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吧 关注:194贴子:958
  • 4回复贴,共1

转载 南朝萧梁五帝陵分布与三城巷两座失考墓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于此文起笔者将简述南朝之第三期萧梁时期墓葬风格和墓葬考察。南朝到了梁代,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和平发展之时期,特别是梁武帝萧衍天监,普通时期,史书云:“五十年间,江左无事”政治之稳定,经济之繁昌亦带来艺术之滥觞。南朝陵墓石刻在萧梁时期,无论造型,雕塑技法,礼仪制度等方面,皆有了重大之改变。王侯之墓,亦有完整之石刻群。石兽碑表,尽全于神道。石兽兼具刘宋之古朴雄奇,与萧齐之精镯细饰。故而颇有学者以为萧梁时期的南朝石刻为南朝之最佳。
前文所述,萧梁与萧齐皆出于一脉,其始祖皆为萧整。但是根据梁书记载,萧梁帝系,要比萧齐帝系要小一辈。也就是说齐高帝萧道成,是梁武帝萧衍之族叔。而萧衍的父亲梁文帝,是齐高帝萧道成之族弟。余按下此解释,以助诸君后文之阅读。
笔者近几年对南朝陵墓之探访考察,于萧梁三城巷帝陵区有一些发现及个人见解,皆撰于此与诸君共享。余以为此陵区之故事颇多,可探究之处亦不少,萧梁陵区于地理上十分好找,陵墓南北并列几成一线,并有四墓,此尚有一墓石刻位于此四墓之西,与建修二陵成品字形排列。
此文笔者将探讨之问题有三,其一,所谓齐明帝兴安陵陵主之身份,其二,修陵西之二华表与修陵建陵之间新发现之石兽,属于何陵,其三,梁文帝陵之墓主是否为萧顺之。


IP属地:辽宁1楼2016-07-22 14:47回复
    (2) 鲜于记载的第五陵
    笔者最早听闻关于三城巷失考墓之说,是两年前与小憨聊天时,当时小憨发给我一张他与两根细小华表合影之照片,并告诉我此石刻位于三城巷。后余回国以后,亦查阅了一些文献,发现此处石刻鲜于记载,但茶客兄,前沿兄等爱好者告诉我,他们曾经看到过此石刻。余不敢以发现者自居,仅将此墓石刻概况记述于此。因其鲜见于诸博客文献,仅为丰富之用,还望诸位同好有空亦往一观。


    IP属地:辽宁3楼2016-07-22 14:48
    回复
      这处墓葬石刻,当有两种三件,两根已残之华表,华表颇细,连同华表墩在内,高仅一米余,平常没于草中,很难发现。其石刻位于修陵之西南,建陵之西北,与修建二陵大抵成品字型。从石刻风格看,小憨曾疑心此为宋明遗存,石柱之绔纹明显,且自下及上,有明显的收分。且柱墩似有雕刻,与南朝石柱墩之螭龙及像,故此石刻当为南朝无疑。
      去年秋末,我听一朋友说,在三城巷当地农民掘土时,从土中挖出一残石兽。这次本欲往当地观之,前沿兄告诉我该石刻已经被文物部门收走,且不明下落。还好前沿兄去年曾有照片,由照片来看,此石兽仅存上半身,且因长期没于土中,花纹已经散漫。但是从石刻头部的样子来看,可以确定为南朝遗存矣。石刻头部以圆雕成之,且额头外围有一圈的凸起。石刻的风格与健康陈陵路,兰陵水晶山,几乎一致。可确定为南朝石刻无疑。
      此三件石刻是一座墓葬遗存,还是两座呢?笔者以为当时一座。因当地人曾告诉笔者,这俩柱子是移动过的,且从现状看,亦不可能于远处。二柱距离尚不足半米。可见此石刻当与去年挖掘之石兽同为一组。当为同一墓葬之石刻无疑。
      此三件石刻虽小,意趣亦多。石柱为余所观之石柱最细者,从柱尾开始,就十分细。想来雕刻起来亦费周章。从残存情况看,这两件柱子的高度,应该与耿岗,萧正立,侯村等诸墓类似,当逊于萧景,文帝诸陵。石兽之技法,与水经山石刻类似,圆雕运用充分,通体浑圆,尽管已为残躯,亦不乏活灵活现之感观。为吾辈看贯大体高仰石刻者所好之。尤其此石柱,于南朝诸墓中颇有个性,亦颇值得一看。
      此石刻发现与萧梁帝陵区,且略侧于四座帝陵。石兽很小,且风格非帝陵标准。因与陈陵路,水经山造像颇为一致,当亦为追封陵号之太子墓或有帝号的废帝陵,笔者推断当为梁代末帝敬帝萧方智之陵。


