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草纹
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因图案骨架组成波曲状的花草纹样,故名。日本称为“唐
草”,因此种花纹在唐代甚为流行。以后历代多采用。
忍冬纹
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忍冬又称“金银花”,因越冬不凋故名。多组成波曲状骨架的茎蔓,常为三个叶瓣和一个叶瓣相列于两边 。 叶子的形态很多,有单叶、双叶等。双叶又有两叶相向、相背、相交、倒顺等多种。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见于敦煌图案、响堂山石窟雕塑及各种装饰上。
联珠纹
亦称“毬路纹”。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在圆适合纹样的周边由许多小圆点组成
边缘 , 如同联珠,故名。盛行于唐代。
绶带纹
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即飘带图案。因绶与寿同音,所以古时示长寿之意。唐玄宗《千秋节赐群臣镜》诗:“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唐代装饰纹样中多采用,以后一直沿用。
八达晕
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以八边形为中心,向外边展, 图案中心为主花, 周边以各种几何纹作装饰。 这种纹样在古代织锦中最流行, 唐宋时称为“八达晕锦”,元代时称“八搭韵锦”。近代也称“天华锦”。
万字流水
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以“卍”字连续反复组成的四方连续图案。 表示连绵长久
之意, 含有吉祥之意。多用作图案地纹。
龟背纹
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指以六边形为骨架组成的四方连续图案, 因它象龟背的斑纹, 故名。古时以龟甲作为占卜工具,谓能兆吉凶;《庄子·秋水》谓:“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故名谓龟长寿,是一种灵物。多用作图案,以示吉祥。
锁子纹
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指构成人字形交错连续的四方连续几何图案。多用作地
纹。
陵阳公样
唐代著名的绫锦纹样 。 因出于初唐益州陵阳公·窦师纶之手, 故名。 纹样中的“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寓意祥瑞,且有“章彩奇丽”的美术效果,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一直流行到中唐。对后代染织纹样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樗蒲纹
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 用古代戏具构成的纹样。宋代程大昌《演繁露》载:“五木(即樗蒲)之形,两头尖锐,故可转跃; 中间平广,故可镂采。”故樗蒲纹系两头尖的果核形,古代采用此纹织为锦缎,称“樗蒲锦”。
盘绛纹
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 指成绦带状穿插连续的一类图案。因连绵不断,变化万
千,故具有吉祥意义。
缠枝花
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指枝茎呈波状连续的纹样。常以柔和的半波状线与切圆组合成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或多方连续的装饰带。在切圆空间缀以多种花卉,波状线上填以子叶,构成花叶繁茂,疏密有致的缠枝花,如有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菊、缠枝宝相花、缠枝石榴花等。也有将缠枝花和串枝花相区别。缠枝花指枝茎缠绕,串枝花则为枝茎缠绕,串枝花则为枝茎穿插迭压。流行于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