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叶吧 关注:122贴子:10,319
  • 14回复贴,共1

《小说写作教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8-16 11:32回复
    第一章
    写作规律
    1.创造力遵循的那些规律是非同寻常而且相互矛盾的。
    2.好高骛远是作家失败的主要原因。
    3.不能把日常生活,非创造性的标准强加在写作上,创作活动不是普通的现实生活。
    4.创作小说从来都不是整齐划一,循序渐进或者可以预期的过程,混乱是在所难免的。当你的作品偏离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向时,你要么悬崖勒马把它收回来要么信马由缰的跟着感觉走。
    5.乍一开始肯定写不好,降低预期会让你写的更好一些。
    6.允许自己将事情做得很糟糕正是引领你更上层楼的最佳途径。
    7.一切都可以反复修补。
    8.越满不在乎,写的就越好。
    9.苦练永远都是第一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8-16 11:53
    回复
      第二章
      创作理论
      1.一个好的故事强烈的主观印象会把你的理智压垮。
      2.故事是浓缩了的,拔高了的,强化了的现实,它是现实的精华。
      3.故事情节必须是完整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8-16 12:47
      回复
        第三章
        麻辣故事
        1.创作故事需要让读者形象生动地感受人物的种种经验,从而产生身份认同感。
        2.故事的每个细节都要收到效果,无关痛痒的东西写进来都是无益的。
        3.一个好的故事要有冲突,冲突本身具体内容相对于冲突的效果而言并不太重要。冲突推动故事情节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才是关键所在。冲突的作用就在于迫使人物行动起来,强迫人物利用自身条件,以一种揭示他们自身性格的方式采取某种行动人物以什么方式对待他们的麻烦是最能够彰显人物性格的东西。行动就是性格。
        4.冲突+行动+结局=故事。
        5.结局就埋在开局之中,假如故事开局是正确的,人物就会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直到故事收尾为止。
        6.故事中的人物从来就不是幸福的,幸福的生活只会造就不幸的小说。幸福可以是结局,但不能当故事的主题。
        7.渴望+障碍=冲突。且两者都必须具有异常强大的对等的力度。
        8.读者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关联(感受人物的感觉)主要是由于人物的情感。所以作者要随时随地清楚地了解人物眼下有什么感觉。
        9.情感不一定非得说出来,不过我们必须明白,人物的情感每时每刻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10.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你都不能简简单单地告诉读者,你必须把这一切展示给读者面前。
        11.故事讲述包括五个元素:冲突,行动,结局,情感,展示。其中前三个元素共同勾勒出了完整故事的外部轮廓。情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而展示是你的基本技法,有了展示你才能把故事写的栩栩如生。
        12.一个好的故事要让读者产生更多的心里联想。作者必须给予读者足够的信息,才能使他们脑海形成画面。经过优选的寥寥数笔细节描摹就足以创造出一副完整的画面。
        13.一个人物通过他的行为方式就可以被揭示出来。
        14.情节变得越糟糕,故事就越精彩。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8-16 13:49
        回复
          第四章
          精益求精
          1.当你遇到麻烦时,你就要回到渴望,障碍,行动上来。
          2.你要把人物的渴望建立起来,然后再问自己“障碍是什么”。假如没有任何障碍,故事就没有冲突,也就没有任何戏剧性的张力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你制造出一个具有威胁性的障碍之后,你要问自己,“人物要做什么事情(行动)才能克服这个障碍和实现他的渴望”。
          3.在故事里我们要对每个事情都问个“为什么”。
          4.你必须要尽力把笔下人物推向极致,达到极致的办法之一就是对每件事情反复追问:“为什么”。
          5.如果你要明白某个东西有什么用,那你就要看看当我们把它拿走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6.身份认同就是:我们怎样才能体验人物的生活?我们如何体会他们的感觉?我们如何变成他们的化身。
          7.揭示人物性格永远是你永无止境的远大目标。
          8.当你面临抉择的时候,哪条路更好的揭示人物性格就选哪条。
          9.冲突是第一位的,它的作用就是强迫人物采取行动。人物必须采取浑身解数来展现自身。揭示人物性格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身份认同才能出现。
          10.创作与现实不同,我们为了生存下来会尽量避免冲突,而故事中的人物要做的事情恰好相反。
          11.比较精确的定义:一个戏剧性的渴望和一个戏剧性的障碍才能制造戏剧性的冲突。
          12.除非这个局面有所改变,不然人物就无法容忍现在的生活,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渴望。这个渴望必须是压倒一切的渴望,它必须把人物推向极限状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8-16 16:40
          回复
            第五章
            自我修订
            1.每当写完一篇稿子都要自我修订。从头审视自己的作品,放松心情,任由它影响你。
            2.如何检查自己的稿子,首先要问自己:“什么人渴望什么”,然后在稿子里找到它。找到这一点,这个渴望是强烈的吗?它能再强烈些吗?它能够出现得更早一些吗?然后问自己:“障碍是什么?”它第一次出现在第几页上,它能出现的更早一些吗?它能再强烈吗?人物不理睬这个障碍会不会毫发无损。(障碍可以出现在渴望前面)
            下一个问题:“行动是什么?”人物通过做什么事情来克服这个障碍?它出现在稿子什么地方,它能更早一些吗?人物能不能采取更多的行动或者更加坚定不移地主张自身利益,能不能表现得更加强烈或者更加直接。
            然后是:“结局是什么?”
