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三堂吧 关注:53贴子:3,452
  • 1回复贴,共1

书法家人文关怀的史鉴与实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书法家人文关怀的史鉴与实践
《砥柱铭卷》节选
  在纷繁的艺术活动中,书法家和书法艺术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如何发挥人文价值?这都是关乎书法发展和书法实践的重要问题。
书法家人文关怀的艺术源流
  “人文”一词意义极为丰富。“文”在《说文解字》中释作“错画,象交文”,后引申为纹理、文采、文字、文辞、文学,包括礼乐制度、法令条文等等。《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人文”与“教化”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
  “文人”有弘道与教化的责任,这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国汉字是承载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而书法恰恰以这种载体为创作对象,所以书法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具有核心的地位。
  书法艺术的人文关怀,指书法家借助特定内容的文字,并通过作品的笔墨形式所表达的人文关怀。唐孙过庭《书谱》谓:“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宋代书法艺术,最重人文关怀,这其中尤以黄庭坚为典型代表。据笔者研究,黄庭坚把书法视作文人在修身治经之外,最重要的雅好。并强调书法具有弘道义、助风俗、解人困、利佛缘、畅文思的功能。
  《砥柱铭卷》就是一件充满人文关怀的重要书作。该作文字是唐代名相魏征的《砥柱山铭》,黄庭坚先后多次与青年朋友书写此文,以此告诫青年人在世风倾颓之中,要坚持道义,不随世碌碌而勇猛精进,心存砥柱。
  明代项穆《书法雅言》把书法的中和之美与规矩法度上升到哲学高度,认为“穹壤之间,莫不有规矩;人心之良,皆好乎中和”。又说“法书仙手,致中极和,可以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蕴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觉之良心,功将礼乐同休,名与日月并曜。”把书法的人文境界推到一个极致。


IP属地:山东1楼2016-06-13 18:35回复
    书法家人文关怀的客观实践
      书法家应该接续中华文人的优秀传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对社会道德、文明礼仪的弘传与教化,做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意识、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物质需求的欲望膨胀发展,让有些人行为失范,思想空虚,出现信仰危机。社会文明的进步与转型,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渐变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文人肩负着传承文明、滋养民心,行道弘德的重要使命。书法家应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担当。
      书法家以诗词歌赋进行创作,还具有另一方面的现实意义。当代书法面临来自现代科技的严重挑战。毛笔书写已经退出日常生活舞台,书法艺术的文化语境已严重萎缩,书法已成为极少数人所从事的专业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书法家关注社会现实,用文人的情怀与心志,运用包括诗词歌赋等形式,不断介入社会现实,走诗书合璧的路径,把书法家的艺术活动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无疑是拓展书法文化空间,激活并提高大众书法审美意识一条可行的道路。书法艺术要长足发展,书法家在努力提高专业修养,不断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满怀热情地关注社会,拥抱时代。
      (黄君)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3日 15版)


    IP属地:山东4楼2016-06-13 18: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