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家每家每户种很多种粮食,小麦、大豆、玉米......那时候,甘蔗很贵,很微薄的收入使得农村的孩子根本吃不起,所以,每到夏末秋初,就津津有味地嚼那甜甜的玉米秆。在我的记忆中,玉米秆有着紫红的色泽,咬着甘甜爽口,那感觉,玉米秆就是神迷心向的甘蔗。真的,玉米秆,那时不仅戏玩小孩见它垂涎,就是劳碌大人手把它也深喜。秋收累了,劳动的大人们,顺手折断一棵玉米秆嚼嚼,那份清凉,那份甘甜,那份舒心惬意,感觉美妙又说不出。
玉米秆,是垂髫孩子的玉米秆,是黄发老人的玉米秆。所以,每年麦收后,这里的人们,便迫不及待地在麦茬地里点种玉米。栽种护理玉米并不麻烦,只要土壤湿度合适,一棵棵嫩绿的玉米小苗很快就会从土里钻出来。出来后,如果雨水充足,长势就更是迅猛,几日不见,再见就窜高一节。仲夏里,站在田间土埂,叉手一望:挺直的玉米秆们如列兵阵——威武,严整,你会情不自禁的表现出沙场点兵的豪迈。初秋到来,玉米棒披的绿发渐渐变红,虽然没有了绿世界的情韵,虽然一片黄在风中微带寒意,但是,它却带来了人们的喜悦,带给了人们甜蜜。——那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啊,一下子神话般化成迷人的甘蔗林。
玉米秆随处是。脸触的是,脚碰的是,手握的是,山上是,山下是,可谓触目处皆是玉米秆,神游时尽为甘蔗林。但是,唾手可得的心向之物,并非每根都如意甘甜。如果没眼力,满嘴嚼的就不是甜而是淡,不是惬意而是一脸的懊恼无奈。玉米秆,要挑秆子不粗根部发红的。小时候,我和几个哥儿伙伴常吃玉米秆。先自地表处折断玉米秆,然后,把玉米秆老根那头塞进嘴里,咬破一试,甘甜,接下再嘴咬手配合,去皮享用。那时,吃玉米秆最有兴味的还是“集体”食用。“猎获”甜秆秆的小伙伴们,在树荫下站成一团,一边大嚼朵颐,一边不时品评各人高下,那乐趣、那快意绝不亚于今天美滋滋地喝可口可乐。
到了玉米收获季节,那时,人们就把玉米秆砍下来,捆成捆,趁湿挑回家。那年月,玉米秆用途很广,扎菜园篱笆墙,搭棚盖,围厕所,做燃柴……。于是,挑回家的玉米秆,又使平坦地方宽敞院坝多出了一个“蒙古包”。这“蒙古包”,有时又像寺庙里的塔林。每年这时,孩子们可高兴了,尤其是男孩子。这里成了他们演武艺玩打仗的场所,这里是他们行兵布阵称孤道寡的世界。一大帮孩子,手舞玉米秆“刀剑”,大呼小叫,气喘吁吁,激烈搏杀械斗,激动不已,兴奋不已。文静的女孩们呢,也有她们的玩法。或在玉米秆堆后“捉猫猫”,或在玉米秆堆前“过家家”。这群孩子们,玩得累了,就顺势一躺,天作房地当床歇气休息;玩得渴了,便随手抽取一根新鲜点的玉米秆,剥掉叶子,狠嚼解渴。然而,玩得是有趣,玩得是快乐,但是如果遇到小气鬼玉米秆堆主人,可就非常难受,也大煞当时风景。他们总是嫌我们。怪我们弄垮了玉米秆堆,喝骂我们弄乱了玉米秆。他们不仅绷着脸训斥,甚至还跺着脚赶我们走。多年以后,每当想起这些,心中还会涌上那诉说不尽的甜甜酸酸的乡情童趣。
今天,老家已很少有人再吃玉米秆了,孩子们更不吃这东西。今天,老家也没有人再用玉米秆搭棚盖围院墙——映入眼帘的,家家是红砖绿瓦富丽堂皇的高门大楼。今天,更没有人再用玉米秆做柴火烧水做饭——所有人家,厨具全是液化气灶、电饭煲、节煤灶。等等,等等。
今天的玉米秆,由于生产时比以前化肥施用增多,再加之农药的过量使用,长得很粗壮。可是,尽管这样,她却失去了昔日的紫红润泽,她全是一色的绿叶青秆,她再没有那种令人馋嘴的甜汁!
