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翼,潘文林
http://www.afwing.com/encyclopaedia/strange-planes-on-us-carriers.html
像我这么勤劳的转(shui)帖的已经不多了
原载雷曼军事网(rimnds.com)
美国现役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大家都比较熟悉:F/A-18“大黄蜂”以及F/A-18E/F“超级大黄蜂”、“鹰眼”、“海鹰”……但在美国海军的航母发展史上,也有不少装备时间不长,甚至只是偶尔一次上舰的“匆匆过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海军数十年来在航母技术、作战理念方面的探索与努力。
来自“香格里拉”的B-25轰炸机
1941年12月7日,在遭受珍珠港的奇耻大辱之后,美国决定在最短时间内寻求报复。当时有人提议,可以利用从航空母舰上起飞陆基轰炸机,对日本进行空袭。
陆地起飞训练的统计数据显示,只要风力合适,B-25B是可以从150米左右的跑道上起飞的。1942年2月3日,经过技术人员和试飞员的努力,有两架B-25成功从“大黄蜂”号航母上飞了起来,从技术上证明了该计划的可行性。
在队员们紧张训练的同时,工程人员也绞尽脑汁设法减轻飞机的重量。由于编队将进行低空飞行,所以不会有来自下面的战斗机威胁,因此而取消了机腹炮塔,这个举措减少了大约272千克的重量。为了增加航程,工程人员不仅增大了油箱容量,还在机舱和炸弹舱内增加了一些内部油箱。此外,还在飞机上放置了10个5加仑容积的油桶,起飞后加入主油箱。这样改装之后的B-25B将载有1141加仑燃料。为了防止当时处于高度机密状态的“诺顿”轰炸准具落入日本人手里,所有B-25B上的该装置都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低空瞄准装置。每架飞机携带4枚227千克炸弹,其中1枚燃烧弹、3枚高爆炸弹。为迷惑敌机,还在尾部增加了两根涂黑的木棍,其外形酷似12.7毫米机枪枪管。改装后的飞机起飞重量为14074千克。
1942年4月1日,16架B-25B及机组人员登上航空母舰,第二天上午便从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出发
担任此次任务的CV-8“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系“约克城”级航母三号舰。1942年4月1日,16架B-25B及机组人员登上航空母舰,第二天上午便从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出发。担任护航与支援的舰队包括CV-6“企业”号航空母舰、3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型巡洋舰、8艘驱逐舰,以及两艘补给舰。
B-25中型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
美军原打算在4月19日下午让轰炸机升空,但是,当他们达到距日本1300千米的海域时,就被日本的一艘巡逻船发现了。特混舰队不能继续前进,起飞时间也不能再延误了,否则整个行动计划有失败的危险。杜立特和陪同接应的威廉·哈尔西海军中将商量之后,决定提前起飞。全部B-25及其机组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一切准备。4月18日8时15分,杜立特第一个起飞。由于技术娴熟,他的飞机升空时还留下30米飞行甲板没有用上,他的成功对大家无疑是极大的鼓励。到9时21分,其余15架飞机也全部起飞。升空后的B-25陆续飞往日本,航程初期采取2到4架为一组,之后各自散开,贴近海面低空飞行以躲避日军雷达。6小时后,16架B-25于东京时间正午时分陆续飞抵日本上空,轰炸了东京、横滨、名古屋、神户等地的军事和工业目标。虽然一部分B-25遇上了防空炮火以及日机的追击拦截,却没有任何B-25被击落。完成任务后,大部分飞机在中国大陆迫降,只有一架飞到苏联,在机场降落。
此次执行任务的B-25每架搭载弹药还不足1吨,空袭东京只是一项象征性的任务。但是,此次轰炸的规模尽管不大,却是美国第一次将炸弹投放到日本国土上。
喷气式战斗机上舰先锋——P-80“流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和德国均开始将喷气式战斗机投入实战,但当时的航母却没有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可以使用。英国皇家海军率先打破这一局面。1945年12月3日,一架“吸血鬼”式喷气式战斗机在英国皇家海军“海洋”号轻型航空母舰上顺利完成了降落。为促使舰载飞机早日跨入喷气时代,美国海军在半年之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10个月之后,也进行了类似的飞行试验。
