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个学姐的良心之作,不只是怀旧
我的高中是一所封闭学校,规模很小,完全上不了台面。学生住宿楼只有一栋,男女混住。所以还未到开学,就听说一中住校又多难。每年迎新生就能看到全家老小背着铺盖奔走在宿舍楼里厮杀,到晚了必定要自寻出路。宿舍楼前有一片古老的花园,说是花园,只不过是几个小花坛,偶尔下雨天扭动在路上又长又粗的蚯蚓勉强证明了这片土地的古老生态。食堂不必说,大家没有零花钱了,才会有人进去吃几顿回了无数次锅的回锅肉。就是在这所我每天上课桌子脚顶着讲台,吃了无数粉笔灰的学校,我度过了宝贵的三年。我们这群学生没有一个人不对这里深恶痛绝,但不记得听多少人说起过想要重回高中,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狗屁情怀吧。我们怀念以前不能接受的一切,包括那个曾经嘴里心里埋怨过无数次的某校长。
校长是一个固执的老头,眉头皱的很深,很少笑。三年以来,从未穿过黑色以外的衣服。声音大的不像话,他一说话,方圆几百里外的人都能听到。我多次猜想过他是不是学过男高音,当然,他不大可能会唱歌,难以想象他拿话筒唱歌的样子。他的出镜率甚至要高过我的体育老师,我可以肯定得说我们看见校长的次数远超过其他学校的学生。
在普通班,我们都像一群野马,鞭子抽得越厉害,我们闹腾地越凶。一切学校不容许的行为,对我们来说都是值得尝试的英雄行为。在我们心里,我们就是一群不知道怎么就考进了这所重点高中的学渣。而在快班,几乎所有好学生自认聪明,绝不肯埋头学习。有意思的是,我们那个强势地校长始终坚信这届学生会创造这个学校升学率的新纪录(至今我都不知道他的这个判断从何而来),因为这个判断我们遭到了这个学校有史以来最严厉的管理。
大体来说,一个班总会分为三种学生:优秀生、差生和中等生。这几乎是每个高中老师的划分方式。当然,在我们眼里,“优秀生”和“差生”这两个词存在的意义只与每天早上该抄谁的作业有关。所有的同学只有“兄弟”、“喜欢的某某”和“学生甲”之分。高一的时候,学校老师外出学习,回来就搞了一场大改革。一个班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这个学习小组真的有用的话,那就是创造了好多对“可歌可泣”的小情侣。上课面对面地学习,还能做到专心听课的,除了同桌太丑,不忍直视;就是心有所属,不为所动。迅速班里展开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校长这个斗士就展开了坚决打压的攻势。五十几岁的老校长不定期地在学校各处检查,一旦发现有男生和女生坐在一起吃饭,下雨天同撑一把伞,立刻抓到他的办公室训话。这绝不是反对男女之间正常的交往,凭借他敏锐的眼光,三年以来,从无冤假错案。不过恋爱这种事怎么可能被禁止,这些情圣们生生不息地生长,丝毫不害怕可能导致的后果。因此这场战役,校长完败。
鲁迅在课桌上刻“早”,学校在制度上刻“早”。据班主任老李所说,班里学生迟到个数直接与老师工资挂钩。这一招十分高明,事实证明,班主任的威力还要大过校长。迟到被抓住似乎比谈恋爱被抓住更可怕。可怜的是我们成为这个食物链的最低层,洗漱时间从开始的半小时,缩减到十分钟。但其实校长要比我们辛苦的多。北方的冬天凌晨,气温降到零下二十七八度,我们的校长裹得严严实实六点一十准时站在校门口逮捕迟到的同学,一旦抓住要班主任腆着老脸下去领回来,那种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打击使得班主任不得不拿某同学出气。制度是死的而我们很机智。我们的宗旨是与其迟到被抓,不如干脆请假——还是算了,早点起床吧,大不了在学校吃早餐。
