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苹吧 关注:328贴子:86,386
  • 1回复贴,共1

魏氏成功手册(终极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我曾经发表过的博文,为了通俗易懂,我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因此,这是手册的第四个版本,也是继精华版之后的终极版。
终极版和精华版相比,就是把实践学也形成定义。尽管添加的字数较少,但在含义上却有了质的提升。
因此,绝对有必要另起一篇文章。
基础方面的定义,如加减乘除定义,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是人人都在用,天天都在用。假设一旦失去这些定义,这个世界立刻崩溃。
魏氏成功手册(上)——观念决定能力
归纳法的三大哲学
三大哲学是指简化学,参照学和实践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他们同属于归纳法。
1. 简化学。
了解事物的过程就是简化事物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简化事物的过程。
要想简化事物,首先要明确需要,然后把事物分成需要的和不需要的,排除不需要的 。然后再把需要的分成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再排除不需要的,——这样分级简化,逐步深入,一直到不能再分割,不能再简化,这个点就是本点,这一过程就称回本法。
因此,简化学属于统计分类学。
统计分类学把事物先分成几大类,每一大类再分成几中类,每一中类再分成几小类,最后无法再分类就是最小类,形成类比结构图。
最小类包括个体,个体才是本点,所以结构图一般不显示本点,但小结构图例外。
回本法完全依靠类比结构图。
比如字典有两个类比结构图,音节表和部首检字表,两种回本法。如果要查找我的姓氏魏字,魏字就是问题本点。
首先要在音节表23个字母中找到w一类,然后又在w类中找到韵母wei,wei字标明508页,找到508页,再找到去声类,在此类中逐字排除,最后在513页找到魏字,字典解释如下:
(1)————。
(2)————。
这就是答案本点。
因此,简化法分为类比简化法和对比简化法,简称类简法和对简法,两者同属于排除法。
类简法是类与类对比,或者是个体与类对比,然后排除。
对简法是个体与个体对比,然后排除。
类简法,由于类简法只保留需要的一类,把不需要的类别统统排除,所以简化迅速,查找魏字的一二三步当属此法。
对简法,如果只使用对简法查找魏字,就要从字典第一页的第一个字查起,单个字排除,一页页查找下去,一直找到魏字为止。
对简法耗时费力,非到不得已而用之。查找魏字的第四步当属此法,因为都是同声字,最小类个体,只能单个字排除。
在现实应用中,类简法和对简法通常混合使用。能用类简法就不用对简法,只有在无法类简的前提下才使用对简法,在使用对简法时发现蛛丝马迹又改回类简法,——这样分级简化,逐步深入,一直到范围足够小而无法类简,最后一步用对简法,单个个体排除,回本。
简化法结构图如下:
(1) 类简法;(无法回本:只能简化到最小类,之后用对简法回本;或用于得到某类的简化,即不回本简化)
(2) 对简法;(可以回本:类简法把多类事物简化到最小类后,用对简法回本;或简单事物,此事物的构成就是最小类,直接用对简法回本;或多类事物无法类简时)
(3) 类简法+对简法。(常用方法:如果最后一步才使用对简法,完全正确。)
要想做到分级类简,每一步都需要一个理由才能完成。比如用字典查找我的姓氏魏字,之所以能够三级类简,是以魏字读音的声母、韵母、去声三个特征来完成的,三个特征都用完了,只能使用对简法。所以说,要想做到分级类简,在使用对简法之前把范围缩小到最小,就要找到事物更多的特征。
寻找东西的过程就是简化的过程,简化使用简化,寻找简化线索也使用简化,寻找简化方法还使用简化,都是简化。
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在我们日常使用中,因为对某些事物熟悉可以跳级简化,比如从大类跳到最小类,再对简,甚至一步对简,称作捷径简化。
用于得到某类的简化,即知道事物属于哪一类就可以了,称作不回本简化。
(2)本点与本点不同,如果去书店购买字典,把书店的所有的书籍简化到字典就已经回本。如果是查字典,拿到字典简化才开始。什么是本点,要看需要。
(3)如果是分类标准出错,有三种类型:
1、某一级分类标准出错,导致简化无法进行。
2、不注意简化先后次序,导致简化无法进行。
3、级数不对,比如需要5步简化,却要用4步简化,使问题复杂化。
2参照学
了解事物的过程就是参照事物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参照事物的过程。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比就能分出高低,一比就能分出真假,一比就能有所发现,一比就有知识产权。
就是给本事物找一个参照物,两者相互比较,相互参照,以了解事物,以解决问题。
比如查字典查找魏字,魏字就是本事物,字典就是参照物,具体查找时,音节表又是参照物,离开相互参照,简化一步也进行不下去。
事实上,只要找到了合适的参照物,问题就等于解决。
找参照物需要联想力,联想的定义是——由某种人和物想到相关的人和物。
多精彩的定义!