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一个独立军种,其作战装备自成体系。不过,由于没有航空母舰,其担负战场遮断、近距离支援等任务的作战飞机,例如F4U“海盗”、A-4“天鹰”、F/A-18“大黄蜂”以及EA-6B“徘徊者”等均部署在海军的航空母舰上。1946年秋季,海军陆战队的马里奥·卡尔少校驾驶一架改装过的P-80A“流星”战斗机,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位驾驶喷气式飞机降落在航母上的陆战队军官。
“富兰克林·罗斯福”号上的P-80
由于喷气式战斗机的起降速度大于以活塞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老式舰载机,因而需要较长的跑道或飞行甲板。比如美国海军的XFD-1喷气式舰载机首次从航母上起飞时的滑跑距离长达140米。选择“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进行喷气式战斗机试飞,不仅是因为该舰的飞行甲板较长,取得成功的把握较大,也表明美国海军决心将喷气式飞机配置在最新型的航空母舰上。该航母于1946年10月31日,搭载P-80A驶向了大海。当天,马里奥·卡尔做了4次甲板滑行起飞和若干次阻拦着舰。在11月11日,他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号上又驾机起降多次,包括弹射起飞。
P-80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号上起飞
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随后购买了50架单座P-80(海军编号为TO-1,后改称TV-1)和698架双座改型机(最初称为TO-2/TV-2,后改称T-33B),分别用作陆基的战斗机和教练机。不过,在P-80基础上衍生的军用飞机与美国海军的缘份还没有结束。尽管P-80无缘在航母上服役,但洛克希德公司与美国海军的渊源才刚刚开始。P-80“流星”战斗机在1948年以后改称F-80,是美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该机最大速度达810千米/小时。P-80系列飞机不仅是从基准型战斗机衍生出一系列飞机的典范,也成为洛克希德公司舰载飞机的滥觞。该公司后来还研发了S-3“北欧海盗”、F-35B/C“闪电”Ⅱ等舰载机。
http://www.afwing.com/encyclopaedia/strange-planes-on-us-carriers.html
像我这么勤劳的转(shui)帖的已经不多了
原载雷曼军事网(rimnds.com)
美国现役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大家都比较熟悉:F/A-18“大黄蜂”以及F/A-18E/F“超级大黄蜂”、“鹰眼”、“海鹰”……但在美国海军的航母发展史上,也有不少装备时间不长,甚至只是偶尔一次上舰的“匆匆过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海军数十年来在航母技术、作战理念方面的探索与努力。
来自“香格里拉”的B-25轰炸机
1941年12月7日,在遭受珍珠港的奇耻大辱之后,美国决定在最短时间内寻求报复。当时有人提议,可以利用从航空母舰上起飞陆基轰炸机,对日本进行空袭。
陆地起飞训练的统计数据显示,只要风力合适,B-25B是可以从150米左右的跑道上起飞的。1942年2月3日,经过技术人员和试飞员的努力,有两架B-25成功从“大黄蜂”号航母上飞了起来,从技术上证明了该计划的可行性。
在队员们紧张训练的同时,工程人员也绞尽脑汁设法减轻飞机的重量。由于编队将进行低空飞行,所以不会有来自下面的战斗机威胁,因此而取消了机腹炮塔,这个举措减少了大约272千克的重量。为了增加航程,工程人员不仅增大了油箱容量,还在机舱和炸弹舱内增加了一些内部油箱。此外,还在飞机上放置了10个5加仑容积的油桶,起飞后加入主油箱。这样改装之后的B-25B将载有1141加仑燃料。为了防止当时处于高度机密状态的“诺顿”轰炸准具落入日本人手里,所有B-25B上的该装置都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低空瞄准装置。每架飞机携带4枚227千克炸弹,其中1枚燃烧弹、3枚高爆炸弹。为迷惑敌机,还在尾部增加了两根涂黑的木棍,其外形酷似12.7毫米机枪枪管。改装后的飞机起飞重量为14074千克。
1942年4月1日,16架B-25B及机组人员登上航空母舰,第二天上午便从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出发