请不要小看在学校吃早餐的问题,一不小心,你将会成为每周国旗下受到“表扬”的人物。学校明确规定,零食只许在超市吃完,不许带到教室。我也不知道这项制度存在的理由,也许是零食的味道太大,怕伤害到授课老师吧。所以,在我们学校,外国高中最大的优点就是连上课都可以光明正大地吃零食,这个传言我们都选择相信。但是事实证明,脑力劳动者消化速度远快于体力劳动者。于是,一到下课,超市是除厕所外最火爆的地方,只要老师一声令下,子弹一样窜出去十几个人。兵分两路,前方都有一场厮杀等着这些奥运健儿们。如果你比较娇小那你就要跑的快,如果你跑不快,那就要人缘好(让别人代买)。不过如果你有胆量,敢逃课待在超市,这些就不用谈了。火腿肠是冬天超市里卖的最火的食品,袖子里一缩就可以小心翼翼地拿到教室。讲究地吃法是用纸把火腿肠包起来,放在暖气上,等到下课就可以吃到暖烘烘的热肠,这也算是我们的独创吃法。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为了掩饰香肠的气味,我们班的窗户一直是洞开的,为了食物,我们忽视严寒。所以我们把坐在窗户跟前,为了保护大家而牺牲自己的同学,称为“二十一世纪拯救人类的英雄”。到了夏天,短袖难以让我们偷运零食,穿带帽衫的人又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如果帽子足够大,甚至可以带上来几个小面包,一早上的伙食就有了着落。但这样周密的行动,经常漏洞百出。校长会在中午午休时间,在教学楼溜达,不要以为放学了制度就不存在了,这样思考的偷运客总是被一网打尽。因此每周升旗结束,总会有因为吃零食被校长通报批评的倒霉蛋。每到这样的时刻,下面站着的同学就发出阵阵哄笑,宣布处罚结果后,总会有人使劲鼓掌。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恶意,仅仅是觉得好玩儿,就像你的好哥们儿上课突然被点起来回答问题,你表现的就像自己中了彩蛋一样。不过到了高三,校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和校长斗智斗勇的日子过得很快,我们在事无巨细的制度下混的如鱼得水。到了高三,我们不知道是长大了还是妥协了,高考这个概念被无限放大。曾经轰轰烈烈的小情侣都扛不住心里压力,多数都分手了。不用老师提醒,我们都在心里刻了“早”。快班和普通班在我们心里变得重要起来,我们这群不知愁的少年心里暗暗地有了心气。当我们变得在乎,规则貌似不再成为束缚我们的笼子,“带着镣铐跳舞”似乎很轻松。这主要得益于校长设立的竞争体系。每次考试总会进行一次班级微调,这对于普通班的同学是一次近乎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对于快班的同学来说,是一条时刻叫嚣的鞭子。在年少的不甘心下,我们的成绩开始提高。也是在这一年,我们才知道看起来像铁一样坚硬的校长也会生病。他去大城市治病期间,学校里有一个他得了绝症的传言,多数人很麻木,还有人很开心 。善良这个东西,会很容易的被麻木和无知打败。很快校长回来了,并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高三教学楼的对面,谣言不攻自破。
天气热得不像话,很多人屁股流汗,开始站着上课,高考临近。
高中的最后一天,照样没人撕书,因为没有人敢乱扔垃圾。但是口号喊得很疯狂:老X,我们爱你!也不知道谁开的头,朝着对面面无表情的校长喊了一声:X校长,我们爱你!接着整栋楼开始轰动,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和校长平等地进行过一场对话。然而校长没有理我们,推门躲进了办公室。下午是毕业典礼和最后一次高考动员大会,校长照例发表了演讲。他依然坚信我们可以创造辉煌,最后他说:"同学们,今天早上你们对我说的话,我当时无法回答。现在我想告诉你们:同学们,我也爱你们!"从未见过校长煽情的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哭得一塌糊涂。直到现在,我可以确定地说,没有一个人在那天早上说的爱是真的,但是校长下午说的爱绝对是真的。
并不是所有故事都有一个好结局,我们这届学生的升学率不过尔尔,预想中的奇迹没有发生。知道这个消息的我们都开始担心校长的病,我们开始理解他的苦心之后,也就各奔东西了。上了大学一年后,看到朋友圈刷屏的一个新闻:校长把学校食堂分为男女各一半,下面的评论一律表示难以理解。突然想起老李评价校长的名句:全校的老师都唱红脸,留校长一个人唱黑脸。校长用一个五十岁顽固老人的思维管理学校,也用一颗五十岁老人的心爱我们。