相关就是有相同点,相同点就是参照点,就是解决方法和答案。
所以参照学研究的是相同点和不同点。
因此,参照学也属于统计分类学,有相同点的就是同一类,就可以相互参照,没有相同点的就是另一类,就应排除。
参照学也依靠类比结构图。
但是世事总是对立统一的,总有相同点,总有不同点,就要在相同中找到不同,在不同中找到相同。就需要用简化学排除不同点,保留相同点,否则就要犯生搬硬套的错误。
本事物和参照物有以下两种相同方式:
(1) 完全相同。
就是本事物和参照物是完全相同或完全相符。
如果是完全相同,好办,照抄参照物就是了。我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堂计算课,就是参照数学老师的1+1=2来计算1+1=2,照抄,而且是完全照抄。
所以完全相同是最基本也是最低级的参照方法。
完全相同的另一形式是完全相符。
比如计算加法题,参照物就是加法定义,用加法定义提供的方法计算就是了。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照抄。
(2) 部分相同。
就是本事物和参照物只有某部分完全相同、或者完全相符,就需要用简化学排除不同点,才能照抄。
部分相同的本事物或许需要多个参照物,就是由多个参照物提供解决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怎样找到参照物呢?
呵呵,当让是相同点呀,
依据统计分类学,参照法分为类同参照法和对同参照法,简称类同法和对同法。
类同法,就是通过类与类对比,或者个体与类对比,找有相同点的类。如果找到完全相同的类,就可以类照抄。
对同法,就是通过本点与本点对比,找完全相同的本点。如果找到完全相同的本点,既可以本点照抄,又可以由对同法转入类同法。
参照学结构图如下:
(1) 类同法;
(2) 对同法;
(3) 类同法+对同法。(常用)
在我们日常应用中,因为对某些事物熟悉可以跳级参照,称为捷径参照。
什么叫创造?以前没人这么抄过。
因为参照学和简化学都属于统计分类学,所以参照离不开简化,简化也离不开参照,或者称作简化参照学和参照简化学更合适一些,这才是全称。
参照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比义法。即参照物是定义。比如计算1+1=?,只要我们找到加法定义,问题就等于解决,剩下的就是简单的计算了,照抄解决。
(2) 比物法。即参照物是物。找到合适的物,简化至完全相同,照抄解决。
(3) 比法法。即参照物是方法。自己以往的方法,别人的方法,前人的方法,找到合适的方法,简化至完全相同,照抄解决。
(4) 比事法。即参照物是事件。自己经历过的事,别人经历过的事,历史上发生的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找到合适的事件,简化至完全相同,照抄解决。
(5) 比人法。即参照物是人。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不过要把人一分为二,学习其优点,回避其缺点。
(6) 目标参照。即参照物是目标。有了目标,我们才能精神抖擞,一往无前。
(7) 结构图参照。
无论哪一领域,或者具体问题,想要弄懂,必须经行总结。而我们的思维又是形象思维,只有转化成结构图,才能从根本上掌握。
结构图有排比结构图、列表结构图、立体体结构图等多种形式:
(8) 立体参照。也属于顶级思维。
就是交叉对比参照和交叉类比参照。交叉对比参照,就是把所有的个体都对比到;交叉类比参照,就是把所有的类和类,类和个体都对比到。
如果甲和乙有相同点,乙又和丙有相同点,那么甲和丙肯定也有相同点,这称为向导参照,乙就是向导参照物。
使用向导参照物,如果有需要,就可以得到参照族谱。参照族谱是一个立体结构图,包含了本事物的所有参照物。
如果你能建立参照族谱,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当然,一般的简单参照,不必建立参照族谱,或者只用到参照族谱的一部分,大约思考一下就可以了,只有深究时才建立参照族谱。
在日常使用中,一个参照物不合适,就换一个参照物来解决。办法总比问题多,就是说参照物越多,可选择的余地越大,就需要简化。
