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水无痕吧 关注:74贴子:12,433
  • 8回复贴,共1

第二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07-13 17:36回复
    原文: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2楼2016-07-13 17:37
    回复
      此词亦写于秦观被贬郴州期间,与《踏莎行·雾失楼台》为同一时期的作品。所表达的心情也几无二致,但此词与《踏莎行》相比,在艺术表达上,有自己的特色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开篇两句,就用了对比的手法。“破寒初”,点明了写作的时令为一年初始之春节,同时也给人带来了一种未来充满希望之感,而这种感觉,对于刚刚被贬湘南,“可堪孤馆闭春寒”的秦观而言,更为可贵。而他可望见“湘天风雨”这如此宏大的景象,也可见他已并非闭于孤馆了。但马上转笔一写“深沉庭院虚”,由宏观转入微观,“深沉”的并不仅仅是庭院本身,还有秦观那颗心。而庭院之“虚”,更写出秦观的孑然一身和凄凉。元春佳节,天下之人大都溺于良辰美景,还有谁会滞留于那庭院呢,只有秦观这沦落湘南的苦命人会如此罢,因此庭院自然会“虚”。这两句也可形成对比,一年初始,四处皆喜气洋洋,更加突显了秦观的孤单。湘天的风雨,只能破天气之寒初,何曾吹得开秦观那颗早已冰冷的心?此处可与秦观的《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中的“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共把观之。头两句,语出自然,直白如口语,内容上,也只是如实简单地叙述了除夕之夜的场景,然读来却已有一层忧愁萦绕于心头。“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丽谯”,语出《庄子·徐无鬼》,意为城楼之意。既然眼前无物可供排遣,那只好一听那远在城楼,不知何人所吹奏的《小单于》之曲了。这一听,不知时光流逝,竟听至“吹罢”。但吹罢以后,却觉得这除夕之夜清冷,漫长,流逝的是如此缓慢,连一分一秒自己都感受得到。仅仅是一首陌路人所吹奏的耳熟能详的《小单于》之曲,便能让凄凉的秦观感到慰藉,听至“吹罢”,已是悲凉。然而听罢之后却又如此寂寞难耐,连一分一秒都感受得到,与听“丽谯吹罢小单于”时,形成无比鲜明的对比。“迢迢”,写夜之漫长。“清”写夜之凄冷,其实,夜晚的长度怎会有变化呢,是秦观自身内心之情波涛汹涌,才会有此感觉吧。


      3楼2016-07-13 17:37
      回复
        过片三句,“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写除夕夜后的第二天清晨。这三句步步紧逼,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将上阙委婉地寄托于景物中,使人只知程度之深却不知具体为何物的忧愁直接抒发了出来。既然在这个除夕之夜的现实中,我不能回到故乡,那就在梦中相见吧,但梦中的时光是如此之短,一个“断”字,写出了秦观对梦境之短的怨恨,使人们有一种天意无情的感觉:连梦都要“断”。而梦醒之后,想到梦中的东西都是虚假之物,看到自身仍处于湘南,不禁更加悲伤,“旅魂孤,峥嵘岁又除”,我独自一人苦苦漂泊在他乡,已经过去了不知多少个除夕了。“峥嵘”写出世道之艰难,“又”写出漂泊时间之久,这两句,语意直白,从程度和长度上都将秦观的哀愁全面表达了出来。词至此,似已可止。但此词最妙者便在最后两句“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汉书·苏武传》中曾载有“鸿雁传书”的典故,而鸿雁据说每年南归都止于衡阳。这两句,言尽离乡之远,思乡之切。虽用典故,却完全看不出任何斧凿痕迹,似乎只是一个客观事实。“哪怕是南到衡阳,都犹有鸿雁可以传达书信。但我现在在比衡阳更难的郴阳,连鸿雁都没有,又怎么传达和收到书信呢?”这两句,写出了秦观内心已如死灰,完美塑造了一个天涯苦命沦落人的形象,极大地引发了读者对其的同情。用典之自然,少出其右者。
        全词通篇白描,绘景自然,视野有广有细,虽论用笔之工巧略逊于《踏莎行·雾失楼台》,但其更加自然,真实,易引发读者共鸣。抒发情感上,虽然上阙寓情于景,略有委婉。但下阙数句酣畅淋漓,直白如口语,让人读来朗朗上口,也对其沦落天涯之苦更为同情。


        4楼2016-07-13 17:37
        回复
          大神下留名沾沾仙气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7-13 17:39
          收起回复
            极好,两篇秦观的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07-13 18:00
            回复
              帮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8-02 11: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