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幽园吧 关注:137贴子:5,580
  • 4回复贴,共1

【转帖】宝钗何曾“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曹雪芹给宝钗的评语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意即:(牡丹花)纵然是含情不露,也有其打动人心的魅力,更何况她还时不时地流露出体贴人、理解人的真情呢?这是对宝钗的一句很高的褒奖,而根本就不是拥林派所诋毁的什么“冷酷无情”!而且,宝钗的“冷”,通过《山门•寄生草》、《螃蟹咏》、《镂檀锲梓谜》,还有蘅芜君“雪洞”一般的居室布置,我们也不难看出,那种“冷”恰恰彰显的是一种视世俗的荣华富贵如浮云的风骨和气节。又哪里跟什么“冷酷”沾得到边?至于拿金钏与柳湘莲两件事去诋毁宝钗,这种做法早被人批驳过了。关于金钏一事,我引用郑无极《红楼梦:钗黛形象的B面》附注之十一:  

[注11] 从情节上看,金钏作为贾府的十大丫鬟之一,反而还要穿宝钗的旧衣服,这是不甚符合常理的。以常理计之,以贾府的身份,难道没钱给丫鬟做衣服,反而还要借之于客居贾府之薛氏么?但作者这么写,却自有一番道理。其目的,就是要引出宝钗与金钏“身量相对”这一耐人寻味的事实。这就如同后文中,作者为暗点晴雯、黛玉的特殊关系,又故意强调晴雯的眉眼“有些像林妹妹”的用法一样!《红楼梦》中有许多这种“超现实主义”或曰“象征主义”的东西,故绝不能简单地以所谓“现实主义”妄而揆之。又,关于宝钗议论金钏之死及献衣送殓一事,“拥林派”评红家多喜欢断章取义,将其单独地抽出来,作为贬钗的一条王牌“罪证”,四处宣扬。轻者斥宝钗“讨好”王夫人,“老于世故”,重则干脆大骂其“内心冷酷”。何其愚也!论者但以贬钗为念,一心深文周纳,罗织罪名。殊不知,这类妖魔化的评语,亦同样可以运用到黛玉身上!依所谓“冷酷”之论,第41回和第42回,黛玉带头取笑刘姥姥,她十分得意地将刘姥姥辱骂为“牛”、“母蝗虫”,并借此哗众取宠。这是不是更加“冷酷”,更为“残忍”呢?第79回,宝玉祭晴雯,黛玉却并不为之下一滴泪,反而听得“满面含笑”。按相同的标准,那黛玉又是不是所谓“冷之入骨”的“冷血动物”?照此论证下去,任何一个红楼女儿,都是可以很容易地被描绘成白骨精一类的女妖、女魔的!此其一也。其二,所谓“讨好”一说,也不过是一种肤浅之至的表面解读。宝钗说金钏有可能是自己失足落井,“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论者往往抓住这一句话,便大骂宝钗“替王夫人开脱罪责”,却恰恰没有看出,宝钗的这句话中,正包含了对王夫人的隐责和反讽!何也?其实,原著交代得很清楚,宝钗听说金钏投井而死之后,她的第一个反应乃是:“这也奇了。”至王夫人处,为王夫人所问及,宝钗的第一句话也是:“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可知,宝钗去王夫人处,根本就不是什么巴结讨好,而是明里道安慰,暗中探实情!然而,王夫人却当面撒谎,摆出了一副对人颇不信任,且防范有加的姿态:“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以王夫人平日的风格,哪里有仅仅因为“弄坏了一件东西”,就发脾气撵人之理?金钏又何至于因为这点小过失就投井自尽?王夫人一面将金钏的死因,说得那样轻描淡写,一面又哭得如此伤心,岂不是明摆着不信任对方,故意拿假话诓人么?而这一切,以宝钗的聪慧敏感,又焉能无察?以宝钗一向孤高自矜的性格,又怎能不生出一种隐隐的不满情绪?所以,她故意沿着王夫人的逻辑,又提出了一种更为荒唐的说法:“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还特别指出:“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所谓“岂有这样大气的理”,言下之意,即是对王夫人那种解释的合理性的怀疑。她专门用这种“归谬”之法,对王夫人所谓金钏“弄坏了一件东西”的说法,予以了隐责和反讽!果然,此语一出,即引得王夫人也不得不点头表示:“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里不安。”自然,宝钗也不愿轻易得罪王夫人,接下来,她又以赠衣送殓之举来转移话题,缓和气氛。但整个事情,还是反而加深了宝钗与王夫人之间的隔阂。于是,待宝钗取衣回来,我们又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第32回)很明显,王夫人对宝钗的戒心是更加强烈了!那么,你说,宝钗的行为,究竟是在“讨好”,还是在“讨坏”呢?宝钗作为王夫人的姨侄女,王夫人固然偏爱于她。事实上,王夫人即便是出于拉拢薛家,巩固自己娘家势力的目的,也必然倾向于选择宝钗做自己的儿媳妇。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宝钗就有意要处处巴结、讨好王夫人。正好相反,她恰恰是以一种敬而远之、不屑与之同流合污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切的!这几令王夫人如骨鲠在喉,有一层说不出苦衷。联系后文,第78回,王夫人对凤姐说,宝钗“那孩子心重”,后又当面批评宝钗说:“休为没要紧的事反疏远了亲戚。”第67回,赵姨娘拿了宝钗分送的礼物,跑到王夫人那里夸奖宝钗,说:“这是宝姑娘才刚给环哥儿的。 


