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平成三年,京都发布第三批招募英才文书,号召天下有志之士赴京为国效力。史称集英令,开启康文盛世。
招募英才文书随着驿马送往全国各地,最南端的九州之地也无缺漏,随处可见张贴的招募英才文书,可谓铺天盖地之势,连田间务农都会聚之论也。
一张招募英才文书被柏木由纪捏在手中,指关节在过度的用力之下发白,这是第三次了,真是不甘心呀。
柏木由纪出身柏木一族,数代相传仅剩独苗一支,在历朝皆是名门望族,传至康文时代则没落微式,靠变卖家产维持武士阶级勉强为生。
眼看天色越来越晚,柏木由纪将手中的招募英才文书折叠好放入怀中,正了正衣袖,才迈进家门,直奔母亲房间,轻轻敲击房门,得到允许后才推门而入。
“母上大人,孩儿想上京赴君召,获取功名光复我族声望。恕孩儿不孝,不能长奉母上大人身边,故来请辞。”
“尔乃柏木一族最后血脉,如有闪失,亲身何以面对先祖,绝此念头。闻邻村有一良女,待吾为尔求之。”
“孩儿四岁立桩,六岁开弓,十二剑道小成,三年后却身无寸功,每念及此,羞也。若母上大人执意如此,愿长跪不起请之。”
“罢也,尔不见南墙,不知悔改,此去立誓建功而衣锦还乡,不可妄念王女,京都之地非吾等可窥。何日启程?何日而归?”
“诺,招募文书期限已近,京都之远,方早行。明日日出而行,他日日落而归里。”
天色刚刚亮白,柏木由纪辞别母亲,便提上行李赴京应召,拿出招募文书和官府推荐信换得驿站通行令牌,踩镫翻身上马,扬鞭之际突然停止,翻出昨日书写信件投递邮部,送往大分。
应召文书如大雪纷飞,京都驿站一日竟耗粮数石,一时传为佳话,天佑康文。半月之后,京都驿站前门可罗雀,殿试之人不足三十人。
康文君下令,以第三次招募英才为题,命诸公子和公主入朝复议。
太一殿内传来糟杂之声,康文君高居皇位之上,俯视众臣不露喜怒,今日议政之事为招募英才也非为招募英才,殿堂之下,诸公子和公主个个观鼻端白,并不发表任何意见。康文君心中暗恼,环视一周后,首命大公子抛砖引玉。
“依儿臣所见,设文武双台,名次高低证能力。”
太子中规中矩的答案让康文君并不满意,再命三公子提议。
“儿臣觉得,我朝制度完善,不必再设重试,能力强者自然胜任重任。”
在诸多公子中,康文君最喜大公子,一言一行唯自己所从。二公子精通旁门左道,志在游乐。三公子虽有克制,但争强好胜之心难以掩盖。
由于帝位来源不正,康文君并没有在诸公子中立下太子,反而暗中打压帝位候选者,时不时出题考察。至于招募英才之事,康文君心中早有定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此番议朝无非是要看看诸公子的心思。
晌午接近,康文君已大势在握,准备宣退朝,目光所向落于桐子公主,乃康武君的遗孤,虽表现与世无争,但身后势力不可小窥。
“桐子可有提议?”
“阳菜乃一介女儿身,对朝中大事并无兴趣。”
“那桐子已过笄礼,夫婿却无可指,今朝招募英才,可选一郎婿配之,此事甚好!”
平成三年末,康文君宣告天下,第三批招募英才有二十五人,编入京都御前行走。其中柏木由纪榜上有名。
平成三年,京都发布第三批招募英才文书,号召天下有志之士赴京为国效力。史称集英令,开启康文盛世。
招募英才文书随着驿马送往全国各地,最南端的九州之地也无缺漏,随处可见张贴的招募英才文书,可谓铺天盖地之势,连田间务农都会聚之论也。
一张招募英才文书被柏木由纪捏在手中,指关节在过度的用力之下发白,这是第三次了,真是不甘心呀。
柏木由纪出身柏木一族,数代相传仅剩独苗一支,在历朝皆是名门望族,传至康文时代则没落微式,靠变卖家产维持武士阶级勉强为生。
眼看天色越来越晚,柏木由纪将手中的招募英才文书折叠好放入怀中,正了正衣袖,才迈进家门,直奔母亲房间,轻轻敲击房门,得到允许后才推门而入。
“母上大人,孩儿想上京赴君召,获取功名光复我族声望。恕孩儿不孝,不能长奉母上大人身边,故来请辞。”
“尔乃柏木一族最后血脉,如有闪失,亲身何以面对先祖,绝此念头。闻邻村有一良女,待吾为尔求之。”
“孩儿四岁立桩,六岁开弓,十二剑道小成,三年后却身无寸功,每念及此,羞也。若母上大人执意如此,愿长跪不起请之。”
“罢也,尔不见南墙,不知悔改,此去立誓建功而衣锦还乡,不可妄念王女,京都之地非吾等可窥。何日启程?何日而归?”
“诺,招募文书期限已近,京都之远,方早行。明日日出而行,他日日落而归里。”
天色刚刚亮白,柏木由纪辞别母亲,便提上行李赴京应召,拿出招募文书和官府推荐信换得驿站通行令牌,踩镫翻身上马,扬鞭之际突然停止,翻出昨日书写信件投递邮部,送往大分。
应召文书如大雪纷飞,京都驿站一日竟耗粮数石,一时传为佳话,天佑康文。半月之后,京都驿站前门可罗雀,殿试之人不足三十人。
康文君下令,以第三次招募英才为题,命诸公子和公主入朝复议。
太一殿内传来糟杂之声,康文君高居皇位之上,俯视众臣不露喜怒,今日议政之事为招募英才也非为招募英才,殿堂之下,诸公子和公主个个观鼻端白,并不发表任何意见。康文君心中暗恼,环视一周后,首命大公子抛砖引玉。
“依儿臣所见,设文武双台,名次高低证能力。”
太子中规中矩的答案让康文君并不满意,再命三公子提议。
“儿臣觉得,我朝制度完善,不必再设重试,能力强者自然胜任重任。”
在诸多公子中,康文君最喜大公子,一言一行唯自己所从。二公子精通旁门左道,志在游乐。三公子虽有克制,但争强好胜之心难以掩盖。
由于帝位来源不正,康文君并没有在诸公子中立下太子,反而暗中打压帝位候选者,时不时出题考察。至于招募英才之事,康文君心中早有定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此番议朝无非是要看看诸公子的心思。
晌午接近,康文君已大势在握,准备宣退朝,目光所向落于桐子公主,乃康武君的遗孤,虽表现与世无争,但身后势力不可小窥。
“桐子可有提议?”
“阳菜乃一介女儿身,对朝中大事并无兴趣。”
“那桐子已过笄礼,夫婿却无可指,今朝招募英才,可选一郎婿配之,此事甚好!”
平成三年末,康文君宣告天下,第三批招募英才有二十五人,编入京都御前行走。其中柏木由纪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