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找乐子吧 关注:152贴子:8,800
  • 10回复贴,共1

【不聊正经,找乐要紧】《幻城》:就让郭敬明继续做那个孩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年以后,我站在竖立着一块炼泅石的海岸,遥望大海,遥望我的王国,遥望着我冰族与火族在生死之战中牺牲的子民。”
伴随着华丽的六毛特效,一只鸟飞来飞去,最后一头撞死在山崖。卡索拖着缓慢的步子,一滴泪珠砸在地上,生长出很多血色的晶体。
剧版《幻城》就这样开场了,少了原著中“面朝凡世起伏的喧嚣,面朝天空的霰雪鸟,泪流满面”,多少让人有点失落。


1楼2016-08-04 17:28回复
    作为一个看过郭敬明无数作品,也曾45度角仰望天空,一言不合就流泪满面、悲伤逆流成河的文艺少年,我竟迫切地期待着《幻城》拍成电视剧是什么样子。
    3亿的大投入,鞠觉亮执导,堪称野心之作。《指环王》、《阿凡达》、《地心引力》的特效团队,似乎能营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冰雪王国。摒弃以往仙侠剧的风格,模仿《权力的游戏》的质感,不失为大胆的尝试。
    然而,全剧的服装头饰、场景道具,甚至引以为傲的特效,都是那么简单粗暴,处处透着廉价感。演员的演技更是让人尴尬症频发,带着美瞳,念奇怪的台词,做浮夸的反应。绝对女一号宋茜,随便截屏,不是阴狠冷漠就是面无表情,连笑都让人无法直视。
    每个人似乎都游离于故事之外,像是一场幼稚cosplay秀,巴拉巴拉小魔仙。


    2楼2016-08-04 17:28
    回复
      2025-05-13 07:41:45
      广告
      为生活压力所钳,每天都在和时间你推我攘,除了《琅琊榜》,我近三年没有完整看完一部国产剧。我试着去追《幻城》,想给为了卡索、樱空释、梨落、岚裳,甚至月神、皇柝黯然神伤的那些夜晚一个交代。
      但是我失败了,甚至没有坚持看完第一集。


      3楼2016-08-04 17:28
      回复
        我从来都不嘲笑郭敬明,因为嘲笑他就是嘲笑曾经的自己。
        有很多人,看过郭敬明的书,并真切喜欢过他,却急着表达自己对郭敬明的鄙视、吐槽,急着否定自己青春期时代的审美,急着和他撇清关系。彷佛强调一句“老子早就不看他的书了”,逼格瞬间就得到提高。
        撇开抄袭和人品不谈,郭敬明仍是个非常坏的写作者,但你不得不承认,《幻城》的文风有特点。那种忧伤的调调,唤起情绪的力量,对于没有足够阅读和生活经验的青少年来说,会觉得不错。


        4楼2016-08-04 17:28
        回复
          《幻城》里,近乎炫耀地使用大量的排比句和比喻句,营造浮华艳丽的意象,句式和情节上,作者都试图努力表现出新意来。
          从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看来,这种语言,本来就比平实的语言更有“味道”。我们觉得文学的语言多少要不同于平素的语言,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由诗为诗的原因。
          写作者在初期,往往会追求语言的工巧华丽,因为这是最明显、最容易被把握的,初学者很难懂得平实语言背后的深味。
          诚如叶松石在《煮药漫抄》中所言,“少年爱绮丽,壮年爱豪放,中年爱简练,老年爱淡远”。


          5楼2016-08-04 17:29
          回复
            初高中生选择读物,看世界名著,看不太懂也不爱看,看地摊文学又太低俗。恰好就开始看郭敬明的书,他真切地写出了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内心的感受。
            郭敬明所描绘的那种纯白、孤寂、撕扯、交织,有点贴标签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就好像偶像剧一样,人家就是贴着标签卖给你。以前搞不清楚哥哥与弟弟的关系,也不喜欢只爱腿腰臀胸的俗人,多年以后才明白这叫“腐”。
            《幻城》能拥趸无数,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原因,比如悲惨的结局。对于刚刚告别童年的人来说,悲惨结局还是比较新鲜的,尤其是与课本、电视和大多数快餐文学中常见的甜俗欢乐正能量相比。
            对前路一片茫然,又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少年来说,悲剧应该比喜剧更贴合他们的日常情感。


