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视角种种
1.视角分个人视角,人物视角,叙事者视角。
个人视角是你用来讲故事的那个人的视角(不是剧中人物的视角)。你可以从某一个人物的视角(感受)讲述故事,你也可以让不同人来讲述它。
第一人称的视角使用“我”,而这个“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把故事讲给你听。当你使用第一人称时,这个人物自动就是叙事者(第一人称的叙事者)。
第三人称视角使用“他”或者“她”。这些人物没有生活在你眼前的故事里,不过他们并不像第一人称视角那样讲故事。
第二人称的视角“你”,使用“你”能让读者更多的感觉到自己参与到了故事中,因为通过说“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正在做这件事情。
2.使用“我”提供了一种人物关系密切的感觉。对于作者,有利的方面是,“我”出现在纸面上会让你觉得跟他或她有更多的接触,从而让你觉得人物有了强大的判断力。不利的方面是,“我”可能让你感觉自己跟人物有更多接触,而实际你不是那样。由于你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这个“我”更加亲切,你可能产生一种与人物关系密切的虚假感觉。而且第一人称允许你质疑叙事者的客观可靠性,这种对于叙事者可靠性的质疑是你在使用其他人称时无法实现的。
3.第一人称也可能是客观的,这意味着叙事者告诉我们的东西是事实而不是来源于他的感觉或者他讲述的内容是有意被扭曲的东西。只要提出的问题不是通过这个人呈现故事的方式即“事实”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认为他是客观公正的,而且这被称为第一人称宾格。
“我”这个人物透过他讲述或者歪曲这个故事的方式被揭示了出来,这被称为第一人称主格。
4.第三人称的视角使用“他”或“她”。因为这个人不是在讲述故事,他也不能歪曲故事里面呈现的那些真实性。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物不会曲解或歪曲情势,不过因为故事是由作者安排设计的,从而我们拥有跟人物同样客观的经验,我们知道这种情境的事实是什么。
5.在第一人称中,事实真相并不总是如此清晰,因为第一人称的“我”这个人物支配着故事呈现的内容和形式。这个“我”即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叙事者。
6.我们要考虑人物视角。意思是:我们要把自己放在哪个人物的位置上。我们从头到尾对于故事的体验是透过谁看的,透过谁的脑子思考的。在第一人称中,我们就待在叙事者的内心世界。在第三人称中,我们可能处于好几个人物的脑海里。视角总是被设定在遭遇最大麻烦的那个人身上,那个将要遭受最大损失的人物身上。
7.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来讲述一个故事,这个小人物必须投入其中,为故事结局做出贡献。选择小人物视角的原因是,主要人物死亡,而在主人公死亡之后故事仍然能继续下去。或者有时候无法处理狂野不羁的人物,同时从外部刻画他会让人感觉更加舒服,作者要像他身边的人那样看待他。
8.不管选择哪种视角,你都必须向读者充分提供(展示)主要人物的信息,才能把他变成活生生的人。
9.单一视角往往是最强烈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一个视角。
10.最好的办法是讲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同时留在单一视角。
11.全知的视角或者全知指的是知道每个人心理在想什么。我们喜欢采用单纯的多重视角(也包括视角转换在内)和一种全知的叙事视角来评论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它想表达的其他东西(人生哲学,思想解释,给读者的暗示等)。
12.非参与性的叙事者是一个很少把他的影响传达出来,但往往会显得碍事的叙事者。他属于故事的一部分,但他单单被用做故事的讲述者。他仅仅是一个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