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吧 关注:73,420贴子:242,807

2016.8.4儒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IP属地:山东1楼2016-08-16 12:32回复
    IP属地:山东2楼2016-08-16 12:33
    回复
      拍案击节!大作可出阁下?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08-17 20:38
      回复
        @花满烟楼 荐敬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8-17 20:50
        收起回复
          这id怎么这么眼熟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8-17 20:52
          回复
            一编书为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8-20 21:21
            回复


              12楼2016-08-23 22:56
              回复
                太久没看到为我儒学正名的,文气浑颢,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8-20 20:45
                回复
                  对平民来说,乱世有出息靠本事,治世有出息靠机遇。
                  清明太平之象,只在新朝问鼎之处。即便以后有革新或中兴之象,也大不如前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10-03 01:41
                  回复
                    先生这篇儒论说到我心里去了,心里酸酸的。
                    感觉法律治表,礼治本。
                    然而事情也有不如意的,总担心儒学复兴是没希望了。
                    历史上虽然儒学有过衰败之势,可不过都是小挫折。
                    可新文化运动以来至改革开放这一百年期间,儒学却遭受了灾难性的毁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10-03 01:53
                    回复
                        贾谊以盖世之才,殂于英年,为人所深惜。苏子以为贾谊得用,三代不足远过,言其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身未见用,或者其自取也。吾不然其说。
                        谊之见召,以其才通百家之书,能发诸老先生之不能言。及其言用于时,将任公卿,乃为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谗阻,汉文以是疏之。苏子责其不深交君臣,而失志于天下,此言不然矣。谊以少年之身,家无积货之富,身无阀阅之勋,何以厕王侯之门第,取悦于倨傲之贵臣?弱冠之竖子,寡花甲之朋俦,后进之微末,能尽得老臣之衷曲乎?韩非口吃,韩愈转喉触讳,文才著者,多拙于口。以不擅辩之说,立不得入之门,其嗫嚅趑趄之势可知也。矧张仪之口给,不能必悦秦之君臣。仲尼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远行数千里,择可匡而匡之,几死者数矣;孟子去齐,无不豫意,升黜无以动其心,皆后世之难行也,以此责谊,无乃不可乎?三人言市有虎,魏王信之;众言曾子杀人,曾母逾墙走,间言蜚语,固能移心,非坚毅之主不能任。绛、灌之重,甚于言虎者;帝之与谊,疏于曾子与其母,汉文宽俭仁厚,不以善任名,则谊之去不能止。卓群之才,或有不合于世,忌妒诽谤常相影从,故才不见用,累世弗绝也。
                        谊论及世事,有痛哭流涕长叹息之语,乃言事之急缓不可待,未必真有其行。搦管属文,或有以惊骇视听,使加意其间。以此推谊之情性,殊为不可。谊拜太傅,至梁国数年,梁怀王堕马死,贾生因哭岁余而亡。生之亡,以愧对文帝,失于所托,非悲其身之不遇,亦非不善处穷,忠谠之心,大抵如此。令他臣居此,受教导之命,而使天子之子死,有无愧怍而泰然处之者乎?即不哭死,亦当自刭。谊之为谊,命也。
                        吁,苏轼之遇欧阳修,如此其厚,立朝有年,犹难免王安石、司马光之党谮毁,斥逐流离,以至于死。若世之怀才,不遇于时而叹惋者,当知此为常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12-19 14:07
                      收起回复
                        媚夷论
                        今有人言及异国异产、欧美文明,多赞誉之,以为足夸当世、矜万古、为子孙不变法。多财者举家外迁,贫乏者乘桴偷渡,一旦入其籍,持其牒,若脱升飞举,呼呴洋洋。中国之布衣瓮牗、欲而不达之属,则悻悻不豫之色见,纷纷偶语,妄思中国若港澳,长殖于外族,奴身奉夷,舔舐英葡之余沥,而无暇羞耻矣。英葡不得东顾,徒鄙于志士。
                        欧洲本荒蛮,啖生饮血,盗贼之邦,寡陋之群也,以其民工于船炮,四出天下,但得一地,劫掠屠戮,惟恐后之。于是灭印第安之族,焚其榛莽,诛其千万,北美之地荒芜,而加拿大、美国立矣;严刑重罪,法若发繁,狴犴充盈,囹圄摩肩,发其胥靡尽往澳洲,视土著如犬豕,屠灭殆尽,而澳大利亚建矣;伐巴西之木,夺非洲之金,掳黑人之丁,榨满清之膏。今日之富强,往日之剽盗也。以此夸当世、矜万古、为子孙不变法,则当世讥,万古诋,子孙羞于言史也。当其蜂起狼噬、嚣嚷文明以待万国,中国之封建尚未去、戎狄尚未平,裹甲束革,累岁相攻,不得修器教民,顾其穷夭。虽困顿,不亦宜乎?万里之行,难于并足,其疾其迟,岂可以一时论。往者值中国之盛,欧美之瘠,未闻夷民之媚中国者,未闻欧美之祈籍于中国者,亦未闻法、意、德、英效图自奴于中国者。今人之笑中国、崇夷狄、欲奉祖先百死所守之社稷,乃献膏腴而资贼寇,自贱于古之夷民也。
                        今之中国,财固不如美,土固不如英,器多苦寙,民有诈伪,穷夭屡闻,王业多坎,未足以傲世。而民无饥殍,幼多蒙教,货殖日滋,兵器愈利,虽未能伯,骎骎奋于世,所以然者何?国后而志先也。惟中国建国以来,国祚昌隆,百颓皆兴,黎民繁庶,品物益精。驱越虏而震苏联,膺印师而抵日美。赫赫兮天下有其名,振振兮万业有其功,列国不敢自负于前,而群丑忑忑忸怩于后,足为外邦怪矣。
                        嗟夫!吾常闻老成训诫其后曰:“务为良善,莫为盗贼”。未闻曰:“莫为良善,务为盗贼”,若有,则其言中国不若欧美,可也。盗贼之心,不可以常理度之。能迁则去,吾辈不以惜。不能,则相率披坚执锐,乘船擎炮,御人于国门之外,灭人种族,夺人财货,掳缚壮丁,焚略其地,亦可比欧美而三之;又不能,则杜口拭目,安坐于中国,旦夕详观之:数十年后,泱泱中华,果不如欧美乎!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7-12-19 14:09
                        回复
                          敢问阁下年方几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8-01-04 11:50
                          回复
                            因果报应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而世人不察.或以为佛氏之言.则多方破斥.或以为浅近之义.而弁髦置之。任己世智辩聪.长溺邪见浊港.凡所论议.皆非圣贤根本修己治人之道。致令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其弊遂至竞争名利势位.以至杀人盈野盈城而不止也。噫.可哀也已。夫因果报应之言论事实.见于经史者甚多。在书则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此犹可谓只论现世.及子孙耳。至洪范之五福六极.若不推其前生之因.专归于王政.则成无稽之谈.是岂禹与箕子所以教万世之心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8-02-03 2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