系
        温度计使用玻璃泡里面的测温液体(比如水银)热胀冷缩测温,单位摄氏度℃
        【实验:温度计的使用:a.测量前了解温度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拿着体温计测沸水就爽了...)b.测量时使玻璃泡与物体充分接触 c.等到温度稳定了以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与液柱上表面持平】
        体温计通常测量35-42℃,玻璃泡容积大,毛细管内径细,因此对温度敏感。玻璃泡和毛细管连接处有缩口(弯曲),使得离开人体后水银柱断开,方便读数。(想象一下在胳肢窝里读数....)
        3.补充阅读: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 热岛效应 城市热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可以使蒸发或者沸腾
        a.蒸发 我们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是的,你没有看错,任何温度,只要还是液体就可以!!!)
        b.沸腾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一些液体的沸点我们暂且略过...)
        【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需要用到铁架柱,烧杯,铁圈,石棉网.....】
        2.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气体液化过程中会放热(任何气体都可以在降温时被液化,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实验 :烧水得到蒸馏水....】
        3.补充阅读 :水蒸气更容易被烫伤,这是因为当人的皮肤接触到100℃的水蒸气时,首先要液化为100摄氏度的水,这个过程会放热,100摄氏度的水还会继续放热....


        5楼2016-08-18 08:05
        回复
          第三节 融化和凝固
          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会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会放热。
          1.融化凝固的特点
          【实验:冰(晶体)烛蜡(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
          结论:在熔化过程中,像冰一样的晶体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像烛蜡一样的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增高,熔化的温度取决于环境温度。(一些固体的熔点暂时略过)
          同理,晶体的凝固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同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这就可以解释为神马龚童鞋说钨的凝固点和熔点一样了,,,,)非晶体物质没有凝固点。
          2.融化凝固的利用
          食品保鲜 冰袋降高烧 注塑 制作玻璃板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被称为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被称凝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则会放热
          【实验:观察碘锤的物态变化】
          补充阅读:人工降雨 1.向云层中播撒冷却剂(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2......(自己看去吧...)
          第五节 水循环
          1.认识水循环
          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地表的水蒸发称为水蒸气,遇冷液化或者凝华漂浮在空中形成云朵,(被上升气流托住)越来越多最终变成雨水、冰雹等...陆地上的积雪熔化汇入湖泊或者渗入地下水,流入大海...(自己看p45页的图)
          2.珍贵的水资源 71%水,3%淡水,可利用10%的淡水,水资源危机
          3.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保护 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好啦,第二章终于也完成啦,第三章开始的光就开始有点和常识脱轨啦...


          6楼2016-08-18 17:58
          回复
            第三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色彩 颜色
            1.分解太阳光 【实验:三棱镜】
            光的色散作用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
            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补充阅读
            光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光能。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化学能等
            第二节 人眼看不见的光
            人眼能发现的光叫做可见光,不能察觉的光叫做不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1.红外线
            在色散光带红光 外侧,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显著
            补充阅读:红外线的利用
            自然界所有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和他的温度有关,因此,红外探测器出现了
            2.紫外线
            在色散光带紫光 外侧,能够使得荧光物质发光,过量的紫外线有害(臭氧空洞),应用有:验钞机等等
            第三节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叫做光线
            由此的许多理论,比如墨子的小孔成像,月食等等
            2.光速
            光的传播也需要时间,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e8m/s
            第四节 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
            【实验: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观察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且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也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2.平面镜成像的利用
            潜望镜 、光污染等等
            第五节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自己看p70图3-46】
            光在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补充阅读: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也是因为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面镜的表面平整光洁,当平行光线照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因此如果观察时眼睛不在反射光线上,镜面看上去就是黑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白纸表面相对粗糙,反射光就会杂乱无章地射向不同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3.拓展阅读 凹面镜和凸面镜
            凹面镜有汇聚作用 可以集中光能 比如太阳灶等等
            凸面镜有发散作用 可以扩大视野 比如反光镜等等
            综合实践 探究树荫下的光斑
            信息库(这两个暂且略过)
            第三章完成啦,庆祝一下!!!


            7楼2016-08-19 09:16
            回复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一节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示意图见p81图4-2
              2.光的折射特点: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光垂直(沿着法线)射入时,折射角为0.
              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第二节 透镜
              1.初识透镜
              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
              2.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我们把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把通过光心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凸透镜能够使得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
              3.探究奥秘
              一束光线在三棱柱中向下偏折,将几个三棱镜组合起来或者说把凸透镜和凹透镜看作几个三棱镜的组合,就可以解释会聚现象
              第三节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这里面搞了好久,就按照书上的说吧,有一个不是很清楚,得听老师讲...)
              【实验:使用光具座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像距(v)】
              【实像是能在光屏上显示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物体透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体的物距有关,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光线平行射出,不成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源的同侧!
              这里就先这么看看吧,具体明白得做实验了...


              8楼2016-08-20 08:18
              回复
                第四节 照相机和眼球
                1.照相机和眼球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在胶片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人的眼球晶状体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当被观察物体处于不同位置时,人眼可以调整肌肉松紧改变晶状体弯曲度,也就是改变了焦距,使得物体仍然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
                {补充阅读:视觉暂留0.1s}
                2.视力的缺陷和矫正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由于人眼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在视网膜上成引起的。
                近视眼用凹透镜 远视眼用凸透镜
                第五节 望远镜和显微镜
                1.望远镜
                简易望远镜或者显微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叫做物镜和目镜
                【望远镜有两种 开普勒望远镜(2个凸透镜)和伽利略望远镜(一凸一凹)书本上实验的是开普勒】
                拓展:开普勒望远镜成像原理,物镜焦距比较长,使得物体被倒立缩小,经过目镜使得物镜得到的实像放大并再次倒立,得到远处的正立像。
                2.显微镜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也都是凸透镜,他的物镜焦距比较短,目镜的焦距比较长,这样物体先经过物镜的放大倒立,所成的实像在第二个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再次放大后实际看到的是第二个凸透镜的正立虚像,相对于实物来说,这个像是倒立的虚像。
                呼,终于只剩下最后一章辣!


                9楼2016-08-20 18: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