我的高中是一所封闭学校,规模很小,完全上不了台面。学生住宿楼只有一栋,男女混住。所以还未到开学,就听说一中住校又多难。每年迎新生就能看到全家老小背着铺盖奔走在宿舍楼里厮杀,到晚了必定要自寻出路。宿舍楼前有一片古老的花园,说是花园,只不过是几个小花坛,偶尔下雨天扭动在路上又长又粗的蚯蚓勉强证明了这片土地的古老生态。食堂不必说,大家没有零花钱了,才会有人进去吃几顿回了无数次锅的回锅肉。就是在这所我每天上课桌子脚顶着讲台,吃了无数粉笔灰的学校,我度过了宝贵的三年。我们这群学生没有一个人不对这里深恶痛绝,但不记得听多少人说起过想要重回高中,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狗屁情怀吧。我们怀念以前不能接受的一切,包括那个曾经嘴里心里埋怨过无数次的某校长。
校长是一个固执的老头,眉头皱的很深,很少笑。三年以来,从未穿过黑色以外的衣服。声音大的不像话,他一说话,方圆几百里外的人都能听到。我多次猜想过他是不是学过男高音,当然,他不大可能会唱歌,难以想象他拿话筒唱歌的样子。他的出镜率甚至要高过我的体育老师,我可以肯定得说我们看见校长的次数远超过其他学校的学生。
在普通班,我们都像一群野马,鞭子抽得越厉害,我们闹腾地越凶。一切学校不容许的行为,对我们来说都是值得尝试的英雄行为。在我们心里,我们就是一群不知道怎么就考进了这所重点高中的学渣。而在快班,几乎所有好学生自认聪明,绝不肯埋头学习。有意思的是,我们那个强势地校长始终坚信这届学生会创造这个学校升学率的新纪录(至今我都不知道他的这个判断从何而来),因为这个判断我们遭到了这个学校有史以来最严厉的管理。
大体来说,一个班总会分为三种学生:优秀生、差生和中等生。这几乎是每个高中老师的划分方式。当然,在我们眼里,“优秀生”和“差生”这两个词存在的意义只与每天早上该抄谁的作业有关。所有的同学只有“兄弟”、“喜欢的某某”和“学生甲”之分。高一的时候,学校老师外出学习,回来就搞了一场大改革。一个班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这个学习小组真的有用的话,那就是创造了好多对“可歌可泣”的小情侣。上课面对面地学习,还能做到专心听课的,除了同桌太丑,不忍直视;就是心有所属,不为所动。迅速班里展开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校长这个斗士就展开了坚决打压的攻势。五十几岁的老校长不定期地在学校各处检查,一旦发现有男生和女生坐在一起吃饭,下雨天同撑一把伞,立刻抓到他的办公室训话。这绝不是反对男女之间正常的交往,凭借他敏锐的眼光,三年以来,从无冤假错案。不过恋爱这种事怎么可能被禁止,这些情圣们生生不息地生长,丝毫不害怕可能导致的后果。因此这场战役,校长完败。
鲁迅在课桌上刻“早”,学校在制度上刻“早”。据班主任老李所说,班里学生迟到个数直接与老师工资挂钩。这一招十分高明,事实证明,班主任的威力还要大过校长。迟到被抓住似乎比谈恋爱被抓住更可怕。可怜的是我们成为这个食物链的最低层,洗漱时间从开始的半小时,缩减到十分钟。但其实校长要比我们辛苦的多。北方的冬天凌晨,气温降到零下二十七八度,我们的校长裹得严严实实六点一十准时站在校门口逮捕迟到的同学,一旦抓住要班主任腆着老脸下去领回来,那种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打击使得班主任不得不拿某同学出气。制度是死的而我们很机智。我们的宗旨是与其迟到被抓,不如干脆请假——还是算了,早点起床吧,大不了在学校吃早餐。
