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吧 关注:430贴子:4,634
  • 7回复贴,共1

“渤海”为号由来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迄今为止,关于大祚荣政权之所以改称为“渤海”的问题,中外学者们虽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也不乏卓有见地的推论和富有价值的探究,但作为问题实质部分即唐玄宗为什么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问题依然未能出现令人信服的诠释。本文试图在前贤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探赜索引,究其本末,以期获得学术意义上的突破。
2002年《欧亚学刊》第三辑上发表的马一虹论文《从唐、日本及新罗典籍中有关的称谓看三国对渤海的认识》,是一篇承前启后、颇有新意的重要论文,可以说是逐一批驳了既有诸家之说所存在的问题,既指出了金毓黻、刘振华、藤井贞干、吉田东吾以及王承礼等人所谓的“唐人或以‘靺鞨’二字发音与‘渤海’相近”或所谓“借用与靺鞨音近的古郡名之渤海为靺鞨之雅称”之类说法的不足为据,因为至今仍旧“无法确认”靺鞨与渤海二者间读音的“亲近性”;又指出了日野开三郎、西嶋定生、沙弗库诺夫以及王承礼、赵评春等人从“地理概念方面”所进行的解读同样“没能提供足够的令人信服的依据”,特别是对所谓的“渤海国号的名源,当是因东濒大海”即濒临渤海的说法进行了具体的批驳:“目前没有史料可以确证大祚荣时期渤海势力到达过渤海湾一带。”“实际上,唐王朝招降大祚荣,是出于解决其北方来自突厥的威胁,利用渤海从后方牵制突厥这一战略目的”,故其说“赖以成立的两点依据都失去了基础”而不能成立。
同时,该文还在评析诸家之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新见:鉴于“唐廷所封与渤海郡关系爵号均与郡望有关,”又考虑到“唐王朝绝对不希望这个新蕃国与高句丽再有任何的瓜葛,而且要从人们的意识中消除它与高句丽之间任何可能的关联。于是,唐王朝想到并选中了另一个高氏即汉代以来的名门高氏及其地望——渤海。通过将大祚荣政权与此高氏一体化,从而将实为唐之蕃国的渤海视作其内属地并广告天下”,其结论则是:“唐王朝册封大祚荣渤海郡王,的确与渤海高氏、与渤海郡望有关;但这只是唐王朝的一项政略,其目的在于利用渤海高氏、渤海郡望从对外宣传上切断大祚荣的政权与高句丽之间的关联。”
这确实是个相当新鲜的见解,即能够从渤海郡望的角度出发去探究同一命题而给予问题的破解提供了新的重要思路,应该说是富有价值的探索;不过,马氏和以往推论同一命题的许多学者一样,由于忽略或回避了唐朝之所以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即为什么没有按照大祚荣政权自称的“国号”以及由此产生的“王号”来进行册封,当然也就同样不可能对渤海国之为何称作“渤海”的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为什么说“没有按照大祚荣政权自称的“国号”以及由此产生的“王号”来进行册封”的问题就成了唐朝之所以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最为重要的前提呢?因为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表里、互为因果,如果不能对前者作出正确诠释,也就难以正确地破解后一个问题。这就是说,只有搞清楚唐王朝之不肯按照大祚荣政权自称的“国号”以及由此产生的“王号”进行册封的历史背景,才能够有的放矢、顺藤摸瓜式地破解其不得不舍此而必须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原因,所以,它也就成为了破解“渤海”为号这一命题的关键和要害。


IP属地:山东1楼2016-07-01 13:11回复
    不错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4-05 16:38
    回复
      像唐朝的满族政权,怎么到了明朝跟蒙古族一样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5-29 18:33
      回复
        桂娄郡王、渤海郡王,还有震国


        IP属地:辽宁11楼2023-12-01 23:37
        回复
          当时很多国家把渤海国和高句丽混为一谈
          而渤海国也乐于用高句丽、扶余作为自己的正职遗产来达到自己的利益诉求


          IP属地:辽宁18楼2024-02-04 03:21
          回复
            支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6-16 1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