参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照抄照用。另一种是拿过来,升级使用
学习别人的长处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
有了问题,请找参照物来解决。
3实践学
就是去做。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之标准。
这世界唯有实践能使人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正,这是进步的开始。
实践就免不了有失败,而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培养剂,失败是成功的必修课。犯错误为不犯错打基础,失败为成功打基础。
不能容忍的不是犯错误,而是重犯同一错误,否则错误总是没完没了。
只要不重犯同一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错,这就叫能力。
我记得小时候上数学课,那些加减乘除定义老师一讲我就懂,可是要具备真正的计算能力,
却需要经过成百上千道题的计算错误,才不会再错。
一般的讲,目标越高,所投入的错误成本越高。
实践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犯错误会有损失,会痛,从而使人有足够的动力去寻找败因,去规避这种错误。
实践能培养人知错必改的能力。
知错必改是人的美德,某些损失是必要的投入。
实践成功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这是由低能儿向勇者智者的蜕变,就像化蝶一样,属于人的重生,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成功是证明能力唯一之标准。
实践的真谛,其实是纠正错误的问题,因此,实践学分为三种纠正方法,即先纠法、中纠法和后纠法。
先纠法,属于事前纠正,就是对制定的目标、计划、方法、可操作性进行事前的评估和纠正。
就是进行预见式的纠正。
就是找错。每纠正了一条错误,就多了一条正确,直到无法再纠正为止。先纠法的目地在于通过事前的纠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执行过程中的损失。
中纠法,属于事中纠正,就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错误进行随时纠正,也称即时纠正、随时纠正。
如果是目标错误,即目标就是个伪命题。一旦确认,无论投入多少,应该立即停止,果断退出,否则会越陷越深。
后纠法,属于事后纠正,就是对既成事实的错误进行纠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后纠法可以作为事后总结,不一定有错才可以用后纠法。所谓正确的要保持,错误的要纠正。
后纠法的总结,属于纯正的归纳法。人类的一切真理、科学知识、经验教训,都和这种总结,有着极大的因果关系。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事后诸葛亮的积极作用,即由事后诸葛亮转变为事前诸葛亮,或者说由后纠法转为先纠法。
人总是越纠正越清醒,越纠正越有智慧。
纠正其实属于一种经验性的总结。
越早纠正越好,因此,先纠比中纠强,中纠比后纠强,后纠比不纠强。
应该指出的是,无论哪一个纠正阶段,都有先中后之分。比如,处于中纠阶段,对具体问题的纠正,也有先中后之分。比如,在中纠阶段的先纠,虽然比不上先纠阶段的后纠,但又比中纠阶段的中纠,又强多了。
越早纠正越好,越早纠正损失越小,起码会节省时间,这在我们焊工的工作中有着具体的体现。
无论哪种纠正,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先确定是否有错误,是否值得纠正(有些小事不纠正也无关大局)。如果需要纠正,就要确定纠正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纠正。当然,这要看你的简化学和参照学的掌握能力了。
