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古琴吧 关注:246贴子:816
  • 1回复贴,共1

【今日头条】品茗赏曲深圳凤凰茶馆与王悠荻古琴工作室古琴课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日头条】品茗赏曲深圳凤凰茶馆与王悠荻古琴工作室联合开设古琴课程 (2016-06-20 19:05:00)[编辑][删除]转载▼
分类: 深圳古琴
品茗赏曲,深圳凤凰茶馆与王悠荻古琴工作室联合开设古琴课程啦2016-06-20 14:16
青烟袅袅,古琴悠悠,一室馨香,馥郁、雅致。6月18日,一场传扬中国古琴艺术的雅集活动在深圳凤凰茶馆举办。青年古琴演奏家王悠荻对经典古曲的精湛演奏,让许多慕名而来的琴友近距离地接触到古琴这一古老的艺术,充分感受了古琴这一中国艺术瑰宝的魅力。

王悠荻老师在个人出版的古琴专辑上给琴友签名留念
品茗听琴 茶馆赏雅韵
在王悠荻轻拨琴弦的那一刻,在场所有人似乎都屏住了呼吸,茶馆雅室内惟有琴音缓缓流淌,古琴的音色非常干净,音质幽静古朴,一首首流传下来的古曲,或苍凉豪放,或委婉哀怨,或宁静悠远,或激昂雄浑……以至于琴声结束时,在场的每个人脸上都显现出意犹未尽。
据悉,此次活动是由王悠荻古琴工作室与凤凰茶馆联合举办的,旨在为琴友们带来优雅、富有禅意的环境的同时,开设《琴学初境》等课程,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入手,以时间为轴,让对古琴有兴趣的朋友了解古琴的历史、构造、传承及学会弹奏琴曲。工作室集教学、演出为一体,旨在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普及、传承、发扬中国古琴文化精髓。“我们古琴工作室成立於2013年,覆蓋香港、深圳兩地。从茶道到古琴,从艺术到生活,我们致力于促进深港两地琴人的交流和沟通,让古琴艺术、古琴文化在一个没有地域分界的环境中得到更好地传播和发扬。”王悠荻表示。
这一次古琴雅集活动,还吸引了来自广州、香港等地的古琴爱好者。他们不远千里,只为在这里与古琴来一次灵魂的交集。市民张先生便是其中一位,他记得有一篇叫《琴韵人生》的文章中写道:“友人远去,弹一曲《阳关三叠》权作赠别;故人渺远,弹一曲《忆故人》以寄相思;与好友饮,趁逸兴弹《醉渔唱晚》;当明月夜,静抚一曲《良宵引》;秋高气爽鸿鹄南飞,弹个《平沙落雁》聊抒胸怀……” 在他看来,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都很浮躁,听听古琴、弹弹古琴可以调节一下心态,使心灵回归宁静平和,“有时候,我们需要慢下来。”

古朴典雅的雅集会场
古琴界后起之秀 创立工作室不忘初心
工作室负责人王悠荻今年26岁,却已经学习了十余年古琴,先后师承龚一、赵家珍,谢俊仁等琴家,以其全面的传统功底,独特的文人气质,成为古琴界后起的佼佼者。谈及古琴对自己的意义,王悠荻告诉记者,“我是从2000年受龚一老师启蒙开始学习古琴。古琴对我来说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通过古琴让我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也深深感觉到把古琴艺术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一辈人的责任。”
习琴生涯中,王悠荻拿奖无数,但让她最印象深刻的一次却是2009年,自己还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时,参加全国古琴大赛并且荣获青年专业组金奖的经历。“当时在古琴界初出茅庐的我,能够得到评委和专家的认可,是我莫大的荣幸!”
谈到最初创立工作室的设想,王悠荻告诉记者,自2013年开始组建工作时从事专业古琴教学,过程中自己也积累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创立工作室之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组织一个团队来从专业的角度推广古琴,让更多喜欢古琴的人能够有机会认识、接触古琴。由于我目前生活在香港,也在香港两所大学担任古琴教师,随着香港与深圳的联络日益密切,很自然也就有了在深圳做古琴教学的想法。”
在她看来,深圳有非常多的古琴爱好者,大家对古琴和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很多自己的理解。王悠荻非常喜欢深圳的古琴文化氛围,愿意更多地参与进来,为古琴文化在深圳推广和发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未来我希望能够一直把古琴工作室做下去,让更多的古琴爱好者能够接触并且喜爱古琴。”

