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丢一篇鉴赏。
秋思
堆枕香鬟侧。骤夜声、偏称画屏秋色。风碎串珠,润侵歌板,愁压眉窄。动罗箑清商,寸心低诉叙怨抑。映梦窗,零乱碧。待涨绿春深,落花香泛,料有断红流处,暗题相忆。
欢酌。檐花细滴。送故人、粉黛重饰。漏侵琼瑟。丁东敲断,弄晴月白。怕一曲、霓裳未终,催去骖凤翼。叹谢客、犹未识。漫瘦却东阳,灯前无梦到得。路隔重云雁北。
这是酬赠词。毛荷塘为括苍听雨阁的名姝求索梦窗小词,梦窗未见其阁其人,以想象笔墨而作之。发端“堆枕香鬟侧”句,想象明姝的听雨阁。“堆枕”一句,既然是名姝的小阁,就从名姝的形象着墨,写其卧于枕畔,香鬟侧堆的神态。“骤夜声”一韵,扣住“听雨”而写。“画屏”写小阁内景,“秋色”写小阁外景。“骤夜声”写夜雨突然降临,”偏称”二字,言小阁内最适宜听雨,此韵初步完成“听雨小阁”的叙述。“风碎串珠”二韵,杨铁夫云:“从雨绾合彼姝。”(《梦窗词选笺注》)既想象小阁内听风声雨声,雨如串串珍珠丁冬作响,又想象在听雨阁中,那名姝歌声悠扬,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那秋风吹拂着罗扇,那雨声润湿着歌声;歌中蕴含着凄清的旋律,如泣如诉,柔肠寸断,令人怨抑难平,使人双眉紧锁。此是以想象的笔法,正面描写听雨阁中姝女的歌声。“映梦窗,零乱碧”又以想象的手法,从侧面烘染名姝的听雨阁,言那淅沥的雨声,名姝凄婉的韵律,令梦窗倾倒。“碧”以色彩之幽然形容内心的感受,“零乱”形容方寸之乱。“待涨绿春深”一韵,化用红叶题诗的故事,想今后借此词能通款曲。一个“待”字,化用了时空的过渡。一个“料”字表推测之意,言将来春暮绿深,落花香溢之时,也许有机会能至听雨阁,遇见名姝抒一衷曲。
下片,“欢酌”以下,想象毛荷塘与名姝的交往——有欢聚有别离。“欢酌”一韵,写其欢聚饮酒。“檐花细滴”化用杜甫《醉时歌》“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写其欢聚在沉沉清夜之时,在檐内灯前之地在细雨淅沥之刻。“送故人”明点为毛荷塘送行。“粉黛重饰”写饯行时名姝重施脂粉,精心打扮而且在夜雨淅沥之时,此时钟漏滴答,琼瑟之声不绝于耳,那凄婉的乐声与淅沥的雨声交融,响彻云霄,一直到“月白”之时。“丁东敲断”既写雨声,又写乐声。“敲断”二字,很有表现力,写雨声、乐声交融敲击,使雨过天晴风清月白。这想象之语均不漏“雨”字,而且以乐声绾合着人事。紧接着一个转笔,写到“怕一曲、霓裳未终”一韵,言这样美妙的一首霓裳曲,怕尚未奏完,人就要远行了。这笔端带出多少惆怅。“催云骖凤翼”以“云”修饰马,极写骏马如飞,以“凤翼”的形象再次形容出行之速,一个“催”字,置于“云骖凤翼”前似言人之出行是“骖凤”所使,人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此加浓了人的留恋之情。“叹谢客、犹未识”一韵,杨铁夫云:“六字正通篇主脑”(《梦窗词选笺注》)“谢客”本指谢灵运,此代知毛荷塘,言毛氏现正如当年寄居在外的“谢客”一般,怕“霓裳未终”也必须出行了,其身为匆匆之过客这一点恐怕尚未认识罢。“漫瘦却东阳”一韵,转笔写到词人自己,说自己未到听雨阁,未见名姝,因此不会为其相思,更不会为其消瘦,即使路隔重云,远如雁北,自然做梦也不会梦到。“漫瘦却东阳”讲自己再瘦也不会像沈约那样,沈约是南朝吴兴武康人,多病,以瘦称。此处用此典,言自己不会因相思而瘦弱多病。“灯前”与“路隔”二句是倒装句。
此词构思巧妙,将未到之处,未见之景,未遇之人,以想象之法编织在一起,不仅设想见了阁内阁外之景,设想了人物的形态、活动(聚会弹琴唱歌,分别时奏曲饯行),而且将“听雨”二字一直贯穿始终,布局奇妙,脉络井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