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日本动漫里都有对于主炮前向固定的偏执,比如赫赫有名的宇宙战就大和号和超级机器人大战OG系列。而在高达系列里,提到舰艏巨炮,第一想到的应该就是拟阿伽玛的超级米加粒子炮了。
拟阿伽玛的下部米加粒子炮为固定式,位置位于舰体中部,舰桥与主弹射甲板下方,基本上处在舰体中轴线上(对照左右弹射甲板,会发现主甲板被抬高了)。
为追求威力,可见的炮身(那又黑又粗的大管子)仅为粒子压缩部分(传统上所指的炮膛,图中那一团闪光物便是米加粒子),集束部分为固定于甲板中的集束器(那些圈圈)。
如此布置的缘由:采用传统炮身(想实弹火炮一样,粒子压缩于炮膛内,由炮管集束定向),则火炮总体积接近舰体全长1/2,过于庞大;巨大的体积舍得炮身易于遭受攻击(典型的对比是麦哲伦级的主炮,想象一下要是把超级米加粒子炮设计成这样的常规形式,那炮管的体积……)。所以应用了非常规设计,使集束段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以此减重减体积。而基于阿伽玛总体设计,使得拟阿伽玛唯一有足够长度布置集束器的位置,便是舰艏下方的那一长段而已。所以对于拟阿伽玛来说,主炮向前固定是为了换取巨大威力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注:拟阿伽玛的主炮是与反应堆直连的,使用主炮时推进器不可用,这也是追求威力的代价。至于为何布置于主甲板下方而不是左右甲板,则是便于配平,避免舰体重心过于偏向一侧导致机动困难。






拟阿伽玛的下部米加粒子炮为固定式,位置位于舰体中部,舰桥与主弹射甲板下方,基本上处在舰体中轴线上(对照左右弹射甲板,会发现主甲板被抬高了)。
为追求威力,可见的炮身(那又黑又粗的大管子)仅为粒子压缩部分(传统上所指的炮膛,图中那一团闪光物便是米加粒子),集束部分为固定于甲板中的集束器(那些圈圈)。
如此布置的缘由:采用传统炮身(想实弹火炮一样,粒子压缩于炮膛内,由炮管集束定向),则火炮总体积接近舰体全长1/2,过于庞大;巨大的体积舍得炮身易于遭受攻击(典型的对比是麦哲伦级的主炮,想象一下要是把超级米加粒子炮设计成这样的常规形式,那炮管的体积……)。所以应用了非常规设计,使集束段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以此减重减体积。而基于阿伽玛总体设计,使得拟阿伽玛唯一有足够长度布置集束器的位置,便是舰艏下方的那一长段而已。所以对于拟阿伽玛来说,主炮向前固定是为了换取巨大威力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注:拟阿伽玛的主炮是与反应堆直连的,使用主炮时推进器不可用,这也是追求威力的代价。至于为何布置于主甲板下方而不是左右甲板,则是便于配平,避免舰体重心过于偏向一侧导致机动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