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厮茗烟吧 关注:31贴子:3,227
  • 5回复贴,共1

奉命移贴——小厮品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细细道来,也可解颐!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4 11:0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郑无级:“红学”真的走入了山穷水尽的“绝境”,  

-------------------------  

哗众取宠,故作惊人之语!自《石头记》面世以来,关于此书的评议就一直没有停顿片刻,切不说那些清末民初的爱红人士,绵延不绝的“红学家”也是红学成为显学的靓丽景观。  

“绝境”——自以为是红学“巨眼”,让人感觉一叶障目不见青天!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4 11:03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郑无极:传统红学向来把宝钗判定为所谓的“卫道士”,把黛玉判定为所谓的“叛逆者”。  

------------------------------------  

难道不是吗?这个论点得出,是特指二人对封建道德之爱情观的态度。  

宝钗自觉遵守“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即使对宝玉有好感也不敢表白,即便不一定完全满意宝玉当自己的夫君,也不会对母亲的安排有丝毫的违背。这难道不是自觉维护封建道德?  

“卫道士”的评价很中肯很客观很可贵。不过不要一说“卫道士”就感觉这是一个贬义词。现在应该纠正这种错误认识,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代表主流文化和道德价值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社会在进步,如果用当代的价值观去套古人,那就是对历史的反动,对传统的颠覆,对先贤的否定,对华夏文化的背叛。  

而黛玉确实有悖当时的传统观念,竟然同宝玉卿卿我我搞自由恋爱。这个叛逆者的形象在民国初期具有一定的先进意义,而在目前什么也代表不了,只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文学艺术形象而已。  

郑无极不是从两者的主流去评判红学界对两者的定位,而是从枝节上去生搬硬套的非要指鹿为马。这种评书角度切不说缺乏硬件,也是对原作者立诣的无视。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4 11:04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郑克极:以黛玉的《杏帘在望》“颂圣”最力!这究竟该作何解释?第18回,钗、黛均作“应制诗”以称颂元妃。照一般红学家的看法,宝钗此举自然是“有意讨好”,黛玉则多少是出于“不得已”。可小说却清清楚楚地写明,“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一心要博取元妃欢心、满堂喝彩的,恰恰是黛玉,而不是宝钗! 

---------------------------------------------------------- 

郑无极的理解力比较差!黛玉此时想“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并非是要博元妃欢心,而是黛玉心高气傲想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诗才和水平。 

既然作学问就应该以文本为基础,而不是以某些评论和某些看法为参照物!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4 11:13   回复此发言    
 
--------------------------------------------------------------------------------
 



1楼2008-08-22 21:54回复
    5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郑无极:明确表示自己渴慕功名、向往恩宠的诗句,恰恰皆出自黛玉之口? 

    ————————————————————————————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 

    看到郑无极对黛玉这首诗的点评,本人只能苦笑!“何幸邀恩宠”并非黛玉自谦,而是对后半句的说明。这和探春的“奉命何惭学浅微”、迎春的“奉命羞题额旷”、宝钗的“自惭何敢再为辞”不一样。她们的此半名皆为一句诗的后半句,是自谦。而黛玉的“何幸邀恩宠”是在说后半句的“宫车过往频”,而非说自己,既不是自谦也不是黛玉在“邀宠”。 

    如果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就应该明白这句诗的意思是指当日的盛况。用白话文解释:“国公府有幸沐浴着浩荡的皇恩,才使府外有频频走过的宫车”。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4 11:31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都是奉命作颂圣的应制诗,应该没有什么“奉承”和“不屑”之说。在那个皇权社会,身为贵族小姐的宝钗和黛玉如果有什么违制的思想是不可能的! 

    郑无极:脂砚斋也明确指出,对于写应制诗歌功颂德一类的事情,“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 

    引号里的话是脂批,是指黛玉才高气傲,心强好胜。宝钗大度平和,不以小才为意。而非郑无极解释的“对于写应制诗歌功颂德一类的事情,“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郑的一句前导“对于写应制诗歌功颂德一类的事情”就将整个事情妖魔化了,试想,在那个社会,在那种场合,谁敢有任何不敬的想法和念头?宝钗的不屑是对写诗而非对“颂圣”。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4 11:44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郑无极:在第40回贾母携刘姥姥等人游览大观园这样的关键时刻,恰恰是黛玉以自己殷勤的接待、周详的礼数,博得了贾母的欢心;而宝钗蘅芜苑“雪洞一般”的居室布置,却引起了贾母的严重不悦,以为甚是“忌讳”、“离格”! 