结构图如下:
1、 先纠法;
2、 中纠法;
3、 后纠法;
4、 先纠法+中纠法+后纠法(常用)
不停地纠正,就等于不停地进步。
魏氏成功手册(中)——文明之伟力
第一章 三种文明四种人
人是能不断进行物质财富积累,观念财富积累和道德财富积累的高级生命体,只有具备以上三种特征的高级生命体,才能称之为人。
这三种财富都称为文明,即物质文明,观念文明和道德文明。
依照惯例,又常把观念文明和道德文明统称为精神文明,因为两者有关联。我们所说的文明,就指这三种文明。
人类文明的发展,如同万丈高楼,是逐代积累的结果,每代人仅是其中的一层而已。每代人总以上代人的终点为起点,创造新成就,所以起点越来越高,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否则我们只是出生在原始森林的小类人猿而已。
人类存在的意义,就是三种文明的继承与发展,不继承就会退回类人猿的原点,不发展社会就会停滞不前。
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就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洞悉了此中规律,却可以加速这一进程。
能够加速这一进程的人,就是伟人、英雄和圣人。
所谓发展、升级、进化,其实都是同一含义,就是更合理的创新。
所以,人应该分四个等级:
仁者级:——第一等级,是上等人。能够创造更合理的新产品,更合理的新观念,更合理的新道德的人,就是仁者级。仁者能够加速人类三种文明的发展进程,开创新世代。他们就是伟人、英雄和圣人。
“仁者爱人”,真正的仁者,用创造的方式爱人,推动时代进步,造福全人类。
适者级:——第二等级,是中等人。能够快速判断并接受更合理的新产品,更合理的新观念,更合理的新道德的人,就是适者级。适者能够自我改变,以执行更合理,适者能够体现生命的价值。
守旧级:——第三等级,是下等人。不能快速判断并接受更合理的新产品,更合理的新观念,更合理的新道德的人,就是守旧级。这类人缺乏判断力,安于现状,固守于原有的合理性,不接受事物的更合理性,不加自我改变,拖累了时代的进步。
类人级:——第四等级,不是人。反对更合理的新产品,更合理的新观念,更合理的新道德的人;或者只接受不合理的新产品,不合理的新观念,不合理的新道德的人,就是类人级。类人级制约了时代的进步,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第二章 从创新的角度论述三种文明的关系
什么叫物质财富积累?从个人而言,就是要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财富数量,一个人创造的财富数量越多,其对家族、社会、国家所做的贡献越大,这就是实业报国的道理,就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与褒奖。
要想财富数量不断增加,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办到。
创新必须具备创新观念。打破老观念,才有新观念。爱迪生发明电灯,源于把电能转化成光能的新观念,然后才有电灯这种新产品。
电灯的出现,使得人类的夜晚和白天一样明亮。
所以说观念决定产品。
产品又决定道德,因为道德是为了保护产品的创造权、分配权、使用权而存在的。比如专利权就是对新产品发明人的奖赏,专利权就属于道德范畴。
道德包括一切的法律法规,纪律条例这些东西,这些都是为了直接间接地,——保护对产品的创造权、分配权、使用权。
产品决定道德,这是无庸质疑的。比如,现在人类社会如果只有两种产品,一种是刀耕,一种是火种,那么道德标准还是倒退回母系氏社会为妙——那时候,对于产品的分配大搞平均主义,部落首领都由老奶奶担任,每个人都在试图推举自己的奶奶当选部落首领,这就是母系氏社会的道德。
或许有人问,大家为什么不推举自己的爷爷当部落首领呢?呵呵,问题是——那时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是谁。
