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火器战术可用鸟枪三迭阵混合鸳鸯阵为代表;鸟枪三迭阵为抬枪队与鸟枪队的组成,最前面有20人持抬枪10杆,后面则是30位鸟枪手,它们被称为火队。
火队后面则是步队,步队采鸳鸯阵队型,以伍为单位;最前面的是藤牌手、再来是长枪手两人,伍长站在伍的中间,手持挨牌(一种长六尺、宽两尺的木盾),后面接续是长柄刀手(类似关刀或薙刀类的兵器)一人,弓手一人。两伍为一队,步队共有五队,火队加步队被称为百人哨,每一路人马有五个百人哨。
战术使用上,如果敌人在百步以外,前面的火队先发射抬枪,等到敌人接近到五十步与一百步之间,则换成鸟枪发射;30位鸟枪手组成一个6(排)X5(列)的方阵,第一排的人射完,则左右转移动到步队后面站立,第二排前进一步后继续射击;如果5排射完敌人不溃散,后面的火队则前进到前步队左右,火器发射顺序如同前火队。
如果敌人前进到十步内,左右步队则前进接敌,如盾墙般徐徐前进,刀枪伸出于盾牌之间,弓手持四力弓(五等弓,每力九斤十四两,拉力低于24KG)、带百支轻箭,躲在盾牌后面边走边射箭,弓不求力大,以能迅速发箭为第一考虑。这时前步队的步兵已经后移到前火队后面,前火队又能准备开火了。
相比于十七世纪的欧洲步兵射击战术,我觉得清军的设计有点怪;虽然鸟枪连环射击有轮射(Platoon Firing)的概念,但轮射完第一次后火力就停了,要等后面的火队前进到左右以后,轮射才能继续,这样不就出现空档吗?我认为鸟枪手应该走到火队后面替补其位(如同欧洲的轮射做法),这样火力才不会间断吧。
轮射已被证明是有效应付charge(冲击)的战术,而且能轮射的话就能Rank Fire (排射),比起大明只会salvo(齐射) + charge(冲击)战术来说,其指挥官的战术选择项目能更多样,以应付不同的状况。面对敌人冲击可以选择轮射以阻止敌人,也可以选择排射或齐射打蒙对方后派步队进行反冲击;不会出现当齐射无效时,大明军就被冲垮的情形发生。
而且大清实现了单兵小型火器的统一化,火队清一色就是使用各式各样的火绳枪,在训练与战术上比使用各种乱七八糟火器的大明军简单(大明有志之士皆强调为鸟铳有用),后勤的复杂度也简单多了,整体来说大清的火器战术比大明来说高明多了。
火队后面则是步队,步队采鸳鸯阵队型,以伍为单位;最前面的是藤牌手、再来是长枪手两人,伍长站在伍的中间,手持挨牌(一种长六尺、宽两尺的木盾),后面接续是长柄刀手(类似关刀或薙刀类的兵器)一人,弓手一人。两伍为一队,步队共有五队,火队加步队被称为百人哨,每一路人马有五个百人哨。
战术使用上,如果敌人在百步以外,前面的火队先发射抬枪,等到敌人接近到五十步与一百步之间,则换成鸟枪发射;30位鸟枪手组成一个6(排)X5(列)的方阵,第一排的人射完,则左右转移动到步队后面站立,第二排前进一步后继续射击;如果5排射完敌人不溃散,后面的火队则前进到前步队左右,火器发射顺序如同前火队。
如果敌人前进到十步内,左右步队则前进接敌,如盾墙般徐徐前进,刀枪伸出于盾牌之间,弓手持四力弓(五等弓,每力九斤十四两,拉力低于24KG)、带百支轻箭,躲在盾牌后面边走边射箭,弓不求力大,以能迅速发箭为第一考虑。这时前步队的步兵已经后移到前火队后面,前火队又能准备开火了。
相比于十七世纪的欧洲步兵射击战术,我觉得清军的设计有点怪;虽然鸟枪连环射击有轮射(Platoon Firing)的概念,但轮射完第一次后火力就停了,要等后面的火队前进到左右以后,轮射才能继续,这样不就出现空档吗?我认为鸟枪手应该走到火队后面替补其位(如同欧洲的轮射做法),这样火力才不会间断吧。
轮射已被证明是有效应付charge(冲击)的战术,而且能轮射的话就能Rank Fire (排射),比起大明只会salvo(齐射) + charge(冲击)战术来说,其指挥官的战术选择项目能更多样,以应付不同的状况。面对敌人冲击可以选择轮射以阻止敌人,也可以选择排射或齐射打蒙对方后派步队进行反冲击;不会出现当齐射无效时,大明军就被冲垮的情形发生。
而且大清实现了单兵小型火器的统一化,火队清一色就是使用各式各样的火绳枪,在训练与战术上比使用各种乱七八糟火器的大明军简单(大明有志之士皆强调为鸟铳有用),后勤的复杂度也简单多了,整体来说大清的火器战术比大明来说高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