    ———————————————————————————————— 

    黛玉不用博贾母的欢心,血浓于水这是铁律。黛玉招待贾母用不着殷勤,只要礼数上不错就可以了。而我们看到雪芹的描写也正是如此,黛玉并没有什么超出常规的举动。 

    而贾母对宝钗也不是什么“严重不悦”,只是感到有点意外,没有想到宝钗如此简朴,感叹她的老实的同时也责怪凤姐关照不周。并且热情积极的按宝钗的风格对她的卧室进行重新装饰,拿出自己深爱的一些收藏给宝钗,这让我们想到她给宝琴那样大氅的事情。如果老太太不是深爱这个大度平和的宝姑娘,她是不会亲自过问打理的。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4 11:56   回复此发言


    2楼2008-08-22 21:54
    回复
      2025-05-21 07:49:34
      广告
      25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如果宝玉盯着宝姐姐的膀子看到宝姐姐不好意思,那时也用了一个动词是“褪”。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5 18:17   回复此发言 
       
      --------------------------------------------------------------------------------
       
      26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其实我认为宝钗的这一段情感和肢体语言的描写是非常感人的。她内心暗恋宝玉,可是那个社会的道德标准不允许有儿女私情,又有一个黛玉在那里摆着,她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感。 

      而元妃给了她一个机会,使她能够公开表明与宝玉不同于他人的情愫。她的羞怯很有小儿女的味道,很真挚也很纯洁,一扫白牡丹的“冷”和“时”。郑无极为什么非要表明她对宝玉没意思?情感这个东西并不是理智可以埋没的。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5 18:26   回复此发言 
       
      --------------------------------------------------------------------------------
       
      27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郑无级: 
      黛玉揣摩凤姐的心态。宝玉挨打后,众人纷纷前往探视。林黛玉便“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地却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等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的散尽了,只不见凤姐来”,她便在心里盘算起来:“如何她不来瞧宝玉?便是有事缠住了,她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原故。”果然,不一会儿,便“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给宝玉探伤来了。一个十五岁(可能还不到)的女孩,竟有这样的心计,能把凤姐的心理揣摩得如此准确,你能说她没有些城府世故吗?也难怪,脂砚斋反复提醒读者注意的,恰是“黛玉之心机眼力”! 

      —————————————————————————————————— 

      郑无极对这一段的评说有点跑题了!黛玉冰雪聪明这一点是不用置疑的。连小厮兴儿都对凤姐的作为了如指掌,黛玉怎么能不了解凤姐的品行!此时此刻黛玉关注的是宝玉,宝玉挨打受伤不轻,黛玉自己哭肿了眼睛还要笑话宝钗“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自傲自许的林妹妹的确尖酸刻薄,有点欺负人的味道! 

      但如果说她揣测凤姐的心理就是城府世故,那就离题太远!什么叫城府?“知别人不解之深,并能不动声色,不表露出来,自己心里有数,在最适当的时候加以利用,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值,而将利益最大化。” 

      林妹妹这方面差的太远了,如果说将她的聪明也认为是城府和世故。那她就不会尖酸刻薄了!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7 18:17   回复此发言 
       
      --------------------------------------------------------------------------------
       
      28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郑无极: 
      能把凤姐的心理揣摩得如此准确,你能说她没有些城府世故吗?也难怪,脂砚斋反复提醒读者注意的,恰是“黛玉之心机眼力”! 


      —————————————————————————————— 

      不要把脂批拿来作为攻黛之矛!此处脂砚斋并没有这句“黛玉之心机眼力”之类的批语!极度联想会让评书变味。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7 18:22   回复此发言 
       
      --------------------------------------------------------------------------------
       
      29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那年也的确把他的*B面仔细读了一读. 

      我倒不能如东篱那样细细驳他,只觉得他的思路也太恶毒了. 

      为了一鸣惊人,无所不用其极也是常见的伎俩,不奇怪. 
       
       
       作者: 大鲎 2008-8-18 20:02   回复此发言 
       
      --------------------------------------------------------------------------------
       
      30 回复29: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大鲎说那郑无极“思路也太恶毒”的确是这样,不知道这人是怎么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至于“一鸣惊人”估计他也是打的这个算盘。但到底太胡扯,完全和曹公的主诣背道而驰,所以根本没有影响和市场,只是在百度自己建个吧极力鼓吹,还被绝大多数看过原著的红迷嗤之以鼻。 

      我也不过是看到有几个小朋友跟在后面像没头的苍蝇乱转,且都出言不逊,言语过激。如果说是钗迷,应该有宝钗的大度和平和。辨贴我见的多了,和而不同,大家谈对此书的不同感悟和对人物的不同理解,太应该仅限于评书,偶而跑题相互指责几句也不为过。 

