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头条号 / 共识网
链接:http://toutiao.com/i6293765798448071169/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一、只有国学研究者自身加强修行国学才不至粗俗化 袁训会:应该讲,从1990年代以来,执政者就开始逐步重视国学,也一直提倡复兴传统文化,但是国学作为一种存在,在现实层面却比较尴尬,现在一讲到国学很多人就会想到于丹讲的那种鸡汤式国学,影响很大;再就是很疯狂的,主张要恢复跪拜等各种礼仪之类的国学。但显然在今天这样一个现在中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化生活方式,如果国学不能从各个层面和现代性做一个打通,这种尴尬境地恐怕还会继续保持。方朝晖:你讲的确实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国学发展到今天,确实应当好好思考和反省这个问题,因为如果从事国学研究的这些人自己不能正确面对这些问题,还是被民族主义继续被绑架下去的话,国学研究很难真正有意义。我想首先要从宏观或者历史角度来看,1990年代国学兴起以来,时间只有20多年,也不是很长,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经过文革那样的伤残以后出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另一方面来讲,从事国学研究的人要有一种反省意识。现在国学的尴尬局面很大程度上是从事国学的这些人本身有关系,他们自己在精神世界方面,在灵魂深处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状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是决定国学将来能不能走出目前困境的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这里有两个东西对国学的健康发展很重要。第一,从内的角度来讲,国学研究者自身在精神上信仰方面达到什么程度。古人没有一个抽象的国学概念,他们是儒家、道家或佛家,而核心都是以修行为基础。国学本身是修行的学问。修行就意味着不是成天到晚拿本书去上课、去著书立说,去发论文,或讲理论。国学最重要的东西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反省、自我面对,包括静坐、自省、待人、接物等等。古人看一个人有没有学问,首先看的是你和家人、领导、朋友、亲戚等的关系怎么处理的,这些都是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具体的东西。为此需要修行。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以修行为基础的国学,在今天尤其在儒学圈子里还很不够。也许可以说道家和佛教还保持了修行传统。搞儒家的人现在主要都是大学或者教育体制、科研机构里的老师,这些老师所在机构的任务是做研究,从事知识化生产。今天很多从事国学研究非常优秀的学者,都没有办法摆脱今天科研制度和教育体制所加给他的科研任务、教学任务和出版任务,即使他情感上认同国学,甚至自称自己就是一个儒者、儒生或儒家,也没有办法像古人那样完全以修行为主。也就是说,这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锤炼出一套真正有效的修行程序和方法。我有时候想,我们也许应该通过重建书院等一类道场的方式,以修行为主,在修行基础上教书育人,直接把主要任务回到自我修炼上去,修炼到什么样的程度能够决定我们自身达到什么样的境界,而且决定我们最终建立什么样的信仰。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和这个时代一样的浮躁,没办法真正认识自己心灵的误区,从而容易把国学粗俗化,仅凭自己的一些概念式理解来倡导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