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风话七夕】
民俗民风是中国元素的一部分。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们,经过历代的积久相沿,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七夕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内涵。
七月初七“七夕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流传范围很广,农历七月初七,传说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当日夜晚,孩子们在葡萄架下或瓜棚下听鹊桥。据说夜深人静时,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谈话声,故亦称七夕。
七月初七“乞巧节”
七月初七又称之为乞巧节。姑娘媳妇们在当天争赛女红,她们向织女星焚香祈祷,乞巧。乞求织女帮助她们提高刺绣和缝制的技巧。她们还穿针验巧比拼实力。若有人在月下,能使线从针眼中穿过,就乞得了巧,称作得巧。
七月初七“魁星节”
七月初七还是魁星诞辰日,因而有庆贺魁星生日的习俗。文人拜魁星求名,把魁星当作主持科考的神灵,予以祭祀。七夕习俗的最初起源,在于星宿崇拜。民间又把七夕称为魁星节。
七月初七“看巧云”
七月初七看巧云。在民间传说中,天空中变幻无穷的绚丽云霞是织女亲手所织。这也为老人,孩子提供了另一个七夕节的乐趣——看巧云。天边那变化多端的云彩,就像一幅时卷时舒的美丽画面:观世音菩萨化作朵朵白云为一群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终于鹊桥相会。原来天上的云彩,也是吉祥如意,美幸福的化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