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剧情大致说这么多。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又一个巨大缺点,人物塑造。
这是最具有争议的话题了。而我对这个话题也有着比较非主流的看法。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要先阐述一个我对现在观影群体的看法。我感觉,虽然现在国人的欣赏素质在逐步提升,但还是处于一个较低级的状态。作者是这个故事的上帝,他给我们呈现的看故事的角度是以他的视角或者说是他希望我们看到的视角,我把这个视角称为“上帝视角”,然而很多人在共享“上帝视角”的时候却带有过分的代入感和原有的逻辑思维。比如:
“这个男主丑死了,又矮有胖,不看。”——《加速世界》
“我靠,圣母婊!!去死!讨厌这个人物。”——《三体》
“陈振你个垃圾!自私死了!”——《狼图腾》
诸如此类,不甚枚举。然而,这个世界真正的上帝在创造每一个人物的时候是怀着讨厌,憎恶的情绪去创造的吗?我想不是的,他在设计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的时候都是充满着期待和关怀的。大仲马会一边写作一边和笔下的人物开玩笑,柯南道尔对福尔摩斯的人物形象多次改动,金庸说既然人物的性格已经定下来了他也没有办法去干预人物的选择。这些为大的创造者在创造人物的时候都在用该人物应有的思维来创作,而很多人却对作者笔下的人物做一些不负责任的评价。是的,人物的性格中或多或少会带有一点瑕疵,也许是一点自私,一点愚钝,一点懦弱,也许只是因没有一张完美的面孔。但这都是作者别出心裁设计的。也许他的自私犯下了一个过错,他的良心会煎熬,他的人性会挣扎,只有这样,人物内在矛盾的爆发才能体现,作品的魅力才会体现。你说不是吗?而更多的观看者,却只是为自己的满足感,站在一个绝对的高度来指责作品中的人物,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痛心的事实啊!作者,那些良苦用的故事人们,也许他们的实力参差不齐,但都是在用心设计一个故事啊。我记得安妮宝贝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一件作品当它被展示出来的时候,它就不再只属于你。也许说的就是这种悲哀吧?而那些读者们,则就只是上帝的视角,凡人的命,他们很难去创造一个优秀的故事。我个人认为,一个有一定水平的观影者不会轻易的去讨厌一个人物,因为这都是创作者的心血,我们更应该从创作者本身的角度出发,当你觉得人物的走向和设定的性格存在冲突的时候应该像作者提出意见。当你举得人物塑造的不好你跟应该向作者提出质疑而不是抨击人物本身,你知道,一个用心的故事人宁愿读者攻击自己也不愿看见读者在网络上唾骂他塑造的人物,无论人物是正是邪,是善事恶。
当然,我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有这么高的观看素质,我之能把这句憋在心头已久的话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