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农村娃,对农村、农民有着真真实实的感情,我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小阳村的百姓办些实事,让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2015年8月,按照稷山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段杨慧被选派到太阳乡小阳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任职表态发言中,她给自己确定了新的工作目标。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帮扶小阳村尽快脱贫致富成为她的梦想。
怀揣梦想,段杨慧与小阳村干部群众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以精准扶贫为着力点,履职尽责,务实苦干,全力推进小阳村新农村建设,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作出了令人欣喜的业绩。
定规划 强党建
担任第一书记,是段杨慧第一次真正接触农村工作。上任伊始,她不怕苦不畏难,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问计于民,下功夫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下功夫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并对调研情况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撰写了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段杨慧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制定了小阳村两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两年内修通一条路、整洁一片村、建设一个站点、发展一个产业、帮扶一批贫困户、打造一支坚强队伍的“六个一”目标,着力建设“宜居宜业”新小阳。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党支部。”为了让村党支部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段杨慧找准班子建设的切入点,建强“两委”班子,壮大党员队伍。她坚持以身作则,带头公开承诺,引导村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同时,以“村官讲习所”村级学习小组为平台,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创新“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小阳村党员干部微课堂”,在微信群里给党员干部讲党课,方便党员学习。
抓调产 谋发展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支柱产业,找寻小阳农民增收的支撑点,实现脱贫致富,一直是段杨慧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小阳村大力发展山楂产业,成立了向阳山楂合作社,2014年,该村被省果树研究所和中国杨凌无公害营养液有限公司确定为“优质山楂生产试验示范基地”。2015年,经过努力,向阳山楂合作社被省农业厅批准为“省级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晋楂冀”商标。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发展会员100余个,种植山楂500多亩。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山楂产业,段杨慧积极与县扶贫办联系,争取产业扶贫资金6.5万元,准备建设一个集山楂、核桃、中药材销售于一体的综合站点,以此带动村民致富。
2016年1月,在一次下乡中,村民老黄对段杨慧说:“今年核桃效益非常好,我们也想栽核桃,你能不能帮我们争取些苗木。”听了老黄的话,段杨慧陷入了沉思,村里的山楂项目非常好,但必须是水浇地,全村只有500多亩水浇地,其余3400多亩土地全是旱地,而且太阳乡调产的主产业是核桃。于是,她积极奔走在林业、农委、水利等农口部门,经过多方联系,争取到核桃苗木资金5万元。产业确定后,她又与村“两委”干部多次考察,确定核桃苗木。今年3月,300余亩核桃全部栽植到位。目前,村里建立了核桃管理微信群,邀请核桃专家定期到村里讲课,核桃成活率达95%,长势非常好。村里还确定了“旱地发展核桃,水浇地发展山楂,核桃山楂小苗期套种中药材”的产业发展规划。
争项目 办实事
小阳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来源,群众经济收入较低,面对这样的现状,要想在短短两年得以改善并非易事。为此,段杨慧奔走在县水利、教育、农委、住建、林业等部门,争项目、跑资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
段杨慧先后联系县水利局,争取资金,修好了村里的水井,安装了自动售水系统,初步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题;联系县教育局,硬化了小阳小学操场,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将村东的通村路纳入太阳乡“三王”路项目,前期正在协调占地赔偿问题;对村里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去运城、万荣、临汾侯马等地为贫困户积极联系招工事宜,帮助他们实现就业,6户贫困户中已经有5户实现了就业。一个个项目的逐步实施,让小阳村群众乐开了花,段杨慧的工作也得到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的好评。
“县里下派第一书记到我们村,这是上级给我们村注入了新鲜血液,仅仅不到1年时间,就给村里办了好几件实事,把我们村里搞活了。”提起段杨慧,该村村委主任杨云山连连称赞。
在希望的田野上,捧起泥土的清香,让脱贫致富的梦想深深播种在心田。作为第一书记,段杨慧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挥洒辛勤汗水,倾注智慧心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来源:7月14日《运城日报》 张建设 解翟刚)
