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南宋时期 艾可叔《木棉》诗里描绘江南一带的平民种植棉花,弹花纺纱织布的劳动生活,真切生动,颇有韵致。 从此诗中可见,我国江南一带至少在南宋末年就已种植棉花,弹花纺纱织布了。文化的丰厚积淀,加上长期“男耕女织”的农耕传统,使土法织布得到较好的保留和传承,尤其是妇女手工纺织的老土布,在“轧轧”机杼声中编织着千丝万缕的传统美德和情意。元朝后黄道婆更是从海南岛琼崖黎族人那儿学来棉花纺织及织布技术。并且制成一套扦、弹、纺工具,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等工艺技术,改造原有传统技术。从此,纺织业发达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直流传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织布机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即使在农村也难觅其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