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瓜子小分队吧 关注:19贴子:1,282
  • 3回复贴,共1

【有关祭祀的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祭祀[1]
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附录)。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组成的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清乾隆七年额定地坛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可见当时乐舞队伍之庞大。


1楼2016-07-18 21:28回复
    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小时之久。如此大的活动量对帝王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所以皇帝到年迈体衰时,一般不亲诣致祭,而派遣亲王或皇子代为行礼。如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中亲诣地坛致祭26次,而后21年则全部由亲王、皇子代祭。
    祭祀前:
    祭地现场的纪律要求极严。皇帝经常旨渝:陪把官员,必须虔诚整肃,不许迟到早退,不许咳嗽吐痰,不许走动喧哗,不许闲人偷觑,不许紊乱次序。否则,无论何人,一律严惩。据史料记载:清嘉庆二十四年五月廿四日,因恭修皇祗室内乾隆皇帝之神座,而派遣成亲王代行祭告礼。由于成亲王向列圣配位行“终献”礼时,亲王乱了先东后西之次序,事后被革职退居宅邱闭门思过,并罚扣半俸10年,照郡王食俸。此例可见君王对祭地礼仪之严肃认真。
    祭祀后:
    祭祀结束后,按制度规定要向有关官员分赐食肉,叫“颁胙”。祭前,由太常寺负责登记造册,并发给胙单,(取肉证)至各衙门。,祭毕,各衙门持昨单各自到祭所领取。据记载:宗人府、内阁各10斤,六部、理藩院、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乐部、京[]道各7斤,太常寺蛮仪卫、詹事府、顺天府、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六科五城各5斤,翰林院、起居注、国子监、太医院、钦天监、中书科各4斤。 祭地对平民百姓并无好处,特别是大兴、宛平两县既要派驻坛户守坛,又要负担200多名厨差役夫,还要摊派祭祀所需的杂费银两。当然,对这两县的官员来说,倒是件有名有利的大好事。


    2楼2016-07-18 21:30
    回复
      2025-05-21 01:59:41
      广告
      前言
      明制,凡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岳镇海渎、帝王陵庙,皆同释奠礼,州县皆然,则凡祭祀先贤、先烈,皆应仿此。释奠之义,乃是追摹先哲,故尽诚而已,无酬酢、祝嘏之幸,是祭祀中最为平正者。此仪程,为大明正统元年礼部颁布,其具体载在李之藻先生《頖宫礼乐疏》中,礼乐皆全,各地可仿行之。鉴于民间设施不齐,仅罗列大纲,以供参考。[3]
      斋戒:民间行礼,以释奠至圣先师为大,散斋叁日致斋二日。其馀小祀散斋二日致斋一日。若书院学堂开馆,拜师收徒结拜之礼,一日可也。礼,散斋在家,斋必变食,居必迁坐;致斋在斋宫。今不能别,但致斋日当更严格。
      1、不食荤腥,不吸烟(一时做不到也要注意口中不得有烟味),不饮用、食用、使用任何带刺激性气味的东西。
      2、不参与丧事。不去污秽的地方或做过度劳累的工作。
      3、可食鱼肉但不可超过素菜,且肉必须新鲜。
      4、可饮酒但不得稍醉,不得饮用口气大的烈性酒。
      5、克制食色之思。不聼音乐。
      6、叁日必洗头,五日必沐浴。
      7、确保饮食健康,不食用、饮用、使用来路不明之物。
      8、如有病且有损威仪(如感冒腹泻抽搐),行礼不参礼,可观礼,不得耽误治疗。
      9、若一时不能习惯(如烟瘾太大),可於散斋日递减,致斋日遵行,行礼前日必恪守。
      民间推荐献官、执事用玄端、深衣,舞乐生用深衣或襴衫,观礼者汉服。盖深衣,礼服之微者,行礼燕居,古今上下所通用也。明礼舞乐生虽用红衣(尚色也),但亦以深衣为正,则深衣行礼舞雩,未悖明制。玄端周制为亦燕居祭祀,上下通用,到明朝复兴,嘉靖年间为品官所用,明末则放任民间,成为儒服。


      3楼2016-07-18 21:31
      回复
        一、 人员
        献官: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如果有配位,设若干分献官。位置在南,面向神位。但如果场地南北窄,或者不敢直面,则立於东侧,不得立於西侧。献官是行礼的主体,必须注重礼容。按照周制,侍奉於尊者当趋进,是为堂下碎步跑,堂上脚后跟不离地趋,此是礼之本也。但明制似乎无此规定,盖是献官有所威仪,亦区别于执事也。今日行礼亦当庄重为要,宜从明。务要稳重而不失虔敬。
        执事:引賛,为每一次献爵的献官设一位引賛(人不够可省略)。捧爵者,每坛位一位。捧帛者,每坛位一位(人不够可以捧爵者兼任)。读祝。司洗(献官洗完供巾)。司樽。乐生,舞生。位置以接近其工作为要。以上是协助行礼人员,他们的不为礼容,捧物则求稳,其他转移执事,应趋走,减少先哲等待时间。
        古制除家礼妇人不参与,今日若执礼,则应从家礼例,女子立於西阶下,男子在东阶下。女子西阶下盥洗(男女不同巾栉),升自东阶。为女献官配女执事,若没有,则递送时应以盏盘,以免接触。
        参礼者:古代祭祀只为致敬,程序中不需要人人各自为礼的。但今日行礼,参礼者多,则一律分男女立於南侧,男在东侧,女在西侧,随众官具礼即可。
        观礼者,不作威仪要求,在参礼者之后。


        4楼2016-07-18 2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