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吧 关注:7,748贴子:96,294
  • 12回复贴,共1

夏朝与古代昆仑山找到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夏朝与古代昆仑山已经找到,你不得不信,绝对真实。
  若干年前,夏朝的帖子很火,论及夏朝,也纷如聚诉。本人遂潜心研究,于去年著《禹贡》地理新解一文,彻解大禹治水与古代昆仑山位置,又反复论证,绝无可疑。今放置论坛,并放出狂语:"当今天下,看谁能推翻本人学说”。也欢迎有不同看法的人前来吐槽。本文所说合于《山海经》,看过本帖,相信你会知道《山海经》中的秘密。
  古老相传,华夏文明起于赤县神州,其方圆不足千里,有四海环之,地理中间隆起,正中有古代昆仑山,东部为神州,其西为西戎。有2—3条河向西流,5条河流入东海,其中主河为“逆河”(见《禹贡》),先秦诸子无一例外地称尧、舜时洪水为逆水。大禹治水的河为“逆河”。《禹贡》地理新解一文,所解地理,无一不合。今先对“流沙”、“南海”、“昆仑之丘”“黑水”、“弱水”等地理一一予以解释,这仅仅是《禹贡》地理新解一文的一个引子。《禹贡》地理新解一文,对大禹治水地理解释,其精准更会让你口呆目瞪。
  地名一:“流沙”:古代地理,东至于海,西被于流沙。“流沙”位于《禹贡》之西界。《山海经》中有许多“流沙”位置。它位于黄帝部落的西边,“流沙”西为三苗地界。“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山海经》卷11,《海内西经》)。钟山也就是现在江西石钟山,苏轼著有《石钟山记》,古今皆取钟山之音而名之。江西石钟山,分上钟山与下钟山,相隔千米,是一对双子山,《山海经》则称为母子山。“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人面而龙身……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瑶崖。”(《山海经》卷2,《西山经》)。人面而龙身为江西下钟山之形。


IP属地:浙江1楼2016-06-21 11:49回复
    地名二;古代“南海”,流沙南入于海,古代“南海”即古代鄱阳湖,本人于去年论证古代鄱阳湖即《禹贡》南海。今年3月海昏侯墓就有“南海”字样出土。汉代赣闽处有“南海国


    IP属地:浙江4楼2016-06-23 08:22
    收起回复
      《禹贡》“弱水”;“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弱水”为江西乐安江,在江西三清山西北,绕江西德兴露天铜磷矿,至于“合黎”,“合黎”即《山海经》中的“丑涂之水”(《山海经》卷2,《西山经》)。“馀波入于流沙”。“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IP属地:浙江9楼2016-06-29 12:04
      收起回复
         定位古代昆仑山;古来考古代昆仑山者不计其数,也有十几种不同说法,但无一与古代昆仑山真正相符。古昆仑山在哪里,来历争论不休。古昆仑山虽然在经书中罕有记载,但纬书中却多有记录,皆非汉使张骞所恶睹之昆仑。今考古代昆仑山为江西三清山,却无一不与古代记载吻合。
          论点一:河流;凡定古代昆仑山,第一条件是必须有4-5条河出其四维。并且有2-3条河是向西的。一条入于“南海”,1-2条入于“丑涂之水”或“流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西的河流本就不多。江西三清山的西部,就有2-3条河是向西的。一条,江西信江,入于本人所定的“南海”(即鄱阳湖)。二,江西乐安江与昌江,乐安江为《山海经》与《禹贡》“ 弱水”。


        IP属地:浙江10楼2016-06-29 19:43
        收起回复
          定位古代昆仑山;古代昆仑山为三清山
            论点二:形;古代昆仑山有三层,三清山也有三层:基层为花岗岩石柱风化剥蚀的形成山体;第二层为花岗岩石柱隆起层,花岗岩石柱因风化剥蚀,形成直插地下数里的为石柱林,“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河图括地象》)“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淮南子·地形训》)二层山势是东、南、西三面陡峻,三面“非仁弈莫能上冈之岩”惟北面山势平缓能上,“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淮南子·地形训》);三清山中间再隆起,形成“隆中隆”。中间主峰玉京峰与西北玉虚、玉华二峰鼎立,拔地而起,为三清山第三层。“上有三角,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海内十洲记》)


          IP属地:浙江13楼2016-06-30 14:14
          收起回复
             定位古代昆仑山;古代昆仑山为三清山
              论点三;“昆仑山有五色水,赤水之气,上蒸为霞而赫然。”(《河图括地象》)“南望昆仑,其气魂魂。”为三清山的云雾奇观。


            IP属地:浙江14楼2016-07-01 21:37
            回复
               定位古代昆仑山;古代昆仑山为三清山
                论点四;古代昆仑山西北“弱水”所环有噬火之山,投掷则燃。三清山下的乐安江所环为德兴露天铜磷矿


              IP属地:浙江15楼2016-07-01 21:37
              收起回复
                 定位古代昆仑山;古代昆仑山为三清山
                  论点五;“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共工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方向也即今良渚一带。良渚遗址有许多台形建筑。


                IP属地:浙江16楼2016-07-01 21:38
                收起回复
                  定位古代昆仑山;古代昆仑山为三清山
                    论点6;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白水东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市绕之。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偏域也。”(《河图括地象》)故古昆仑山位置在《禹贡》地域的中部,地势最高位置。在江西、浙江交界处,受古代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隆起,三清山在我国东南隅的正中间,也是此地最高峰


                  IP属地:浙江17楼2016-07-01 21:38
                  回复
                    华夏探源,无非是明确一座山、一条河。山就是古代昆仑山,华夏文明源头就是古代昆仑山周围,是一个以昆仑山为中心的区域。河出昆仑,古代文明又是围绕“河”为中心,此河古代称“逆河”。但把此“河”解为黄河,那么古代昆仑山就变成现在的昆仑山,华夏起源地就无限扩大,且地理环境与古代记载完全不符,华夏文明就无从考证。


                    IP属地:浙江44楼2016-08-01 21:48
                    收起回复
                      《山海经》中有千奇百怪的各种神,有‘使四鸟’、‘驱四曽’、‘操二蛇’等人群,理解起来,有点摸不着头脑。种种写法语言不似古代中土手法,疑其为古代长江以南的楚越人所录,记载的是长江以南的山川地仰貌。千奇百怪的各种神,不是我们普通理解的神或动物,而是一种象形的地貌特征。‘使四鸟’等或为人群或为职业。还有按食谷食粟等区分种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6-10-04 06:51
                      回复
                        古代‘崇山’,‘放欢头至于崇山,以变南蛮’。蛮,闽也。古代‘崇山’,也就是现在武夷山脉,福建崇安是江西与福建分界地,古代有南方安定之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6-11-06 02:05
                        回复
                          《山海经》之中山经所在,当为华夏之源,然历来谓中山经就位于五藏山经之正中,其实大缪,中山经在整个山经中,是非常偏东与偏南的。东山经走向为南北走向,西山经为东西走向,延绵几千里。南山经东西向,而北山经向东过程后,明显又向北上了,为南北分界之秦岭。所以,华夏起源在东南。哈哈哈哈!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7-03-07 19: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