      IP属地:辽宁4楼2016-07-22 14:49
      回复
        (3) 梁文帝建陵墓主之谜
        初看此题目,诸君恐多有不解,建陵之主为梁追封皇帝梁文帝萧顺之。还有他说?从《梁书》《元和郡县图志》和明清县志。此陵之主为梁文帝无疑。
        笔者绝非疑古者,亦不敢立新说于方家外。诚然,此陵之主确为梁文帝,但恐不是萧顺之。
        根据《梁书》记载,梁武帝萧衍的父亲萧顺之,即位后追封为文皇帝。萧顺之为南齐帝萧道成的族弟,在萧道成建齐的过程中立有大功,亦为齐高帝器重。看起来,萧顺之确有其人,且死后墓葬追封为建陵,是没什么可解释的。
        然而远在建康的一个怪现象,如诸君仔细考察的话,就会看出一些问题。
        梁于建康甘家巷附近,有一片王侯墓区,南北相联。有数座萧梁墓葬。其最南一墓,为梁武帝的族弟萧景,其北之墓主,基本都是梁武帝的同宗兄弟,或者同宗子侄(萧映),也就是说都是梁武帝的同系血亲。但是萧景却不是,根据《梁书》的记载,萧景是梁武帝的叔叔萧崇之的儿子,跟萧衍并非出于一宗。而且从他的事迹看,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东西。但是萧景的墓葬却在整个墓区之南。从水经山三城巷的墓葬分布就可以有所概念,南首的墓葬是辈分比较大的,或者是最为尊贵的。同理从刘宋陵区也可看出,初宁陵位于长宁陵之西南,萧宏墓亦位于张库村石刻之南。这一点也与南朝时期的聚族而葬的礼制比较符合。
        那么为什么既非同宗,也没有什么功劳的萧景,能堂而皇之的葬在梁武帝亲兄弟的墓区里,还位于尊位呢?我想唯一的解释,就是,萧景的辈分,是高于萧衍兄弟的。
        史料记载,梁文帝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既是族弟,当按照辈分取名才是,萧道成有很多同宗的兄弟,比如萧道度,萧道生等,为何所谓他的族帝会起名萧顺之呢?
        在南朝世家大族主导的社会,取名字不仅当和辈分,也应当避讳先祖。如果梁文帝的父亲真叫萧顺之的话,就犯了齐宣帝萧承之的名讳了。在当时,也是不允许的。
        但是前面强调,萧梁的皇族,是比萧齐皇帝族一辈的。所以萧顺之是萧承之的子侄辈,亦不为过。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萧顺之的儿子,也应该跟齐高帝一样,名字里含有一个“道”字,而不应该是单字,如萧衍,萧秀等。
        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呢?我们还是从南齐书和梁书入手。
        首先,萧顺之传里,曾经记载过一件事,萧顺之和齐高帝萧道成小的时候,曾经一起在水经山游玩,路上看到了因战乱而死的人的尸骨,然后萧道成大发感慨,说老子要能主宰天下就如何如何。这个时候,就出现一个眨眼的词, 萧顺之认为萧道成少有大志。这种评价一般是长辈对小辈的评价,或者是哥哥对弟弟的评价,但是梁书里却说萧道成是萧顺之的族兄,很奇怪。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齐武帝和萧嶷之间,他对自己的弟弟评价萧顺之的时候说“非此翁,吾徒无有至今日。”如果萧顺之是武帝一般的族叔的话,其实关系并不近,武帝应该不至于称他为翁,且充满敬重。
        我们再来看萧顺之的几个儿子,不用往后数,就说前三代,萧懿生于何年不详,应该不会比萧敷大很多,萧敷比梁武帝大三岁,生于公元461年,梁武帝生于464年,我们再看齐高帝萧道成,即使萧顺之是他的族弟,也不会比他小很多,要不然怎么能称他少有大志呢?齐高帝是生于公元427年的,他的儿子齐武帝则生于440年,也就是说他13岁就有了自己的长子。那么萧顺之有长子的时间应该也在此年前后才是。
        齐高帝,也就是梁武帝的叔叔,比他大了37岁,比他哥哥大了34岁,如果他们的父亲是萧道成的族弟的话,也差不多能比他们大30好几岁。这在10几岁就有长子的士族时代,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如果以上举例还不以有所判断,我们不妨再看萧氏家族的例子,文惠太子萧长懋,是齐武帝的长子,只比齐武帝小18岁,也就是说齐高帝同志30岁就已经做爷爷了。而我们的梁武帝这个时候还没出生呢。族兄都做了爷爷,族弟的儿子还小的很,这是说不通的。
        当然完全可以说,梁武帝有昭明太子还快40了呢,人就有儿子晚,又如何?不过按照一般的规律而言,在南朝时期,有30多岁的年龄差异,一般应该是祖孙辈。且从整个家族看,梁武帝的例子也仅仅是特例而已。
        《梁书》记载,萧顺之的父亲,名萧道赐,是南齐时期的官僚,这就十分奇怪了,萧道赐应该是高帝的叔叔,也就是宣帝的弟弟,这哥俩年龄也应该差距不大,而齐宣帝在宋文帝时期就挂了,而萧道赐竟然在南齐还能做官。这两个时期从小算也差了接近60年。
        综上我们大致可以做一个推断,成书于唐朝的《梁书》因为大量资料毁于战争,所以著书时犯了顺序的错误,而且也因为这个错误,唐突的认为,萧梁皇族应该比萧齐皇族小一辈。
        事实上,一直到萧顺之的父亲萧道赐以前,萧梁皇族和萧齐皇帝的辈分排序一直是不乱的。前20几代都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就从萧道赐开始了。