      但那宝钗吧主的西风有言和班婕22说不了三句话就开始人身攻击,给不同意见者下各种断语,甚至开骂。真象有的吧友说的像开批斗会。几个小MM竟然会骂脏话,污言秽语不一而足!读红书的女孩如此没有文化修养和品位,也是在宝钗吧仅见,别处没有!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9 12:34   回复此发言 
       
      --------------------------------------------------------------------------------
       
      31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仍然评郑无极的谬论,估计他的文章也只能在宝钗吧有一席之地!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9 22:34   回复此发言 
       
      --------------------------------------------------------------------------------


      7楼2008-08-22 21:56
      回复
        32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郑无级: 
        贾母领刘姥姥畅游大观园,本来就有着向农村亲戚宣示、夸耀大家气象的心理。黛玉的心机和她的知书达礼,在很大程度上,就迎合并满足了贾母的这种愿望,所以引得她十分高兴。而宝钗居室的“个性化”布置,却让她颇感“离格”、“忌讳”。——毫无疑问,钗黛二人,于关键时刻,又一次表现出了与世人印象截然相反的倾向。那么,又到底是谁更“工于心计”、“老于世故”呢?慧心人断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 

        ---------------------------------------------------------- 

        贾母领刘姥姥游大观园是有展示和炫耀大家气派的心理因素。但黛玉的品位迎合了老太太的心理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说明黛玉高雅不俗,一个小姐的闺房布置的如同公子的书房,这在那个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能得到贾母的赞赏,说明贾母也是一位很有文化品位的老人。 

        而宝钗的闺房过于简单,但也不流俗,那一个白色的士定瓶如果是元代瓷器,可是一等一的贵重文物。还有摆在桌子上的菊花,花中君子,二部书,可见是常看之书,宝钗简洁简单朴质,很合她山中高士的身份。我很欣赏她的风格。我自己的家中居室很大,但也非常简洁,不常用之物全部收起来,这一点我推崇日本人的家居概念,以简朴方便为要。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9 22:47   回复此发言 
         
        --------------------------------------------------------------------------------
         
        33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郑无极: 
        ——毫无疑问,钗黛二人,于关键时刻,又一次表现出了与世人印象截然相反的倾向。那么,又到底是谁更“工于心计”、“老于世故”呢?慧心人断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 

        ------------------------------------------------------------- 

        郑某的这个论断的前提就不存在!因为贾母携刘姥姥游大观园是突发事件,小姐姑娘们事先并不知道,这就不存在什么“工于心计”、“老于世故”而在贾母面前表现的倾向。 

        而事实上大观园是管家太太王夫人和凤姐在行使管理权。她们二人去大观园各处的次数应该多于老太太。如果郑无极真要如此挑理,我到是有些怀疑很会奉承人的宝钗姑娘,是有意做给姨妈王夫人看的。 

        都知道这位管家太太以简朴(估计没有审美情趣)出名,喜欢笨笨的不会打扮的丫头,看见美女就恶心(估计贾敏没出嫁时让这个嫂子一点自信都没有,深受剌激)。宝钗如果不是本人喜欢住雪洞,那一定是为了讨姨母的喜欢故作姿态。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9 23:04   回复此发言 
         
        --------------------------------------------------------------------------------
         
        34 回复:小驳郑无极的黛钗B面 
         郑无极: 
        第34回,宝玉挨打,黛玉前往探伤,见了宝玉,她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半日,方在潜意识的支配下,抽抽噎噎地说出了一句真心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第34回) 
         
         好一个“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里边自然包含了劝宝玉改掉其“不求上进”的老毛病的意思。这不是一句典型的“混帐话”又是什么呢?可见,黛玉的头脑中也并非并没所谓的“混帐思想”啊! 

        ----------------------------------------------------------------- 

        稍微有点思维能力的人,都能看懂黛玉此时说的这句话是在心痛宝玉,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充满无奈心酸。这并不是黛玉内心的“混帐思想”。如果郑无极连这点都看不懂,我可以理解他的AB面为什么荒唐了。 

        哈哈!这种无知而无聊的人! 
         
         
         作者: 东篱品红 2008-8-19 23:23   回复此发言


        8楼2008-08-22 21:57
        回复
          呵呵,小菊有闲心驳郑无影啊。此人只能在自己地方乱叫而已,小菊不要太上心,就当玩玩吧. 
           
           
           作者: 只爱投机 2008-8-22 20:38   回复此发言 

          ----------------------------------------------------

          司马霓,你也认为郑磊先生的评论是无影的事?不过这里没有小菊什么事,他好像很忙,已经很久不见他去红楼梦吧了。


          10楼2008-08-22 22:01
          回复
            我不是司马霓。。。

            小菊不去红楼梦吧不是因为忙,而是因为红楼梦吧的一些事


            11楼2008-08-23 14: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