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痕”是每一位油画家习以为常都碰到过的偶然效果,也往往在继续的绘画过程中被作为一种失误的痕迹而涂抹、覆盖、破坏掉。对我而言,画面上流痕的运用,是我在改换题材的创作过程中,将错就错保留下来并强化运用的一种方法。当我关注这种技法之时,才发现有很多作者都曾有意或无意地运用过。它可以算是一种偶然的痕迹。对于一些类似的偶然痕迹比如“渍墨”、“渍水”等,王伯敏先生这么解释:“它的效果之所以产生水墨画的韵味,正是因为墨迹渗出了线外,有余不嫌多余,因而反倒为物象增添了风采,使它因此有了余韵,有它没它是大不一样的。”在西方,波洛克将画布平铺地面,围着它打转,把颜料滴、洒、泼在画布上,让密布画面的线条创造出一种暧昧的空间。
在学习、借鉴艺术前辈的理论基础上,以一个画家的角度,结合自己“流痕”在船厂题材上的运用,尝试着总结了以下一些它的运用方式、效果和有关特性。
在学习、借鉴艺术前辈的理论基础上,以一个画家的角度,结合自己“流痕”在船厂题材上的运用,尝试着总结了以下一些它的运用方式、效果和有关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