2015年8月,按照稷山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段杨慧被选派到太阳乡小阳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任职表态发言中,她给自己确定了新的工作目标。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帮扶小阳村尽快脱贫致富成为她的梦想。
怀揣梦想,段杨慧与小阳村干部群众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以精准扶贫为着力点,履职尽责,务实苦干,全力推进小阳村新农村建设,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作出了令人欣喜的业绩。
定规划 强党建
担任第一书记,是段杨慧第一次真正接触农村工作。上任伊始,她不怕苦不畏难,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问计于民,下功夫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下功夫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并对调研情况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撰写了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段杨慧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制定了小阳村两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两年内修通一条路、整洁一片村、建设一个站点、发展一个产业、帮扶一批贫困户、打造一支坚强队伍的“六个一”目标,着力建设“宜居宜业”新小阳。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党支部。”为了让村党支部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段杨慧找准班子建设的切入点,建强“两委”班子,壮大党员队伍。她坚持以身作则,带头公开承诺,引导村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同时,以“村官讲习所”村级学习小组为平台,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创新“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小阳村党员干部微课堂”,在微信群里给党员干部讲党课,方便党员学习。
抓调产 谋发展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支柱产业,找寻小阳农民增收的支撑点,实现脱贫致富,一直是段杨慧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小阳村大力发展山楂产业,成立了向阳山楂合作社,2014年,该村被省果树研究所和中国杨凌无公害营养液有限公司确定为“优质山楂生产试验示范基地”。2015年,经过努力,向阳山楂合作社被省农业厅批准为“省级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晋楂冀”商标。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发展会员100余个,种植山楂500多亩。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山楂产业,段杨慧积极与县扶贫办联系,争取产业扶贫资金6.5万元,准备建设一个集山楂、核桃、中药材销售于一体的综合站点,以此带动村民致富。
2016年1月,在一次下乡中,村民老黄对段杨慧说:“今年核桃效益非常好,我们也想栽核桃,你能不能帮我们争取些苗木。”听了老黄的话,段杨慧陷入了沉思,村里的山楂项目非常好,但必须是水浇地,全村只有500多亩水浇地,其余3400多亩土地全是旱地,而且太阳乡调产的主产业是核桃。于是,她积极奔走在林业、农委、水利等农口部门,经过多方联系,争取到核桃苗木资金5万元。产业确定后,她又与村“两委”干部多次考察,确定核桃苗木。今年3月,300余亩核桃全部栽植到位。目前,村里建立了核桃管理微信群,邀请核桃专家定期到村里讲课,核桃成活率达95%,长势非常好。村里还确定了“旱地发展核桃,水浇地发展山楂,核桃山楂小苗期套种中药材”的产业发展规划。
争项目 办实事
小阳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来源,群众经济收入较低,面对这样的现状,要想在短短两年得以改善并非易事。为此,段杨慧奔走在县水利、教育、农委、住建、林业等部门,争项目、跑资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
段杨慧先后联系县水利局,争取资金,修好了村里的水井,安装了自动售水系统,初步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题;联系县教育局,硬化了小阳小学操场,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将村东的通村路纳入太阳乡“三王”路项目,前期正在协调占地赔偿问题;对村里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去运城、万荣、临汾侯马等地为贫困户积极联系招工事宜,帮助他们实现就业,6户贫困户中已经有5户实现了就业。一个个项目的逐步实施,让小阳村群众乐开了花,段杨慧的工作也得到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的好评。
“县里下派第一书记到我们村,这是上级给我们村注入了新鲜血液,仅仅不到1年时间,就给村里办了好几件实事,把我们村里搞活了。”提起段杨慧,该村村委主任杨云山连连称赞。
在希望的田野上,捧起泥土的清香,让脱贫致富的梦想深深播种在心田。作为第一书记,段杨慧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挥洒辛勤汗水,倾注智慧心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来源:7月14日《运城日报》 张建设 解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