            然后是情感:人物感觉到了什么,人物以什么方式在什么场合下把它们表达出来的?
            最后是展示,应尽可能多一些对话和行动,少一些描述或总结性语言。
            3.先使自己江郎才尽,然后再找别人帮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8-16 20:06
            回复
              第六章
              动人以情
              1.情感书决定性的,它是终极关联,认同感就出现在这里,读者由此变成人物的化身,从而感觉到了人物的感觉。
              2.故事不同于现实,现实中思想,情感,肉体(发抖等)的反应快如闪电,在故事中,你必须识别眼下的事态,初步估计一下,然后你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我们往往要把这个过程用慢镜头呈现出来,一步一步地捕捉到人物对于那种经验有什么感觉(真相)。
              3.所有伟大的故事都涉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这是人物与自己大脑之间的斗争。
              4.有的人物种种思想活动没有被呈现出来,人物只好通过嘴来向读者汇报思想,或通过其他手段来表达内心感受。
              5.纯文学小说往往更加注重人物的思想内涵,而动作小说,探险小说往往不太注重人物思想活动。
              6.故事中,要把人物内心种种思想活动和盘托出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但是它的回报也最为丰厚。你越是潜入人物内心世界,你越能深刻地剖析自己。
              7.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我们的大脑会做出一些事情:
              一,关联割裂
              思考某种完全不相关的事情,以便保护自己,以免悲情伤身。
              二,否认危险
              三,面对现实
              这是否认的对立面。你更像在强迫自己介入。
              四,讨价还价(求饶,祈求上帝)。
              五,替代效应
              自怨自艾的惩罚自己。
              六,正面思考
              七,提问质询
              八,谋略策划
              8.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或者其他信仰(生活哲学,道德规范等等),以及他如何理解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揭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途径。
              9.你如果只管聚精会神地思考人物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思想活动,那么人物的思想活动就能把你带到想去的地方。
              10.当你不能把情感准确定位,请不要惊慌,你只管继续写下去,当你下一次读到这里时,自然会对此了解更多。
              11.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帮助你发现人物内心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个办法就是,当你通读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每逢那些可能会适用的地方,你就问自己:“人物的担心,害怕,希望分别是什么?”