        IP属地:辽宁5楼2016-07-22 14:49
        回复
          萧整—萧隽—萧乐子—萧承之—萧道成(道成有兄道生)【南齐书】
          萧整—萧辖—萧副子—萧道赐—萧順之(萧道成的族弟)【梁书】
          不知为什么梁书就坚决认为萧道赐是老爹,而萧顺之是儿子,而且他们的名字分明已经说明了他们该处的辈分,却依然故我写在史料之中。或许唐时还有其他证据,今已无考,故有此质疑?
          如果萧顺之是父亲,而萧道赐是儿子的话,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梁武帝的名字和齐武帝一样,是单字,萧景的父亲萧崇之是梁武帝的祖父辈,而他本人则是武帝的叔叔,当然有资格葬在王侯区的尊位,如葬于他处,到失于礼了。而萧景的生平和年龄,《梁书》的记载也甚奇怪,说他死生于473年,死的时候47岁。也就是说作为梁武帝弟弟的萧景,比他要小10岁,而他老爹萧崇之,死于永明年间,而永明最晚是493年,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的话,萧崇之也应该是齐高帝的族弟,也应该生于430年左右,就算比顺之小,也不会小10岁,也就是440年,那他也是30几岁才有了萧景。而萧景似为崇之长子。因为他袭了爵嘛。又是一个大龄生子者,十分奇怪。笔者窃以为《梁书》记载有失偏颇。萧景即使不是梁武帝的叔叔,也应该比他大一些才是。
          笔者个人以为萧顺之,当为梁武帝之祖父,既所谓兴安陵。而梁文帝的名字,是萧道赐,他才是齐高帝的族弟,也是萧顺之的儿子,梁武帝的父亲。他才是建陵真正的主人。
          以上所论,皆笔者一家之言,并无十足把握,亦或因史料缺失而不可详考也。以上只是笔者从史料和石刻考察中所思之疑问,悉列于此,供诸君一观,橙感激不尽。


          IP属地:辽宁6楼2016-07-22 14: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