1楼2008-08-15 15:14回复
    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的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服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日家都夸他疼他。我也不敢自专就收起来,特拿来给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欢喜欢。”结果,竟引得王夫人颇不耐烦,几句冷言冷语,就将其打发了出来。气得赵姨娘回到房中,将宝钗送的东西往边上一丢,说:“这个又算了个什么儿呢。”——那宝钗在王夫人的心目中,究竟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了。 

    ——宝钗的行为,究竟是在“讨”其“好”,还是在“讨”其“厌”?她的说法,究竟是使王夫人获得了“面子与心安”,还是使王夫人心理更加惶惑、更加不安?她本人,究竟是“得到了姨母的感激和器重”,还是越发地引起了姨母的怀疑和戒心?相信每一个不带偏见的读者,都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 

    关于柳湘莲一事,论者只片面强调柳湘莲“救”过薛蟠,却根本不注意脂批所指出的柳湘莲的“强梁”身份,也不想一想这种所谓的“救”很是不是大有问题!但实际上,脂评本中很多证据都显示,在曹雪芹的原构思中,柳湘莲不仅不是薛家的“恩人”,而简直是后来害得薛家家破人亡的“祸根”!比如,小说第47回,“冷郎君惧祸走他乡”,那个柳湘莲在逃走以后,他究竟干了什么呢?关于这,脂砚斋其实早就作了暗示。且看第1回中,《好了歌注》中的一句: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此处,甲戌本有两条相关的脂批: 

    言父母死后之日。(甲戌本第1回侧批) 

    柳湘莲一干人。(甲戌本第1回侧批) 

    第40回,作者交代柳湘莲出身时,说:“那柳湘莲原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素性爽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这么一个浪荡子,后来显然是做了“强梁”。“强梁”也就是强盗。如此,薛蟠遇盗一事,也就很可能另有蹊跷了。表面上看,是柳湘莲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救了薛蟠的性命。然,稍作进一步的分析,柳湘莲就算有些武功,又如何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一伙强盗”都打走赶散呢?更大的可能,他同那伙贼人原本相识,甚至干脆就是一伙。事先设好圈套,到时候只要假作打斗一番,那伙贼人自然就会归还财物,然后作鸟兽状散去。把薛家变成未来可以藏贼的场地,这可是比直接掠夺薛蟠财物更大的买卖!柳湘莲后来固然一走了之,而薛蟠却因为同江洋大盗拜过兄弟,直接受他那伙人的牵连,而导致了家族倾覆的后果。 

