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府大联考吧 关注:18贴子:194
  • 8回复贴,共1

高考志愿填报催生天价咨询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央视新闻6月11日消息,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即将面临志愿填报“大考”。从去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6-12 12:06回复
     央视新闻6月11日消息,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即将面临志愿填报“大考”。从去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
      在这种背景下,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的“天价”。这类高考志愿咨询服务靠谱吗?“花钱填报”真能帮考生进入理想的大学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6-12 12:07
    回复
      2025-07-24 07:26: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填报催生“天价”咨询费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其实早在高考前,一些咨询机构就已经在线上线下开办了高考志愿填报培训班。
        某考后填报志愿咨询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在高考结束后的线下培训班场次不会太多,“因为专家这个时候一对一服务的学生太多了,精力顾不过来,我们最多安排一到两场就完事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6-12 12:07
      回复
           大数据填高考志愿咨询费炒至上万,实际并无“大数据库”支持
          记者发现,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服务已经发展成为系列的产品,只要输入“高考志愿”进行搜索,马上会出现包括高考志愿填报手册、高考志愿填报秘籍攻略、高考志愿卡等等一大批相关产品,其中就有资深老师“一对一”报考咨询服务,价格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6-12 12:07
        回复
            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志愿填报通过率是百分之百,如果今年给你报你没过,我们全额退款,这是写在合同里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咨询机构还推出了专家级套餐服务,包括潜能测评、生涯规划加志愿填报,套餐种类丰富,费用也居高不下。如资深专家的全程服务费是39800元,培训机构承诺,整个服务过程会一直持续到考生被大学录取。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6-12 12:08
          回复
              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志愿填报通过率是百分之百,如果今年给你报你没过,我们全额退款,这是写在合同里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咨询机构还推出了专家级套餐服务,包括潜能测评、生涯规划加志愿填报,套餐种类丰富,费用也居高不下。如资深专家的全程服务费是39800元,培训机构承诺,整个服务过程会一直持续到考生被大学录取。
              当记者对交费后是否能保证被录取心存疑虑时,几乎每家机构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并且都表示,他们所提供的方案是运用大数据得出来的,可靠程度非常高。
               利用大数据填报志愿靠谱吗?
              填报高考志愿的确是个技术活,它需要准确而详实的数据支撑,但是大数据不只是数据多,它的内涵是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和研判,来掌握和满足考生和家长最精准的需求。在一份价值数万元的填报志愿方案里,大数据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6-12 12:09
            回复
                但目前能够提供报考咨询的各家机构谁又能拥有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呢?实际上,某在线教育机构人员透露,并没有很明确的大数据分析方式。
                同时专家指出,如果数据推测出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很低,从而就会出现很多考生报考这个专业,反而会把分数抬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这些数据只能呈现过去,不能预测到未来。当考生依据数据做出选择时,就会改变这个数据未来的状况,所以我建议各位家长一定要留心。”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6-12 12:10
              回复
                  选择大学和专业时,合适自己最重要
                  考生该如何填报志愿?业内专家建议,考生应先根据个人成绩缩小报考大学范围,再综合考虑个人性格和职业的对应关系、个人未来职业倾向等多方面因素报考。
                  中国教育网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大数据能算出一定填报规律,但是没有办法算出考生的喜好,所以这些产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依赖。“我特别想提醒家长和考生,我们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和更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排名更好的学校和专业”。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6-12 12:10
                回复
                  2025-07-24 07:20: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专家提醒,完全相信大数据和咨询机构填报志愿会带来新的风险。怎么填事关考生的前途,家长和考生应做好功课、心中有底,才能理性地做出判断和选择。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6-06-12 1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