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品堂吧 关注:42贴子:835
  • 2回复贴,共1

【杂谈天下】魏晋成语故事——负重致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成语来历
  “负重致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能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处的目的地。比喻能肩挑重任。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二)成语主角个人小档案:
  姓名:庞统表字:士元籍贯:湖北襄阳
  出生时间:公元179年卒亡时间:公元214年
  主要服务皇帝:蜀汉先主刘备
  最擅长的事儿:品评人物,出谋划策
  最得意的事儿:辅助刘备征蜀,献上、中、下三策
  最失意的事儿:小小耒阳县令也被免掉,丢名士面子
  
(三)成语主角简明历史年表:
  公元179年庞统出生。
  公元197年庞统拜访品人专家司马徽,被赞为南州才士之冠。
  同年任南郡功曹。
  公元210年南郡太守周瑜逝世,庞统送灵柩到吴郡,同时结交顾劭等人。
  公元211年南郡归刘备,庞统任耒阳县令,同年被罢官。
  庞统与刘备公安交谈,随后被拜为军师中郎将;同年助刘备入川。
  公元212年庞统在葭萌关献取川上、中、下三策,刘备选中策。
  公元214年庞统率兵攻雒城,中箭身亡。


1楼2016-07-18 11:25回复
    1
      公元210年秋季的某一天,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城西北角的阊门外,摆着满满两桌酒席。原来,是东吴一干名士为南郡功曹(相当于南郡县政府秘书长)饯行。席间,但见功曹谈古论今,指点江山,好不尽兴。此时,江东名士全综提议:“久为兄台和司马德操一样擅长品评人物。能否简单评论一下在场的朋友呀?”功曹忙抱拳:“岂敢?岂敢?诚愿一试,如有不妥,还请海涵!”全综指着一身儒服的中年学者说:“请先点评一下吴郡陆公纪吧!”功曹略微思考,缓缓说道:“公纪如同一只跑得虽慢但脚力强劲的驽马,后劲很足。”言毕,满座皆惊。见此,出身世家,素以知人闻名的顾劭起身作揖:“请兄台评评在下吧!”功曹脑海闪出大名人顾雍的影子。哦,原来你是顾雍之子,少时便与陆绩齐名,比后起之秀陆逊还胜一筹,看来此人不可小觑!想到这里,功曹一字一句说道:“孝则好像一头走着得很慢的牛,虽背负很重的负担仍能走很远的路。”顾劭闻听,连连点头,众人也附和称好。
    这时,不知谁起哄问一句:“那功曹大人不妨评评自己吧!”功曹端起酒杯,小泯一口,自信说道:“为帝王治理天下,出谋划策,这是我在行的!”陆绩也举起酒杯:“兄台有此抱负,值得我辈学习。若他日天下太平,我们一定追随足下一展所学!”言罢,众人大喝一通后,与功曹告别。临行前,全综悄悄问功曹:“您认为陆绩与顾劭请更厉害?”功曹虽喝了不少酒,但心里亮堂得很:“驽马再精良,只供一人骑;驽牛虽慢,何止负一二人?”全综再次拜服。
    此位品评人才非常到位的南郡功曹就是绰号“凤雏”的庞统。庞统受命护送其直属上司、南郡太守周瑜的灵柩到吴郡;诸事完毕,吴郡名士设宴送行,也顺便考考他的水平。于是便有前面这一幕。
      


    2楼2016-07-18 11:25
    回复
      2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也!”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徐庶不经意评价诸葛亮、庞统的一句话,成为后世重视人才的经典名言。抛开《三国演义》中对庞统的渲染描写,历史上的他究竟凭什么“安天下”呢?
      庞统做的第一件事是推销自己。
      没错,酒香还怕巷子深,所有的推销首先是来自自我推销。史载,庞统年轻时虽貌不惊人,脑袋反应也有点慢,但胸中自有丘壑,对人、对事都看得极准。一般人都觉得庞统不过是凡夫俗子,只有一个人例外。
      这个人就是庞德公,庞统的叔父。
        
      庞德公是荆襄第一名士,其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诸葛亮以师礼对待,每次拜访,都要拜于床下。庞德公看人很准。他很器重学生诸葛亮和庞统,便称二人为“卧龙”和“凤雏”。
      光有庞德公称赞效果不明显,名气也不响;名气不响就没法做官。因为汉朝没有科举制度,读书想做官,先要拜名人做老师,再得到点评家的认可。点评家可不是每个人的帐都卖,如果你没一丁点名气,或没有基本的自信,人家才难得鸟你。想当初,曹操未出名时,备了厚礼关许劭,希望人家点评自己,抬抬身价;但许老师爱理不理,气得曹操用武力胁迫人家,终于得到“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定格评语。
      这种情况下,庞德公给侄儿出了一招:去找司马徽老师。司马徽字德操,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品人专家,庞德公给他取的绰号是“水镜”。试想,又是水照映,又是镜反射,司马老师的眼睛岂不把人看穿?与许劭等人不同,司马老师是隐士型的品人专家。这种专家以归隐为职业,品人为兼职;换句话说就是品人全凭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老师”,还不一说一个准!
      庞统到达的时候,60多岁的司马徽正爬在树上摘桑叶。庞统便坐在石头上高叫:“树上老师莫非颍川水镜先生?”司马徽不答反问:“树下英豪莫非就是襄阳凤雏?”言毕,两人相视而笑。接着,司马徽坐上高高的树上,就天下大势、时下名人一一发问;庞统不慌不忙,侃侃而谈。两人相见恨晚,交谈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直从日落西山到月上柳枝。最后,他们结为忘年交。司马徽也由衷地把庞统列为南州士人第一。
      --这一幕,与30多年后的“竹林七贤”等魏晋名士行为何其相似。庞统就这样为自己打好人生的第一张牌。


      3楼2016-07-18 1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