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4件。两件长方形,长55厘米,宽约20厘米,分别浮雕双龙戏珠和太阳图案;两件长条形,长52厘米,宽10厘米。浮雕花瓶,内插牡丹,寓意平安富贵。
根据邵氏家族捐赠的邵厚幽堂志墓碑,参证藏在邵氏宗祠内的邵厚墓志铭、邵氏家族所藏家谱《邵氏房谱》,能详细了解到邵氏家族的渊源世系,为研究温州人口迁移提供了资料。据《邵氏房谱》记载:博陵郡永强下河滨邵氏第一世祖邵贺为南宋理宗淳甲辰年(1244)进士及第,祖居福建泉州赤岸,1246年任温州奉政大夫,后受封为忠义副使,任满寓居温州太平里。传至第六世邵厚,迁居龙湾山西丁川,为丁川之始祖。南宋温州户17万(万历《温州府志》卷五《食货·户口》),为人口迁入高峰时期。除由于朝廷南迁,大量皇室、贵族和避难民众跟随南迁入温州外,还有很多宗姓家族由福建往北迁入温州。民国《瑞安县志稿》卷五《氏族门》就曾记载大量姓氏由福建迁入瑞安的情况。《邵氏房谱》中还绘有邵厚遗像,对邵厚的生平记载更加详细:邵厚为次子,7岁丧父。曾当兵曹掾小吏。但又郁郁不乐,借病辞官,并自号“退庵”,以明心志。夫人叶氏寿弥七旬,卒于明正统壬戌年(1442)正月八日。
温州历史上曾出土过少量的两晋金银器和较多的宋代金银器,如1966年瑞安市仙岩慧光塔曾出土一批北宋金银器(现藏浙江省博物馆);1992年鹿城区人民路水仓组团曾出土一批南宋金银器(现藏温州博物馆)。但是,明代金银器的出土却极少。据文献记载,明代温州金银矿矿场较多,如《明史》卷一五八《轩传》载:“温、处有银场,洪武间课仅二千八百余两,永乐时增至八万二千两。”万历《温州府志》记载明弘治年间,泰顺有长尾坑、石门下坑、银场坑、洋望炉、茅坑炉等产银矿场。因此,邵氏家族捐赠的这批金银器不仅填补了温州博物馆馆藏明代金银器的空白,并且为研究明代温州矿冶业提供了实物资料。此外,这批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和具有明确家谱记载的金银器,还为我们研究明代温州妇女妆饰提供了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