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吧 关注:38,712贴子:410,216
  • 8回复贴,共1

陈景元评《袁仲一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源:博客


IP属地:陕西1楼2016-07-28 17:47回复
    一评《袁仲一传》:骗人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秦俑馆的袁仲一先生,一直被称为“秦俑之父”,被誉为“世界一流”的考古学家,《袁仲一传》一书中,更直截了当说,“袁仲一始终坚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原则,他写下的每一个字,总结的每一条结论,都有理有据,掷地有声。正因为如此,秦始皇陵、秦代陶文、秦代文化等独特的研究与阐述,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引用,奉为权威。”什么叫权威呢?权威是指在某种领域、或者某个学科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头面人物。袁仲一权威形象的确立,应该定位在秦俑这个专题研究上面。如果他的一些言行,超越这一个特定的专业界限,那么也就没有什么权威性可言了。
    对于真正的学术权威而言,不断坚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的话”的原则,是一个最起码的品德要求;对于真正的学术权威而言,做到“写每一个字,做每一个结论,都有理有据”,是能够使研究成果,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唯一前提。学术权威的地位和形象,不是可以永恒不变的,如果在某个场合、某个问题上,犯了没有证据乱说话,犯了只有一分证据说十分的话,犯了学术论证缺理、失据的大忌时,“权威”这神圣的两个字,就要无情地离你而去了,所以学术权威们,要十分爱护、珍惜这“权威”两个字,不要将它变成一种“权势”,更不要将它当作“权柄”而去整治人。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2楼2016-07-28 17:49
    回复
      2025-05-14 23:48:36
      广告
      最近,在书店上市的《袁仲一传》这本大作中,人们发现有一段让人十分吃惊的文字---“1984年第3期《大自然探索》杂志,发表了陈景元《秦俑新探》一文,文章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兵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宣太后。此论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报刊纷纷转载。来自北京、上海、台湾以及美国、日本的各路学者,不断询问考古队对此的看法。当年在陕西召开的秦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百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陈景元的观点各抒己见。在次年召开的一次兵马俑研讨会上,专家们又对此进行了讨论,一场没有硝烟的学术之争拉开了序幕。”
      该书紧接着又说:“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在袁仲一看来,这是考古界、史学界、自然科学界普遍认为的一条科学的结论,毋庸置疑。这一结论不仅是他的观点,同时也是国内外考古专家的基本观点。”其实,有关这一次秦俑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材料,早就已经出现在袁仲一的代表作《秦兵马俑》一书之中:“陈景元《秦俑新探》宏论一经提出,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当年在陕西召开的秦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到会的百余名国内外专家,各抒己见,成为会上、会下的热门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波涛渐渐平息……。”由此可见,两本书上的说法,完全是一致的。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3楼2016-07-28 17:49
      回复
        陕西省文物局周魁英处长公开放话:“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学术界早有定论,绝大多数专家,对此都是认可的,秦始皇兵马俑的‘命名’是不可能被否定的。”显而易见,他是代表官方说话,代表行政方面说话。文物局本身职能中,没有一种可以决定什么问题能研究,什么问题不能研究的权利。学术界早有定论的问题,大多数专家都认可的问题,其他人就不能再去思考一下,不能再提出任何不同意见了?实际上,这位处长是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对于陈景元及其支持者们,发出一种警告:你们不能再向前迈进一步,不要在秦俑的身上做文章了!
        就连西安市临潼文物局董虎立先生,在报纸上也煞有其事地说过:“1984年,陈景元在《大自然探索》杂志上发表文章后,国家和陕西省组织过一个学术研讨会,认定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陈先生提出这个观点不值得一驳。”人们都看到了,他们通过以上这些资料,对外明确无误地宣称:1984年陈景元的文章发表后,“国家和陕西省”的有关部门,曾经组织过一次由1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的秦俑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是在这一次高规格、高挡次的学术研讨会上,陈景元提出的那种观点,被国内外学者一致否定、“平息”了,是他们维护了国家正面的、良好的“形象”。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4楼2016-07-28 17:49
        回复
          二评《袁仲一传》:子虚乌有的“希拉克题词”
          最近出版的《袁仲一传》一书向世人宣示:“袁仲一始终坚持,有几分证据,讲几分话的原则,他写下的每一个字,总结的每一个结论,都有理有据,掷地有声。”现在来看看,他在《秦兵马俑》一书说的“法国希拉克(在秦俑馆)的留言:‘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和他在很多场合说的“当年希拉克提出秦俑是‘世界第八奇迹’之后,被全世界的人接受了”的这些话,到底有多少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注意,希拉克的留言被当作名人“题词”,一直在秦俑馆橱窗里对外展示着。
          陈景元新著《兵马俑真相》一书,在大陆出版发行之后,立即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但还是有人很不服气地说:“不管怎样,兵马俑总是响当当的‘世界第八奇迹’,是世界最有价值文化遗产,法国总统希拉克亲笔题了词,白纸黑字,写得清清爽爽,这是陈景元能够否定得了的吗?只要这个事实不被否定,兵马俑的光环就是永存的。”袁仲一宣称的“希拉克题词”是否真的存在,在秦俑馆的《名人留言簿》上是否真有“希拉克题词”,当人们看完陈景元最新撰写的以下博文后,就会惊异地发现:它竟然也是一个国际大玩笑,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使人失声错愕的考古大骗局!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8楼2016-07-28 17:51