香港著名古琴家谢俊仁博士演奏《梅花三弄》
立足深圳 向世界推广古琴文化
自2003年古琴艺术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古琴在国内外越来越热门。王悠荻认为,深圳作为中国对外开放交流的窗口城市,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艺术本身是无国界的。我们的古琴工作室将立足深圳,打造坚实基础,向国外推广古琴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并喜爱中国的古琴艺术。”
“很多人会把古筝当作古琴,其实,两者完全不同。”王悠荻告诉记者,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列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
古有“琴曲三千”之说,但流传至今并且琴人尚能弹奏的,有多少?“从历史上流传至今的琴谱来看,确实有“琴曲三千”之说,但目前经常为琴人弹奏的不过上百首。这其实是古琴传承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王悠荻向记者介绍道,古琴曲在文字上多以减字谱记谱,这种记谱方式与西方音乐的五线谱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完全标记每一个音符长度。因此即便是同一张减字谱在不同的琴人手中弹出的都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版本,这一个二次创作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打谱”。目前国内的古琴专业机构例如中国琴会都会经常组织打谱会,邀请各地琴人针对一些特定曲目打谱,并且交流各方心得。

观众们聚精会神地欣赏琴曲
融合深香两地文化 传播古琴独有魅力
在多年的习琴生涯中,王悠荻多次受邀参加古琴推广及演出活动,足迹遍及海内外各大城市和地区。2009年,在高希希执导的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三国》中成功担任古琴编配与演奏,该片目前已在海内外11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进一步扩大了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电视剧这种受众面更广的平台可以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听到古琴,传播古琴文化特有的魅力。”
王悠荻现居香港、深圳两地,致力于传承推广古琴文化。提及在香港的求学经历,王悠荻坦言,香港是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非常密切的城市,在香港求学之前自己一直在内地跟随龚一教授、赵家珍教授学习古琴演奏。到香港之后,在谢俊仁博士的教导下,她从一个更广的范围认识了古琴,尤其接触到许多关于古琴的英文文献,这是对自己知识水平的一个全面提高。香港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很浓厚,也需要跟内地保持长期的交流。“我希望工作室能够致力于促进深港两地琴人的交流和沟通,让古琴艺术、古琴文化在一个没有地域分界的环境中得到更好地传播和发扬。”
据介绍,目前王悠荻古琴工作室在深圳香港两地共有将近一百学员,绝大多数是一对一私教课程学员,以成年人为主,同时也有少部分儿童学员。王悠荻坦言,“大家能够花出很多的时间精力来学习古琴,每天练习古琴,本着就是对古琴的喜爱。做为老师,其实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正确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看着他们琴艺的一步步提高是我和工作室团队教师最大的欣慰。”

王悠荻古琴工作室初级班香港小学员现场献艺
恩师评价:
“悠荻2010年来演艺修读古琴硕士时,琴艺已非常娴熟,对传统大曲和内地新创作的琴曲均把握得很好,音乐表现力很强,对五线谱视奏的能力更是香港琴人望尘莫及。我很荣幸成为悠荻在演艺学院的老师。”——谢俊仁
王悠荻老师演奏古琴名曲《忆故人》
青年古琴演奏家 王悠荻简介
十一岁起受著名古琴大师龚一教授启蒙开始学习古琴。2009年5月,她在第二届全国古琴大赛中作为唯一获奖人荣获青年专业组金奖。她201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赵家珍教授。2012年取得香港演艺学院音乐硕士学位,师从香港著名古琴家谢俊仁博士,成为香港历史上首位古琴硕士。
在十多年的习琴生涯中,她亦积极传播与推广古琴艺术。2006年,负责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首届“国际古琴周”大型活动。2007年,录制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栏目,编配并演奏古曲《苏武牧羊》和《妆台秋思》。同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开幕式大型汇演中担任古琴演奏。2009年,在高希希执导的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三国》中成功担任古琴编配与演奏,该片目前已在海内外11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进一步扩大了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力和社会影响力。2011年至今,多次应邀参加香港、深圳、广州的各类文化演出活动,邀请单位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公园乐茶轩,香港竹韵小集,香港创乐团等等。
演奏之余,她更致力于深入探究古琴传统文化。撰写多篇论文,对古琴历史和传承发表自己的见解。
文章、图片来源:王悠荻古琴工作室


1楼2016-06-21 11:45回复
    k


    14楼2017-05-29 08: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