唉!紫红晶亮的玉米秆,光泽映人的玉米秆,甘甜爽口的玉米秆,对我充满无限诱惑招引我无限思念的玉米秆,恐怕只能永远存在于我无奈的记忆中了。
啊!真想再吃那童年时候甜美的“甘蔗”!
——那甜甜的玉米秆呀,好一个远离我的梦!
玉米秆,是垂髫孩子的玉米秆,是黄发老人的玉米秆。所以,每年麦收后,这里的人们,便迫不及待地在麦茬地里点种玉米。栽种护理玉米并不麻烦,只要土壤湿度合适,一棵棵嫩绿的玉米小苗很快就会从土里钻出来。出来后,如果雨水充足,长势就更是迅猛,几日不见,再见就窜高一节。仲夏里,站在田间土埂,叉手一望:挺直的玉米秆们如列兵阵——威武,严整,你会情不自禁的表现出沙场点兵的豪迈。初秋到来,玉米棒披的绿发渐渐变红,虽然没有了绿世界的情韵,虽然一片黄在风中微带寒意,但是,它却带来了人们的喜悦,带给了人们甜蜜。——那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啊,一下子神话般化成迷人的甘蔗林。
玉米秆随处是。脸触的是,脚碰的是,手握的是,山上是,山下是,可谓触目处皆是玉米秆,神游时尽为甘蔗林。但是,唾手可得的心向之物,并非每根都如意甘甜。如果没眼力,满嘴嚼的就不是甜而是淡,不是惬意而是一脸的懊恼无奈。玉米秆,要挑秆子不粗根部发红的。小时候,我和几个哥儿伙伴常吃玉米秆。先自地表处折断玉米秆,然后,把玉米秆老根那头塞进嘴里,咬破一试,甘甜,接下再嘴咬手配合,去皮享用。那时,吃玉米秆最有兴味的还是“集体”食用。“猎获”甜秆秆的小伙伴们,在树荫下站成一团,一边大嚼朵颐,一边不时品评各人高下,那乐趣、那快意绝不亚于今天美滋滋地喝可口可乐。
到了玉米收获季节,那时,人们就把玉米秆砍下来,捆成捆,趁湿挑回家。那年月,玉米秆用途很广,扎菜园篱笆墙,搭棚盖,围厕所,做燃柴……。于是,挑回家的玉米秆,又使平坦地方宽敞院坝多出了一个“蒙古包”。这“蒙古包”,有时又像寺庙里的塔林。每年这时,孩子们可高兴了,尤其是男孩子。这里成了他们演武艺玩打仗的场所,这里是他们行兵布阵称孤道寡的世界。一大帮孩子,手舞玉米秆“刀剑”,大呼小叫,气喘吁吁,激烈搏杀械斗,激动不已,兴奋不已。文静的女孩们呢,也有她们的玩法。或在玉米秆堆后“捉猫猫”,或在玉米秆堆前“过家家”。这群孩子们,玩得累了,就顺势一躺,天作房地当床歇气休息;玩得渴了,便随手抽取一根新鲜点的玉米秆,剥掉叶子,狠嚼解渴。然而,玩得是有趣,玩得是快乐,但是如果遇到小气鬼玉米秆堆主人,可就非常难受,也大煞当时风景。他们总是嫌我们。怪我们弄垮了玉米秆堆,喝骂我们弄乱了玉米秆。他们不仅绷着脸训斥,甚至还跺着脚赶我们走。多年以后,每当想起这些,心中还会涌上那诉说不尽的甜甜酸酸的乡情童趣。
今天,老家已很少有人再吃玉米秆了,孩子们更不吃这东西。今天,老家也没有人再用玉米秆搭棚盖围院墙——映入眼帘的,家家是红砖绿瓦富丽堂皇的高门大楼。今天,更没有人再用玉米秆做柴火烧水做饭——所有人家,厨具全是液化气灶、电饭煲、节煤灶。等等,等等。
今天的玉米秆,由于生产时比以前化肥施用增多,再加之农药的过量使用,长得很粗壮。可是,尽管这样,她却失去了昔日的紫红润泽,她全是一色的绿叶青秆,她再没有那种令人馋嘴的甜汁!
唉!紫红晶亮的玉米秆,光泽映人的玉米秆,甘甜爽口的玉米秆,对我充满无限诱惑招引我无限思念的玉米秆,恐怕只能永远存在于我无奈的记忆中了。
啊!真想再吃那童年时候甜美的“甘蔗”!
——那甜甜的玉米秆呀,好一个远离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