所以说,从定义的角度讲,观念第一,产品第二,道德第三。
道德应该与观念和产品相匹配,只要观念和产品升级,道德就应该相应地升级。
第三章 三个定义
无论是观念财富,还是道德财富,都是一种标准,新观念和新道德就是更合理的新标准。
观念财富分为三类:
1.、知识方法类:即我们上学学习的知识类。
2、指导方法类:包括实用哲学类、励志偶像类。
实用哲学是我们创新和使用一切知识的根本原则。
励志偶像类,指的是那些仁者自强不息的奋斗事迹,和他们独一无二的成功窍门。
3、艺术风俗类,艺术风俗类既可以划定在观念财富中,又可以划定在道德财富中。
新时代需要新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新艺术和新风俗。
道德财富:
因为道德决定了产品的创造权、支配权、使用权,所以说道德就是为了享有权利和尽义务而制定的奖惩标准。
享有权利和尽义务永远要相互匹配,要享有权利,就必须要尽义务,只有尽了义务,才配享有权利;多尽义务,就应该多享权利,少尽义务,就应该少享权利,两者永远要符合比例,这就是天理,这就是道德,不尽义务者不得享有权利。
享有权利和尽义务,也是以更合理的新产品,更合理的新观念,更合理的新道德为基础,而制定的道德标准;更合理的就是正确的,其它的就是错误的。
从定义的角度讲,道德财富包括艺术风俗类;传统道德类;宗教、偶像类;法律纪律类。
第四章 适用对象
当然,我们讲的三个更合理,只是针对一些大事,至于一些生活上的小事,用不着上纲上线。
另外,我听说外国的一些自行车生产,就难以形成流水线,因为市场需求量少。在这里,先进反而不合理了。
所以说,更先进并不代表更合理。什么是更合理的新产品、更合理的新观念、更合理的新道德,应该综合起来看,以合适为标准。
合适即合理。
魏氏成功手册(下)——防身术
一、前言
在现在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习一些防身术,这样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在关键时候保护自己。
二、格斗——狮的游戏
全称:狮形散打
简称:狮拳
标志:雄狮
练习方式:游戏式练习,讲究自由、简单和有效。
宗旨:以现有散打为基础,开发出一种易学易练,实战性强的新型散打。
狮拳属于自由打。什么是自由打?就是想怎样打就怎样打,怎样把敌人打倒怎样打。
什么是自由打?真正的格斗,打还来不及,哪有使用技巧的时间,所以狮拳属于无技巧格斗术。无技巧格斗术并不是真的无技巧,而是自由的技巧,简单的技巧,因为自由简单才能有效。狮拳并没有标准动作,对于讲究高难、规矩、优雅的芭蕾舞来说,狮拳反其道而行之,追求的是自由、简单、有效。
什么是自由打?王芗斋说过:“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真正的格斗,从来都是撕打,双方都是连撕带打,这时撕扯、推搡、击打、摔法并用,怎么有效怎么打,抄到什么家伙使什么家伙,打烂架就要烂着打,把歹徒打趴下就行,谁管你是怎么打的。
狮拳的真谛是,把与格斗无关的内容统统删除,删除到只剩下打了,然后玩着练,这就是狮拳。
自由打需要自由力的支持,什么是自由力?是一种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力,强大的自由力是取胜的保证。
我们常使用的力有两种,一种是搬力,一种是抢力。
搬力就是我们干体力活时使用的力,属于笨力,慢力,搬力来的慢,力大就行。
另一种是抢力,全称是松抖抢力。抢力来的快,属于灵活力。之所以叫松抖抢力,就是因为只有用放松和抖动的方式发力,才能发出抢力,可以说无松不抢,无抖不抢。你可以想象,一颗树干上拴着一根粗绳子,你双手抓住绳子的另一头,猛的发抖力一拽,就将绳子拽断,这就是抢力。如果你对抢力有任何不解,就请重复做拽断绳子的动作。
格斗中使用的多数力都是抢力,像击打、撕扯、推搡等基本上都使用抢力,只有少数技法才使用搬力,而且是快搬力,也叫抢搬力,也有抢力的成分。
狮拳采用双向练习,完成此目的。狮拳一方面使用重器械练习,即使用各种杠铃、健身器械,把搬力练大。另一方面通过击打沙袋练习,把练大的搬力转换成抢力。
