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之小猪吧 关注:101贴子:6,769
  • 16回复贴,共1

大晋的两级中正制到牛晋变成了三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郡一级还分出小中正和大中正的区别了么?依据是啥?
时淮南小中正王式继母,前夫终,更适式父。
更拜丹阳尹、本国大中正,入为侍中,转尚书。
什么情况。。


IP属地:山东1楼2016-07-30 15:24回复
    彦仕吴,至中书侍郎,吴平,陆云荐之于刺史周浚,本邑大中正刘颂又举彦为小中正。
    感觉刘颂这里是郡中正,那么大晋就是三级了?


    IP属地:山东2楼2016-08-11 16:38
    收起回复
      2025-05-29 07:44:33
      广告
      典型证明郡国中正制度可以参见《陶侃传》,为“郡小中正”;以及《傅咸传》中的“鲁国小中正”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8-22 11:05
      收起回复
        《三国志·常林传》注引《魏略》:吉茂字叔畅,冯翊池阳人也,世为著姓……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
        这里明确指出“各使诸郡选置中正”,未提大小而已。


        4楼2016-08-22 22:49
        收起回复
          还有一个很少有人提过的,我对三国不熟近来贴吧也没讨论过这方面,贴上来你可以考虑一下。
          《太平御览》卷二六五“中正”条有这么一条记载:◎应璩《新论》曰: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州闾与郡县,希疏如马齿生,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
          这里的“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是不是说明不仅仅有郡国中正,还有大中正的前身“都士”呢?


          5楼2016-08-22 23:05
          回复(2)
            《晋书·卞壸传》:时淮南小中正王式继母,前夫终,更适式父。式父终,丧服讫,议还前夫家。前夫家亦有继子,奉养至终,遂合葬于前夫。式自云:“父临终,母求去,父许诺。”于是制出母齐衰期。……(卞壸认为)案侍中、司徒、临颍公组敷宣五教,实在任人,而含容违礼,曾不贬黜,扬州大中正、侍中、平望亭侯晔,淮南大中正、散骑侍郎弘,显执邦论,朝野取信,曾不能率礼正违,崇孝敬之教,并为不胜其任。请以见事免组、晔、弘官,大鸿胪削爵土,廷尉结罪。”疏奏,诏特原组等,式付乡邑清议,废弃终身。
            这里弹劾内容太多,有兴趣可以翻一翻书。
            卞壸的理由是,司徒要宣传教化,“实在任人”。王式违反礼数不见罢黜,故而荀组“不胜其任”,应罢其职;扬州大中正陆晔、淮南大中正X弘,他们“显执邦论,朝野取信,曾不能率礼正违,崇孝敬之教”故而也“不胜其任”,理应罢免。淮南属扬州,淮南小中正犯事淮南大中正、扬州大中正连坐,应当可证主从关系。


            6楼2016-08-23 16: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