担任此次任务的CV-8“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系“约克城”级航母三号舰。1942年4月1日,16架B-25B及机组人员登上航空母舰,第二天上午便从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出发。担任护航与支援的舰队包括CV-6“企业”号航空母舰、3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型巡洋舰、8艘驱逐舰,以及两艘补给舰。
B-25中型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
美军原打算在4月19日下午让轰炸机升空,但是,当他们达到距日本1300千米的海域时,就被日本的一艘巡逻船发现了。特混舰队不能继续前进,起飞时间也不能再延误了,否则整个行动计划有失败的危险。杜立特和陪同接应的威廉·哈尔西海军中将商量之后,决定提前起飞。全部B-25及其机组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一切准备。4月18日8时15分,杜立特第一个起飞。由于技术娴熟,他的飞机升空时还留下30米飞行甲板没有用上,他的成功对大家无疑是极大的鼓励。到9时21分,其余15架飞机也全部起飞。升空后的B-25陆续飞往日本,航程初期采取2到4架为一组,之后各自散开,贴近海面低空飞行以躲避日军雷达。6小时后,16架B-25于东京时间正午时分陆续飞抵日本上空,轰炸了东京、横滨、名古屋、神户等地的军事和工业目标。虽然一部分B-25遇上了防空炮火以及日机的追击拦截,却没有任何B-25被击落。完成任务后,大部分飞机在中国大陆迫降,只有一架飞到苏联,在机场降落。
此次执行任务的B-25每架搭载弹药还不足1吨,空袭东京只是一项象征性的任务。但是,此次轰炸的规模尽管不大,却是美国第一次将炸弹投放到日本国土上。
喷气式战斗机上舰先锋——P-80“流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和德国均开始将喷气式战斗机投入实战,但当时的航母却没有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可以使用。英国皇家海军率先打破这一局面。1945年12月3日,一架“吸血鬼”式喷气式战斗机在英国皇家海军“海洋”号轻型航空母舰上顺利完成了降落。为促使舰载飞机早日跨入喷气时代,美国海军在半年之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10个月之后,也进行了类似的飞行试验。
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一个独立军种,其作战装备自成体系。不过,由于没有航空母舰,其担负战场遮断、近距离支援等任务的作战飞机,例如F4U“海盗”、A-4“天鹰”、F/A-18“大黄蜂”以及EA-6B“徘徊者”等均部署在海军的航空母舰上。1946年秋季,海军陆战队的马里奥·卡尔少校驾驶一架改装过的P-80A“流星”战斗机,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位驾驶喷气式飞机降落在航母上的陆战队军官。
“富兰克林·罗斯福”号上的P-80
由于喷气式战斗机的起降速度大于以活塞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老式舰载机,因而需要较长的跑道或飞行甲板。比如美国海军的XFD-1喷气式舰载机首次从航母上起飞时的滑跑距离长达140米。选择“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进行喷气式战斗机试飞,不仅是因为该舰的飞行甲板较长,取得成功的把握较大,也表明美国海军决心将喷气式飞机配置在最新型的航空母舰上。该航母于1946年10月31日,搭载P-80A驶向了大海。当天,马里奥·卡尔做了4次甲板滑行起飞和若干次阻拦着舰。在11月11日,他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号上又驾机起降多次,包括弹射起飞。
P-80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号上起飞
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随后购买了50架单座P-80(海军编号为TO-1,后改称TV-1)和698架双座改型机(最初称为TO-2/TV-2,后改称T-33B),分别用作陆基的战斗机和教练机。不过,在P-80基础上衍生的军用飞机与美国海军的缘份还没有结束。尽管P-80无缘在航母上服役,但洛克希德公司与美国海军的渊源才刚刚开始。P-80“流星”战斗机在1948年以后改称F-80,是美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该机最大速度达810千米/小时。P-80系列飞机不仅是从基准型战斗机衍生出一系列飞机的典范,也成为洛克希德公司舰载飞机的滥觞。该公司后来还研发了S-3“北欧海盗”、F-35B/C“闪电”Ⅱ等舰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