搬力练习与搬力换抢力练习,是狮拳的重心,二者是共同进退的关系,不可偏废。
打袋是一种很科学的练功方法,既练打法又练打力,能达到对二者完美的结合。
搬力的特点是速度慢,因此,搬力练习与抢力练习不同。搬力练习是重器械练习,追求慢稳,否则容易拉伤。而打袋练习是把搬力转换成抢力,特点是至柔才能至刚。
有几个定义,可以彻底帮你了解抢力,它们是动力、力阻和锤子效应。
松抖发力才能发出抢力,因此,在打袋时必须把全身骨节放松透,把全身放松到像蛇一样柔软,才能发出抢力。抢力其实是一种动力,他不会在静中存在,这与搬力不同。使用搬力搬东西,完全可以在静止状态下保持不动,这是静力,删除静力才成动力。松才能抖,这是发出抢力的关键,因为全身关节一旦僵硬,根据电阻的原理我叫它力阻,而一旦出现力阻,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都大打折扣,更别说发出抢力了。
中国传统的通背拳有口诀云:“掌似铁,腕如棉,两条胳膊赛皮鞭。”中国传统武术讲究锤子效应,锤子砸下去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锤头比锤把沉。
比如出拳的时候,全身各关节要极力放松,尤其是胳膊各关节要极力放松,想象拳头比整条胳膊沉,甚至比全身还沉,这样拳头打出去才有惯性,才有力量。锤子效应虽然从理论上过于超脱,但仍有一定的道理。
说穿了,抢力是一种挣脱力,惯性力。
锤子效应还告诉我们,锤子抡圆了才能有力量,所以大打法才有实战意义。比如在一根针上雕出出一百种图案,是上佳的工艺品,但不能当兵其使用,所以说大打法才有效果。
狮权把这种大打法,叫做大抢攻。
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狮拳的打法就是大抢攻,大抢攻往往打得对方手忙脚乱,占尽先机。因为狮拳属于打烂架,打烂架就要烂着打,你打我也打,双方是拳对拳,腿对腿,看的就是谁把谁先揍趴下。
如果要细说打法,就是抢与寻二字,两者结合,就是抢寻与寻抢,似乎是两种打法。
(2)自由才能有效,在格斗时,全身都为格斗服务,在打袋时,全身都为打袋服务,在使用重器械练习搬力时,全身都为抬举重器械服务,就像运动员在赛跑时全身都为赛跑服务,跳高时全身都为跳高服务一样,有效就是只看重效果,不注重形式。
(3) 养练是狮拳的原则,舒适度是练习标准之一,因为狮拳属于游戏式练习,幼狮就是通过游戏来培养格斗能力的。因此,任何过于疼痛的,别扭的练功方式都是不合适的,而应该把练习转变成游戏,合理控制练功强度和时间,才能激发我们的练功兴趣。
强大的格斗能力从积累而来,这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几个时辰就练成高手那是武侠小说。狮拳不属于高级武学,打烂架而已,不必那么郑重其事。
练功如攒钱,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等攒到了一定程度,就有了一大笔功力,就能派上大用场。如果追求速成,练功强度太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时攒的不是功力,而是伤,早晚有陈伤复发的时候。
(4)格斗是一门总运动,任何运动的练法都可以汲取到格斗中,只要对格斗有用。不过要变通使用,使之更简单,高难就不是狮拳。
(5) 狮拳的打法,练法,功力增长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脾气、悟性各不相同。
(6) 任何练习和预演都在模仿实战,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实战。根据养练原则,不可能达到实战的那种强度。
(7) 饭后一个半小时内不得练功,否则有伤身体。
三、具体练法:
首先要明白三个定义——成力、成重、成速。
成力,是指身体某一姿势,或某一部位用力的大小,分为1——10成力。成重与成力相似,是指身体某一姿势,或某一部位用几成力拿得起来的重量,分为1——10成重。成速,是指身体某一姿势,或某一部位发力速度的快慢,分为1——10成速。
