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类贴吧辩论的一些看法: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就会在想,像百度那类为了一些事情在没完没了的争吵不休,还“乐此不彼”的人,活着不知道累不累?也许他们觉得很快乐吧,也许他们这是对生活不满的一种宣泻吧,也许是害怕孤独和寂寞吧......总之,我认为历史都过来了,后人应该去研究一下前人的思想、精神、谋略等等,而不是在那仅凭已家之言在那争来争去的。有时我就在想‘如果把这些人送到三国去,一定是一位合格的辩论家’!但我总认为,你就算是说得在有理,在有证据,那也是你的自已观点。如果没有人认同你,那就是跟废话无疑(就比如我这篇)!况且你又能用什么来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呢?听他人诉说?上网查询?听历史学家和专家们的分解?书本上记载的?,这些证据你又有多大的把握来证明这些证据是真正的“证据”呢?连新闻联播都要作假,难道古代人就不会在史书上、现代人在思想上,来做假、来误导我们吗?谁又敢保证书上明码标价的就是正确的?我真的不知道你们这样整天辩来辩去的有什么意思,颇有种“不死不休”的味道,这就是所谓的交流吗?
本来说交流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学习方示,也是一种积累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交流,字典上明文写着是“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和相互沟通”的意思,也是“取长补短”的一种延伸。 可是现在由于某些人把这种交流的方示给理解错了,他们是把“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这没错。但是,错就错在有这“自己知道”的里面,更多的人是把自己的“主见”、“信仰”“和“一箱情愿”给灌输给他人。如果有人不相信他们的“主见”、“信仰”、“一箱情愿”,那么他们会为自己的观点跟对方辩论到底,那怕是错的,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错下去,直到对方“无言以对”或“默认”为至。当然也有人到后面突然“恼羞成怒”,会不顾形象的破口大骂,从而把辩论带到了“歇斯底里”。不管是这两种的那种结局,“无言以对”、“默认”也好,“恼羞成怒”也罢,这也导至所有的“交流”从头到尾都失去了原本交流的本意,那也就别谈什么取长补短了。
说实在的,我来百度也有一二年了,从刚开始入帖吧那天起,我还真没看过一个完完整整的辩论帖.要么到后面破口对骂,弄得不欢而散;要么没有结果,就是所谓的弃帖。这就是所谓的"交流"吗?“交流交流”就像河流,而“万流”到最后都会归海,也就是说交流应该都要有个结果,可是你们所谓的“交流”有吗?有的人说“帖吧的辩论就是自由辩论,没有辩方和被辩方”。是啊,我不否认此句,这句也说得没错。可是自由辩论到后面也是有结果的啊。这就像开会一样,到后面肯定要有人来下一个总结,或者称为决断,不然这会开得就没有意义了,对吧?在这里,我认为百度的自由辩论,就是一个没有多大意义,又是一个永无结果的“无底辩”,我喜欢称之为'无辩'!这跟佛文里面说的“无我”类似。意思就是说:“没有什么值得的关注帖子来支撑着那个所谓的‘自由辩论帖’”。
以上仅属个人凭空设想的一些观点,若有不对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提点。哎,可能自个最近《菜根谭》和佛文研读多了吧,人越来越喜欢清静了。总是感觉自已越来越远离那充满辩论又不缺乏温馨,充满争吵又不缺乏河蟹,充满不悦又不缺乏快乐的……百度帖吧!
若有一天我无声无息的离开了百度,那么这篇文章就当做告别贴吧。
本来说交流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学习方示,也是一种积累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交流,字典上明文写着是“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和相互沟通”的意思,也是“取长补短”的一种延伸。 可是现在由于某些人把这种交流的方示给理解错了,他们是把“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这没错。但是,错就错在有这“自己知道”的里面,更多的人是把自己的“主见”、“信仰”“和“一箱情愿”给灌输给他人。如果有人不相信他们的“主见”、“信仰”、“一箱情愿”,那么他们会为自己的观点跟对方辩论到底,那怕是错的,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错下去,直到对方“无言以对”或“默认”为至。当然也有人到后面突然“恼羞成怒”,会不顾形象的破口大骂,从而把辩论带到了“歇斯底里”。不管是这两种的那种结局,“无言以对”、“默认”也好,“恼羞成怒”也罢,这也导至所有的“交流”从头到尾都失去了原本交流的本意,那也就别谈什么取长补短了。
说实在的,我来百度也有一二年了,从刚开始入帖吧那天起,我还真没看过一个完完整整的辩论帖.要么到后面破口对骂,弄得不欢而散;要么没有结果,就是所谓的弃帖。这就是所谓的"交流"吗?“交流交流”就像河流,而“万流”到最后都会归海,也就是说交流应该都要有个结果,可是你们所谓的“交流”有吗?有的人说“帖吧的辩论就是自由辩论,没有辩方和被辩方”。是啊,我不否认此句,这句也说得没错。可是自由辩论到后面也是有结果的啊。这就像开会一样,到后面肯定要有人来下一个总结,或者称为决断,不然这会开得就没有意义了,对吧?在这里,我认为百度的自由辩论,就是一个没有多大意义,又是一个永无结果的“无底辩”,我喜欢称之为'无辩'!这跟佛文里面说的“无我”类似。意思就是说:“没有什么值得的关注帖子来支撑着那个所谓的‘自由辩论帖’”。
以上仅属个人凭空设想的一些观点,若有不对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提点。哎,可能自个最近《菜根谭》和佛文研读多了吧,人越来越喜欢清静了。总是感觉自已越来越远离那充满辩论又不缺乏温馨,充满争吵又不缺乏河蟹,充满不悦又不缺乏快乐的……百度帖吧!
若有一天我无声无息的离开了百度,那么这篇文章就当做告别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