            6楼2016-08-04 17:29
            回复
              郭敬明说他自己是一个永远也不长大的彼得潘,作品定位的受众人群,依旧是那些初高中生。LV、GUUIC之类的奢侈品,给涉世未深的学生,可以带来对未来的憧憬。
              在他早期的散文《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中,我们能看到他上学时那种青春期的迷茫和焦虑。到了《愿风裁尘》,表露出的则是他赤裸裸的炫富,反复写到哪里哪里签名售书,举办活动,怎么领着公司员工旅游玩。
              当初那个会跟我们一样因为考试而烦恼焦躁的人,已经离我们好远好远。谁都有年轻、没品味、随随便便就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年纪,却没有人可以一辈子活成那种状态。
              从商业角度来说,郭敬明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在一个如此功利的年代,他选择一条最功利的道路,成为这个世界的人生赢家。同时,他也被这个世界改变的面目全非,世俗得让人发指,圈钱近乎于不要脸。


              7楼2016-08-04 17:29
              回复
                那些看着他的书成长起来的人,每天挤公交、赶地铁,加班、被老板骂,挣微薄的薪水,还高额的贷款。理想撞上现实,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成长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我们无法阻止,但我们能选择丢掉哪些。
                清代作家袁枚说,读书如蜜蜂采花,采花是为了酿蜜——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文风。
                只是郭敬明的小说,犹如塑料花,看起来好看,要是吃了只会肠胃纠结。
                尽览古今中外,只有少数拥有文学天赋和思想深度的人,可以拥有长远的眼界。真理在照耀大地之前,都不能被庸俗的民众接受,我们承受的反而是无尽的误解、诋毁和谩骂。
                伽利略、达尔文、卡夫卡,莫不如是。


                8楼2016-08-04 17:29
                回复
                  2025-05-13 07:35:45
                  广告
                  若干年后,人们手拿《幻城》,低头思考写出如此伟大小说的作者,该是多么独到的见解,他对当时中国少男少女的思想是看得多么透彻。
                  《小时代》一部比一部受热宠,每本都卖断货。试问,那个时候的中国作家,谁能做到?
                  此外,郭敬明不仅仅是通过小说这样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还做起了导演,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世人传达自己的思想。
                  至于担心郭敬明的炫富心理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的,我觉得是多虑的。我认识好几个喜欢郭敬明的人,他们并没有因为看了他的书就变得有多爱慕虚荣。如果几本书就可以改变人的价值观,那你也太瞧得起郭敬明了。
                  谁不希望自己拥有足够多的财富,女生有颗当公主的心渴望遇到白马王子,男生希望自己无所不能是拯救世界的骑士,在现实世界得不到满足,可以在书中得到安慰。


                  9楼2016-08-04 17:30
                  回复
                    对于还在学校里没被现实摧残的青少年,让他们做做梦也无妨,他们迟早会长大的,某一天突然就对郭敬明的作品提不起兴趣。
                    我们已经长大,就让他继续做那个孩子。
                    我们长大了,又有一批小孩在成长。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所不同,都会有喜欢的,缺失的,欲求的。
                    对苏联没有任何情感上的留存那是没良心,如果希望回到苏联的年代,那是没脑子。同样的道理,适用于曾经喜欢过郭敬明的人。


                    10楼2016-08-04 17:30
                    回复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梁亦清死的时候,因为一只手臂的毁坏,他摔坏了倾尽一生心血的玉器作品,鲜血洒在玉的碎片上,那一刻所蕴含的悲痛,阅历尚浅的青少年很难明白。无可奈何的人生悲剧贯穿了整部作品,一个玉器家族三代人的命运沉浮,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生活没那么多平地拔起的瑰丽宫殿,也没那么多的鲜花簇拥的辉煌时刻,可是我们还要好好的生活。要更强健的体魄,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沉默,更多的责任和幸福。
                      还有很多艰难的时刻,我们不再落泪,一个人咬牙坚持,很少对人提及。


                      12楼2016-08-04 17: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