              12.荒诞的幻想也是一种希望,而且特别能揭示人物性格。
              13.一个复杂的人物会同时出现不同的品格,这些品格通常都是对立的。
              14.我们可以让不同的情感在一场戏中逐一地作用于人物身上。让人物依次有一个悲伤的念头,负罪的念头等等。
              15.当你创作时,你要寻找的那种人物最好能同时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假如他可能有这种感受,你就应该让他有这种感受。
              16.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一定有什么起因才行,假如有个人害怕,我们就要写出他为什么害怕。
              17.身份认同感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易受攻击性,假如你的故事中主人公不是一个弱者,那你就麻烦了,因此假如故事里有人受到严重威胁而且受到严重伤害,主人公就必然要忧心忡忡而且担惊受怕才行。你要确保自己故事里永远有弱势群体。
              18.你不一定非得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创造自己不熟悉的人物,你需要设身处地的把自己置换与人物的处境,把他们的情况搞清楚。
              19.无论这个人行为多反常,在他眼里都是明智之举。你要从人物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中发现合乎逻辑的东西。而且你还要问自己,什么情况使我做出那样的行为?我要有什么念头才会迫使我做这样的事情?解答了这些问题,你塑造的人物就会有一个更高的可信度。
              20.一旦你学会了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你就要把肉体反应尽可能的删掉,不到万不得已才能保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8-17 09:30
              回复
                第七章
                呈现展示
                1.你必须把人物行动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不能使用概念化词语来讲述。故事只有包含了人物个性化的具体细节和他们的行动(展示),才能产生这种视觉享受。
                2.讲述的手法偶尔可以用上一次,用的太多,就会失去能够吸引读者的东西。
                3.你讲的越多越是笼统,你就越是切断了读者和这个经验之间的联系。
                4.展示是实时发生的,它与现实生活的自然步调一致,讲述的往往是笼统压缩跳跃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8-17 14:36
                回复
                  第八章
                  再创作
                  1.写作就是写了再写。
                  2.再创作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你要回过头来,一遍一遍地在你开拓过的土地反复精耕细作,并希望脑海里突然闪现的灵感火花帮助你把故事写的更好。第二种办法是指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初创时遵循的原理,定律和指导方针依然适用,且我们在虚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寻找生命力和戏剧性的技术也依然适用。
                  3.再写不是修饰,是重新雕镂体量庞大的故事要素,让故事效果更具立竿见影的直接性,情节更具波澜起伏的戏剧性。它包括人物数量,场景数量及其他要素的变更或增删。
                  4.大多数作家平均需要写五稿,十稿也是司空见惯。当你最后一稿还没有上一稿写的好,再创作也就够了。
                  5.你要大胆的径直往前赶路,不要回头看你的开头,直到写完全篇为止,这时你再回顾故事开局的时候就有一种新鲜感,这样再创作才能出现效果。
                  6.可以在稿子上写注释。
                  7.要尝试不同方法,这样你就能明白这些方法能否更容易地帮助你达到目标。
                  8.当你再写的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放松心情,重新读一下你写的东西,看它对你有什么影响,能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9.再创作第一个问题永远是:什么人渴望什么东西?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障碍?第三个是人物采取什么行动。(具体看第五章)
                  10.情感要通过人物思想活动,外在行动表现出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8-17 17:05
                  回复
                    11.展示是逐字逐句,实事求是的呈现经验,而不是描摹其细节或者归纳其特征。最纯粹,最有效的展示是场面,且你展示的内容越多越好。
                    12.渴望,障碍,行动,结局,情感,展示不仅作用于故事总体,而且要作用于每个场面。
                    13.每个场面自身都是一个小故事,在每个场面结尾处,情况都要比刚刚开场时更加糟糕。每个结尾处事态没有恶化,那么你的故事就止步不前。
                    14.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到如何方为足够,最好的办法是把事情做过了头,你能够想象到什么程度就尽量想象,然后看你能得到哪些选项,最后再使用有效手段写出来。
                    15.你还可以让你的人物做他目前所做的恰恰相反的事情。
                    16.塑造人物是虚构故事的首要目标。
                    17.每时每刻你都要做到一肩挑起至少两项任务。在笔下人物做事的同时也要揭示他们的性格。甚至也要铺设故事场景,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故事发展同时完成。
                    18.找出冗长的陈述,把它变为展示。
                    19.尽量不要使用倒叙,尤其是新手。
                    20.在激烈的对话中,我们往往会打断别人,争取说服对方听从自己意见,而不是你来我往,轮番上阵。一人一次说话的长度达到三行就会显得冗长。
                    21.当你裁剪的时候需要判断: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什么切题,什么有效。你不必精确地知道自己做出判断到底凭的是什么感觉,或者为什么某种东西不合适,只要你有这种感觉,你就能做得更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8-18 07:39
                    回复
                      第十章
                      原创性与普遍性
                      1.所有的事情在以前都被别人做过了,这些事情只是还没有以你独有的方式做过。
                      2.分析别人的故事,你会实现从观察别人的作品里的这些元素看到自己作品里的这些元素的一个巨大飞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8-18 12:52
