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朝之前并无段氏武威郡之说。 其次此说最早源于明,最早说法是,‘段氏之先,武威郡白人。’ 后更被说成是甘肃的武威郡,然后把史书上记载的与云南有关的段姓的人附会为其祖先,如,段颖,段延等。 再次又附会了来滇时间,有战国,秦,汉,后晋,唐初等各种说法,再后来又因为甘肃武威民族杂乱,段氏又被说成鲜卑人,羌人,氏人,汉人等,总之是种种附会,种种矛盾。 那段氏武威之说究竟源自何处呢?其实武威是来自蒙古对大理段氏的一个封号。大理国亡投降后,段氏仍被蒙古封“世袭总管,赐虎符,领大理、威楚、鄯阐、统矢、会川、建昌、腾越等城,自万户以下皆受节制。” 其后段氏参与了蒙古平云南,打缅甸,占越南,灭南宋等战争,由于屡立功勋,大理国末皇段兴智死后被蒙古追赠为‘理国向义天定贤王’,而率白族军队随蒙古军作战的领兵大将大理国末皇段兴智叔父段福被封为武威公,如,明,《景泰云南图经志》卷七《元诗》中载“段福,段氏后,封武威公。” 又如,元至正九年(1349年)一篇大藏经记中有“……知州信苴贤,武威公之嫡孙。” 另有大理第一任总管段日(实)被封“武定郡公”,或“武定公”,姚安路总管高明封“武德公”。从段实被称为“武定郡公”,“武定公”看,段福“武威公”也可称“武威郡公”,因此,武威其实只是段福一个封号而已,其子孙因称“武威公”之裔,到了明代就被人错讹到甘肃武威上了,后人以讹传讹,错上加错,最后就被演绎成大理段氏为甘肃武威郡人了。 顺便提一句,现在湖南湖北的十万白族就是跟随“武威公”段福灭南宋后未归流落当地的白族军人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