          回复
            最能代表自然科学界对秦俑主属观点的,莫过于以发表自然科学题材论文为主的《大自然探索》的杂志了。虽然考古学属社会科学领域,但涉及到秦始皇陵、俑坑中的施工技术问题,兵器制造中的冶金技术问题,车辆生产中的标准化、系列化问题等,却又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问题。所以,《大自然探索》在发表陈景元《秦俑新探》一文的编者按中,就直接了当地指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只要从事认真严肃的科学研究,并且提出有足够证据、有周密论证的成果,我们都表示欢迎和支持。”他们冲破重重封锁,发表陈景元文章,表达出对袁仲一观点并不认同的基本立场。
            小结:袁仲一声称“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的“定性”结论,其实是秦俑考古队开进西杨村之前,由袁仲一、新华社记者,根据个人猜测和臆断,在“秘密报告”和《秦始皇陵出土秦代武士陶俑》上提出,最后由江青、姚文元等人“钦定”下来的。这个所谓的考古结论,与“两代考古人”没有任何关系,和考古界、历史界、自然科界没有任何关系。无数事实说明,考古界、历史界、自然科学界许多有影响、有权威的专家学者,并不赞同袁仲一的观点,甚至有的人对这一种观点是嗤之以鼻的。为此,《袁仲一传》书上宣称国内外学者都支持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妄言。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21楼2016-07-28 17:54
            回复
              四评《袁仲一传》:永远还不清的学术“孽债”
              些新闻媒体,一直视袁先生为秦俑观点的官方发布者,只要他一张嘴、说一句话,都当作圣典进行传播。《袁仲一传》中,明明只有2500多个字的材料,记者就迫不及待宣称,这是“秦俑之父”对陈景元最新《秦俑真相》、《秦俑风波》超过50多万的著作,逐一进行有力反驳了。事实果真如此吗?且不说2500多字,能否与50多万字的材料,进行全面对抗和较量。人们甚至对袁仲一进行反驳之前,有没有机会看到《秦俑真相》、《秦俑风波》,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在《袁仲一传》中,根本没有一个章节的文字,是针对《秦俑真相》、《秦俑风波》中的内容去进行抗辩的。
              《袁仲一传》书中2500多字的材料,是冲着谁来的呢?原来书里说得很清楚,这一切是对1984年第3期《大自然探索》上陈景元的《秦俑新探:俑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所作的回复。陈景元发表那篇14000多字的文章后,袁仲一虽然一直表示不能同意陈景元的观点,但从来不说清楚,人家错在什么地方,人家到底用错了什么材料;另一方面,认为自己提出的观点,百分之百是对的,但从来不说清楚,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一定就是对的,对的理由到底在哪里?在袁仲一的文章中,说你错、你就错,说自己对、就是对,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这不是学术讨论,这是宣读判决书。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22楼2016-07-28 17:55
              回复
                什么是有“明确秦始皇纪年的兵器”呢?所谓的“明确秦始皇纪年的兵器”,是指能够非常直观地、具体地显示出与秦始皇直接有关的年代信息的兵器。但是,除了几件“吕不韦戈”之外,在其它的所有兵器上,再也看不到任何与秦始皇有联系的信息了。袁仲一先生及其支持者,之所以认为铜铍也是秦始皇时期的兵器,只是他们自己经过“分析研究”之后,总结出来的一种看法。而用间接论证的方式,认定它们是秦始皇的纪年兵器,根本就是没有任何理由称之为是“有明确秦始皇纪年”的。把话说穿了,他们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扩大“有明确秦始皇纪年兵器”的阵营罢了。
                袁仲一先生坚持的“晚期器物不可能出现在早期墓葬中”的这一个“凡是”,陈景元又该如何对它进行全面地否定呢?所谓“晚期器物不可能出现在早期墓葬中”,如果是针对秦俑坑而言,它的意思就是:俑坑要是真的于秦始皇之前什么人陪葬坑的话,那么吕不韦肯定就是晚期的人物,“吕不韦戈”肯定就是晚期的器物,在这一种情况之下,人们怎么能够相信,晚期有吕不韦铭文的兵器,居然会在前人、前期的墓葬中出现呢?袁仲一先生的这种说法,让很多支持者频频叫好,甚至被一些人奉为“经典之论”,更有很多人,常常以此讥讽陈景元根本不懂得考古学最起码的知识。
                当然,如果情况真是这样糟,陈景元这一回,可真要在考古权威们面前出丑了,让人家笑话、甚至挨人家辱骂了,这也是他自作自受,咎由自取罢了,要怪只能怪他自己不识相,又不识好歹罢了。但是,袁仲一先生等人,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因为陈景元还有以下的话,是一定要说的:“晚期器物不可能出现在早期的墓葬中”这种说法,其实并无大错,但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应该是有条件、有前提、有讲究的。如果在一个完整的、完好的,尚未经过任何外来因素骚扰、破坏的墓葬之中,毫无疑问任何“晚期的器物”,确实都没有机会、没有可能“出现在这个早期的墓葬中”。
                但是,一旦失去了这个前提条件的严格限制,那么“晚期器物不可能出现在早期墓葬中”的说法就不能够成立了。因为,一个早期的墓葬,由于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骚扰、破坏,它本身的完整性、完好性、封闭性,已经不能得到确保,这种情况下,后人完全有机会进入其中,后人器物就有可能掺入其中,在这些早期墓葬中,出现一些“晚期的器物”,不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也是考古学上的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啊!袁仲一先生自己的著作之中,经常谈到俑坑焚毁以前,已经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大量的兵器被劫走,外来人留下一些与他们身份相符的物品,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25楼2016-07-28 17:55
                回复
                  2025-05-14 23:42:36
                  广告
                  老陈研究40于年 现在80有于 我非常支持他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20-05-20 2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