    ——宝钗为什么对柳湘莲出走的事情表现得“并不在意”,为什么用一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来劝慰母亲对柳的悲哀?她早就隐隐约约地预感到了柳的强盗身份,以及那伙贼人可能的阴谋。但宝钗是厚道之人,现在三姐已死、湘莲已逃,薛姨妈正在伤心之际,她又如何把她的忧虑向母亲直说?只有用“犒劳伙计”稳住母亲的情绪,在慢慢查访得实以后,再来向母亲禀报。而,这居然就成了拥林派用来诋毁宝钗的一条“罪状”!难道对于柳湘莲这个足以害得自己家家破人亡的“强梁”、“祸根”,那宝钗就竟然不能表示出一点点冷静和怀疑吗?真是太可笑了!


    2楼2008-08-15 15:15
    回复
      曹雪芹给宝钗的评语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意即:(牡丹花)纵然是含情不露,也有其打动人心的魅力,更何况她还时不时地流露出体贴人、理解人的真情呢?这是对宝钗的一句很高的褒奖,而根本就不是拥林派所诋毁的什么“冷酷无情”!而且,宝钗的“冷”,通过《山门•寄生草》、《螃蟹咏》、《镂檀锲梓谜》,还有蘅芜君“雪洞”一般的居室布置,我们也不难看出,那种“冷”恰恰彰显的是一种视世俗的荣华富贵如浮云的风骨和气节。又哪里跟什么“冷酷”沾得到边?至于拿金钏与柳湘莲两件事去诋毁宝钗,这种做法早被人批驳过了。关于金钏一事,论者毫无根据地指责宝钗是在“讨好”王夫人,但你没看见宝钗对王夫人的隐责暗讽恰恰使王夫人跟她的隔阂更深了,而且也更加不信任她了吗?宝钗究竟是在讨其好呢,还是在讨其厌呢?!关于柳湘莲一事,论者只说柳湘莲“救”过薛蟠,为什么不注意脂批所指出的柳湘莲的“强梁”身份,并想一想这种“救”极可能大有问题?难道对于柳湘莲这个足以害得自己家家破人亡的“强梁”、“祸根”,那宝钗就竟然不能表示出一点点冷静和怀疑吗?真是太可笑了! 

      *关于“任是无情也动人”*

      什么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话语出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诗》,其完整的一句是: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请注意,这句话的句式结构!“任是无情也动人”,翻译成现代汉语,正是一句表让步关系的复句!“任是”,“纵然是”、“即便是”的意思。唐•杜荀鹤:“任是深山最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用法同此。那么,整个一句话的意思就很清楚:牡丹若是能理解人类的语言(即所谓“解语”),那她就该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便纵然是含情不露,也自有她打动人心的魅力(即所谓“动人”)!言下之意,更何况像宝钗这样的被比做牡丹的女子,还并非那种无情无知的花木,而是一位善解人意的“解语之花”呢?!曹雪芹引用所谓“任是无情也动人”,其本意明明是要借此赞扬宝钗那种无与伦比的魅力——即使她像花一样含情不露,也能打动人心;更何况,她还并非无情无知的花木,而是一位有活的思想、活的情感的美人呢?!然而,到了拥林派的口中,这句话却硬是被断章取义地抠出“无情”二字,歪曲成什么“全唐诗中唯一说牡丹无情的诗”。硬要说什么“无情”,你怎么不看看那“无情”二字的前面还有个“任是”二字呢?“任是无情也动人”,即便是“无情”也“动人”,纵然是“无情”也“动人”!那不过是表示让步关系的一种退步假设的用法。哪里是当真在说牡丹“无情”了??就如同现代汉语中说:“就算地老天荒,我也要……”那个意思岂是真在说“地”已经“老”了,“天”已经“荒”了?亦不过是一种退步假设罢了。而就是这样的退步假设用法,居然被拥林派当做一个可以用来公然阉割、曲解原文的借口。这本身是不是更“饶有深意”的呢?!真是太可笑、太荒谬了!!


      3楼2008-08-15 15:16
      回复
        最喜欢宝钗~


        4楼2010-10-03 17:23
        回复
          回复:4楼
          真的吗??太好了······


          IP属地:河南5楼2010-10-03 2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