                      回复
                        第十一章
                        视角种种
                        1.视角分个人视角,人物视角,叙事者视角。
                        个人视角是你用来讲故事的那个人的视角(不是剧中人物的视角)。你可以从某一个人物的视角(感受)讲述故事,你也可以让不同人来讲述它。
                        第一人称的视角使用“我”,而这个“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把故事讲给你听。当你使用第一人称时,这个人物自动就是叙事者(第一人称的叙事者)。
                        第三人称视角使用“他”或者“她”。这些人物没有生活在你眼前的故事里,不过他们并不像第一人称视角那样讲故事。
                        第二人称的视角“你”,使用“你”能让读者更多的感觉到自己参与到了故事中,因为通过说“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正在做这件事情。
                        2.使用“我”提供了一种人物关系密切的感觉。对于作者,有利的方面是,“我”出现在纸面上会让你觉得跟他或她有更多的接触,从而让你觉得人物有了强大的判断力。不利的方面是,“我”可能让你感觉自己跟人物有更多接触,而实际你不是那样。由于你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这个“我”更加亲切,你可能产生一种与人物关系密切的虚假感觉。而且第一人称允许你质疑叙事者的客观可靠性,这种对于叙事者可靠性的质疑是你在使用其他人称时无法实现的。
                        3.第一人称也可能是客观的,这意味着叙事者告诉我们的东西是事实而不是来源于他的感觉或者他讲述的内容是有意被扭曲的东西。只要提出的问题不是通过这个人呈现故事的方式即“事实”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认为他是客观公正的,而且这被称为第一人称宾格。
                        “我”这个人物透过他讲述或者歪曲这个故事的方式被揭示了出来,这被称为第一人称主格。
                        4.第三人称的视角使用“他”或“她”。因为这个人不是在讲述故事,他也不能歪曲故事里面呈现的那些真实性。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物不会曲解或歪曲情势,不过因为故事是由作者安排设计的,从而我们拥有跟人物同样客观的经验,我们知道这种情境的事实是什么。
                        5.在第一人称中,事实真相并不总是如此清晰,因为第一人称的“我”这个人物支配着故事呈现的内容和形式。这个“我”即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叙事者。
                        6.我们要考虑人物视角。意思是:我们要把自己放在哪个人物的位置上。我们从头到尾对于故事的体验是透过谁看的,透过谁的脑子思考的。在第一人称中,我们就待在叙事者的内心世界。在第三人称中,我们可能处于好几个人物的脑海里。视角总是被设定在遭遇最大麻烦的那个人身上,那个将要遭受最大损失的人物身上。
                        7.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来讲述一个故事,这个小人物必须投入其中,为故事结局做出贡献。选择小人物视角的原因是,主要人物死亡,而在主人公死亡之后故事仍然能继续下去。或者有时候无法处理狂野不羁的人物,同时从外部刻画他会让人感觉更加舒服,作者要像他身边的人那样看待他。
                        8.不管选择哪种视角,你都必须向读者充分提供(展示)主要人物的信息,才能把他变成活生生的人。
                        9.单一视角往往是最强烈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一个视角。
                        10.最好的办法是讲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同时留在单一视角。
                        11.全知的视角或者全知指的是知道每个人心理在想什么。我们喜欢采用单纯的多重视角(也包括视角转换在内)和一种全知的叙事视角来评论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它想表达的其他东西(人生哲学,思想解释,给读者的暗示等)。
                        12.非参与性的叙事者是一个很少把他的影响传达出来,但往往会显得碍事的叙事者。他属于故事的一部分,但他单单被用做故事的讲述者。他仅仅是一个旁观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8-21 15:48
                        回复
                          第十二章
                          见缝插针
                          1.每天抽出五分钟,让自己放松,任由自己胡思乱想。
                          2.坚持不懈,每天写五分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是长故事的一段,第二天继续写。
                          3.睡觉之前让你大脑思考写作问题,温习你现在写到哪了,以及接下来要怎么写。
                          4.每周再抽出半小时写作。
                          5.想法会突然降临到你头上,任由它发生,放松。
                          6.每天至少坚持五分钟,错过了五分钟写作练习不要额外加班弥补回来。
                          7.在创造性劳动中,你只管大胆的来个纵身一跃,然后再看自己蹿到了哪。
                          8.让想象力引导你。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8-21 16:59
                          回复
                            第十三章
                            重负可释
                            1.如果你写的够多,你的语气和风格将自行浮现。
                            2.遇事放松。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8-21 17:01
                            回复
                              第十五章
                              阻塞与解塞
                              1.你不能停下来,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
                              2.无论创作什么,你都要掌握的过程:放任自流,任何想法都可以写在纸面上。当这个自流的势头停下来,你必须回头看看,什么应该删掉,如何加工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6-08-21 17: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