请不要小看在学校吃早餐的问题,一不小心,你将会成为每周国旗下受到“表扬”的人物。学校明确规定,零食只许在超市吃完,不许带到教室。我也不知道这项制度存在的理由,也许是零食的味道太大,怕伤害到授课老师吧。所以,在我们学校,外国高中最大的优点就是连上课都可以光明正大地吃零食,这个传言我们都选择相信。但是事实证明,脑力劳动者消化速度远快于体力劳动者。于是,一到下课,超市是除厕所外最火爆的地方,只要老师一声令下,子弹一样窜出去十几个人。兵分两路,前方都有一场厮杀等着这些奥运健儿们。如果你比较娇小那你就要跑的快,如果你跑不快,那就要人缘好(让别人代买)。不过如果你有胆量,敢逃课待在超市,这些就不用谈了。火腿肠是冬天超市里卖的最火的食品,袖子里一缩就可以小心翼翼地拿到教室。讲究地吃法是用纸把火腿肠包起来,放在暖气上,等到下课就可以吃到暖烘烘的热肠,这也算是我们的独创吃法。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为了掩饰香肠的气味,我们班的窗户一直是洞开的,为了食物,我们忽视严寒。所以我们把坐在窗户跟前,为了保护大家而牺牲自己的同学,称为“二十一世纪拯救人类的英雄”。到了夏天,短袖难以让我们偷运零食,穿带帽衫的人又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如果帽子足够大,甚至可以带上来几个小面包,一早上的伙食就有了着落。但这样周密的行动,经常漏洞百出。校长会在中午午休时间,在教学楼溜达,不要以为放学了制度就不存在了,这样思考的偷运客总是被一网打尽。因此每周升旗结束,总会有因为吃零食被校长通报批评的倒霉蛋。每到这样的时刻,下面站着的同学就发出阵阵哄笑,宣布处罚结果后,总会有人使劲鼓掌。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恶意,仅仅是觉得好玩儿,就像你的好哥们儿上课突然被点起来回答问题,你表现的就像自己中了彩蛋一样。不过到了高三,校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和校长斗智斗勇的日子过得很快,我们在事无巨细的制度下混的如鱼得水。到了高三,我们不知道是长大了还是妥协了,高考这个概念被无限放大。曾经轰轰烈烈的小情侣都扛不住心里压力,多数都分手了。不用老师提醒,我们都在心里刻了“早”。快班和普通班在我们心里变得重要起来,我们这群不知愁的少年心里暗暗地有了心气。当我们变得在乎,规则貌似不再成为束缚我们的笼子,“带着镣铐跳舞”似乎很轻松。这主要得益于校长设立的竞争体系。每次考试总会进行一次班级微调,这对于普通班的同学是一次近乎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对于快班的同学来说,是一条时刻叫嚣的鞭子。在年少的不甘心下,我们的成绩开始提高。也是在这一年,我们才知道看起来像铁一样坚硬的校长也会生病。他去大城市治病期间,学校里有一个他得了绝症的传言,多数人很麻木,还有人很开心 。善良这个东西,会很容易的被麻木和无知打败。很快校长回来了,并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高三教学楼的对面,谣言不攻自破。
天气热得不像话,很多人屁股流汗,开始站着上课,高考临近。
高中的最后一天,照样没人撕书,因为没有人敢乱扔垃圾。但是口号喊得很疯狂:老X,我们爱你!也不知道谁开的头,朝着对面面无表情的校长喊了一声:X校长,我们爱你!接着整栋楼开始轰动,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和校长平等地进行过一场对话。然而校长没有理我们,推门躲进了办公室。下午是毕业典礼和最后一次高考动员大会,校长照例发表了演讲。他依然坚信我们可以创造辉煌,最后他说:"同学们,今天早上你们对我说的话,我当时无法回答。现在我想告诉你们:同学们,我也爱你们!"从未见过校长煽情的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哭得一塌糊涂。直到现在,我可以确定地说,没有一个人在那天早上说的爱是真的,但是校长下午说的爱绝对是真的。
并不是所有故事都有一个好结局,我们这届学生的升学率不过尔尔,预想中的奇迹没有发生。知道这个消息的我们都开始担心校长的病,我们开始理解他的苦心之后,也就各奔东西了。上了大学一年后,看到朋友圈刷屏的一个新闻:校长把学校食堂分为男女各一半,下面的评论一律表示难以理解。突然想起老李评价校长的名句:全校的老师都唱红脸,留校长一个人唱黑脸。校长用一个五十岁顽固老人的思维管理学校,也用一颗五十岁老人的心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