身体姿势的不同,部位的不同,所拥有的力量、速度是绝不相同的,差别很大,所以说成力、成重、成速只能针对身体某一姿势,或某一部位进行定义。
但无论是哪种姿势哪种部位,练习的最大强度,一般以以七八成重七八成力和七八成速为准,这是原则问题。
具体练法:
(1) 空打练习:空打练习的内容比打袋还丰富,什么打法都练。空打的速度和力量可大可小,可快可慢,慢到一定程度,就是热身空打,热身空打不一定非要功前练习,练功中也可以练习。空打什么都练,但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小出拳和耙子手了。
(2) 搬力练习:属于重器械练习,使用可调式重器械,随着搬力的增长逐步提高重量或次数。
(3) 打袋练习:既练抢法又练抢力,能达到对二者的自然整合。
(4) 实战式对打:包括双人对打,多人群打。还包括打手靶、腿靶练习,当然,这需要助手。
(5) 柔韧练习:拉长韧带的练习,以提高身体的柔韧度。
(6) 特技功练习:包括抗打功类,俯卧撑跳,铁砂掌等。
(7) 长短棍练习:包括长棍练习和短棍练习。
以上7类练功方法,其中1、2、3是必练内容,下面我只介绍几部分:
1、耙子手练习:
也称作耙子拳,车轮手,风车手,挂拳,凿拳等,是双臂依次向前划圆,用爪或拳进行击打的花式打法。
耙子手应用范围极广,善于打架斗殴者往往精于此道,正是打烂架的方法,往往把对手打得手忙脚乱。耙子手的打法自由,你怎么打都可以,应用时往往连撕带打,还可以转变为撕打,这时耙子手与拳打脚踢、撕扯、推搡、快摔等随意混合,既可以单打独斗,也可以用于群战。
耙子手变形手法极多,既擅长连击,也可以单击,既可以与其它技法混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耙子手打法多样:有用爪像车轮一样快速抢攻,辅以快速进退的步法与腿法的;有蹦高打的,方法是跳起抬一膝,然后握拳往下乱打;有左手爪右手拳的,用左手爪将对方的胳膊压下或扒开,然后用右拳打击;有抬一腿用另一腿往前蹦,以防对方出腿,然后用耙子手抢攻的;甚至有横着打,反着打的。
总之,怎么打都行。
具体练法:
首先练习小出拳。摆拳击姿势,然后左右快速出拳,小出拳的拳头并未完全伸出,而是用双肩快速松抖,感觉双肩用哪种方式松抖,可以快速出拳,而对自身的震动尤其是对头部的震动小,这是小抢力松抖。然后再用练习大抢力松抖,要感觉大抢力松抖和小抢力松抖的不同,大抢力身体拧转幅度大,并感觉用大抢力连击、单击、重击、连环重击等双肩不同的松抖方式。练习小出拳就是为了得到大抢感,然后把这种大抢感运用到各种大抢攻技法中。
小出拳对狮拳的大抢攻练习,至关重要,狮拳在空练、打袋、对打等练习前,练习中和练习后,都在不停地练习小出拳,就是为了得到大抢感。
此外还有小出腿,原理和小出拳相同,练法相似,抖法不太一样,快速练习小出腿会像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十分有趣,但不常用。
首先练习小出拳,得到大抢感,然后直接练习耙子手。
2、搬力练习:
属于重器械练习。
搬力练习的练法与器械,与健美、散打、拳击相同,只要合理,采取哪种标准都行,但练法不拘一格,以简单好玩为准。
3、打袋练习:
打袋练习既练打法又练打力,能达到对二者的自然整合。
与散打相同,但要求难度和强度降低,而自由性和实战性更强。
四、战术
战术:一般的战术就是进、退、绕、引、伏。
进:向前进军或进攻。
退:后退或撤退。
绕:行军时绕过某处,或进行绕击。绕击就是去抄敌人的后路或侧路,进行包抄。也可以在我军与正面敌人交火时,秘密抽出一部分部队或另派部队,去抄敌人的后路或侧路,形成两面夹击火力,也叫迂回,钳形攻势等。
引:引诱敌人进入埋伏圈,或者引诱敌人到歧途,让敌人扑空。引蛇出洞是为了打蛇,引诱的方法有多种,或者以溃败的方法,或者让敌人看到便宜,以为有机可乘等等。
伏:埋伏,伏击敌人。
这五种方法通常组合使用,比如绕进,退引,绕伏等等。
魏铁军:焊工,辽宁省建平县人
2013年5月14日改正完毕
魏铁军


1楼2016-07-05 14:29回复
    今天有点晚了,明晚再来拜读。


    IP属地:广东2楼2016-07-06 03: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