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高腔吧 关注:38贴子:1,635
  • 2回复贴,共1

愿燃余火照高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愿燃余火照高腔
“要传承岳西高腔,最关键是培养新人。前不久,岳西县两位73岁高龄的民间艺人王琦福和蒋小送,同时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西高腔的代表性传承人。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从青丝到白头,王琦福和蒋小送在民间艺术的土壤上,为戏曲“活化石”岳西高腔的传承作出重要贡:岳西高腔 ,1986年 ,班社 ,田头乡 ,昆腔
  “要传承岳西高腔,最关键是培养新人。我愿用余生全部精力传授新人。 ”岳西高腔老艺人王琦福激动地说。前不久,岳西县两位73岁高龄的民间艺人王琦福和蒋小送,同时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西高腔的代表性传承人。
  王琦福出生于岳西县五河镇一个乡土文人世家,自幼工诗文,喜高腔。 1952年开始师从著名高腔艺人储遂怀学习岳西高腔,多次参加省、地、市会演、调演,所演剧目有《香球记·姜碧钓鱼》等数十出。上世纪60年代后,王琦福回乡务农,长期从事民间高腔演艺和传承活动,成为当地影响很大的知名高腔艺人。王琦福主工生行,其表演身段规范,台风儒雅,举止飘逸,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演唱嗓音洪亮,气息充沛,韵味悠长,古朴率真。
  蒋小送出生于岳西县田头乡,自幼耳濡目染,喜唱高腔。 1953年进入田头高腔班,师从著名高腔艺人蒋焕南,主工生行,兼演旦,后成为当地较有影响的高腔艺人,所唱曲目有《玉簪记·挂幡》等数十出。1986年,参加《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的唱腔采集录音,有《锦上花·回宫》等多首唱腔入编。蒋小送较系统地承袭了岳西高腔的表演艺术,表演朴实无华,台风稳健,身段指法规范,举止端庄,刻画人物个性鲜明,演唱曲目众多,唱腔韵味悠长,感染力强,深得同行及观众称道。
  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从青丝到白头,王琦福和蒋小送在民间艺术的土壤上,为戏曲“活化石”岳西高腔的传承作出重要贡献。当得悉自己成为岳西高腔代表性传承人时,两位古稀老人百感交集。
  “2002年,全县庆祝十六大民间文艺会演时,我们还组织一班老艺人表演了一段高腔戏,产生不小轰动。几年过去了,那一班老人就‘走’了3个!老艺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又很少有人喜欢习唱,这才是高腔传承中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传承高腔,必须从传承新人入手,越快越好!”王琦福对岳西高腔的现状,怀着深深的忧虑。“现在最困难的是年轻人不愿学高腔,只要有人愿意学,我愿意尽最大努力去教,我不能看着高腔失传。”蒋小送说。
  岳西县近年来为保护传承岳西高腔,作出许多积极努力,包括对高腔生存现状进行深入普查,对部分民间班社进行必要扶持和指导,组织部分舞台演出等。今年,岳西高腔保护艺术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但总体看来,岳西高腔保护传承工作只是刚刚起步。针对当前如何传承新人保护高腔,王琦福和蒋小送提出四条建议:尽快组建小型专业高腔剧团;做好传承工作,组织老艺人和专业人士来传授新人;强化宣传,营造浓厚的高腔保护氛围;多扶持民间班社的演出活动。
  链接:岳西高腔属地方古老剧种,是明万历年间风靡全国的古青阳腔遗脉,而青阳腔当时与昆腔齐名,人称“时调青昆”。岳西高腔的形成有300多年历史,史载,明末清初由文人商儒将青阳腔传入岳西,由乡士集中在私塾教习高腔,并组班结社,活跃于民众之中。至清光绪年间,青阳腔全面融入境内各民间灯会,与本土民俗文化相结合,孕育成岳西高腔。虽是青阳腔遗脉,但岳西高腔的戏曲文学、音乐、表演形式等自成体系,风格独特,对中国戏曲的变革与发展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舒寒冰 陈泽琦)


1楼2016-06-30 08:55回复
    赞👍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1-12 10:40
    回复
      传承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1-17 06: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