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城历史吧 关注:449贴子:53,171
  • 14回复贴,共1
作者 孙铁林 屈军卫
一、东武阳县设置年代及其名称来源
东武阳县是以古武水命名的西汉古县。史籍载:
禹治漯水流经东武阳县;东武阳漯水出;东武阳县在
武水之阳;漯水亦或武水矣。 据考证,漯水与武水实
为一水而在不同时期的两个称谓。故而,要想探讨东
武阳县设置年代, 首先要了解漯水至武水的演变过
程。
(一)漯水的三种流经形态
其一,《尚书 · 禹贡》载:“浮于济、漯,达于河。 ” [1]
(143) 《汉书 · 地理志》东武阳县注:“禹治漯水,东北至千
乘入海,过三郡,行千二十里。 ” [2](1557) 《通典》卷一百七
十二:“漯川在汲郡东一里。”此三句话勾画出漯水原
始的、完整的流经形态。 即:漯水为古黄河重要支流
之一, 上游自汲郡南由黄河分出, 东北流经东武阳
县,再东北行至千乘入海,全长一千余里。 其二,《后
汉书·郡国志》载:“东武阳濕(漯)水出” [3](3450) 。 其三,
《水经注 · 卷五》载:“今漯水上承河水于武阳县东南” [4]
(80-81) 。试将古漯水的后两种流经形态与第一种流经形
态相比较发现, 自东武阳县至汲郡南入河口的那一
段漯水消失了。或许正是漯水上游这段河道的消失,
隐匿了漯水演变成为武水之史实。
(二)武水的形成
《汉书 · 地理志》东郡东武阳县条,应劭注曰:“武
水之阳也” [2](1557-1558) 。 可见,东武阳县设置年代在武水
形成以后。《汉书 · 沟洫志》记载了黄河曾有两次一分
为二的史实。 其一,“乃酾二渠以引其河”。 其二,“而
导河北行二渠”。《史记 · 河渠书》亦同。前者是指大禹
治水使然,后者是汉武帝塞瓠子决口后所致。其注释
者曰:“二渠,其一出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则漯川
也。 ” [5](1675) 自塞瓠子决口,河行漯水期间,由于水流量
增加,河道长度、广深、流经河道、流经形态被改变,
漯川已经不能称其为原来的漯川了,亦或按禹河、郑
国渠、汉武帝太始二年开凿之白(公)渠等,以治理者
姓名或官称为新水命名, 故而汉武帝塞瓠子后所形
成的河道,不再称其为漯水而称之为武水。 然而,汉
武帝之谥号“武”在其驾崩后才会有。所以,武水之名
36 — —
最早应出现在汉武帝之后, 汉昭帝初年。 《水经注》
载:“然则漯水亦或武水矣” [4](81) 。 郦氏之说印证了上
述推断。 然而,正当武水之名刚刚公之于社会不久,
黄河又决口于馆陶,形成屯氏河。新形成的武水再度
被改变, 至少自东武阳县至瓠子入河口那段河道又
被废弃。 自此,武水不再是黄河主要支流,其社会关
注度大打折扣,武水之名也随之成为历史。
(三)东武阳县设置年代
武水之名最早始于汉昭帝元年, 应为东武阳县
设置年代之上限。《汉书 · 霍光传》载:汉宣帝本始二年,
下诏“其以河北、东武阳益封光万七千户” [6](2947) 。 汉昭帝
驾崩后,以霍光为首的群臣策立昌邑王。 不久,察其
无德,奏明太皇太后,废昌邑王,终立宣帝。 实际上,
自汉武帝驾崩至宣帝本始二年, 君臣均忙于废立之
事,无暇调整行政区划。 因而,东武阳县设置时间是
汉昭帝时代,即公元前 86 年至公元前 74 年之间。
(四)东武阳县名称来源
《汉书 · 地理志》东武阳县条注,应劭曰:“武水之
阳也”。 倘或正当武水空前盛势之时,在其北岸设置
新县,以武水命名理所当然。 在此之前,先秦已设武
阳县(今四川彭山县境),西汉又有南武阳县(今山东
平邑县境)。 于是,在其前加“东”字,以示区别,称之
为东武阳县。


1楼2016-06-05 10:44回复
    二、东武阳县历史沿革
    西汉始置东武阳县, 属东郡。 王莽新朝改为武
    昌。东汉复曰东武阳,先属东郡,曾为东郡治所,后改
    隶魏郡。 曹魏属阳平郡。 晋因之。 北魏改曰武阳县或
    曾曰牙阳县,仍属阳平郡。北齐废。北周复置,仍曰武
    阳县,属武阳郡(今山东莘县东南十里)。隋开皇十六
    年置莘州,武阳县属之。 隋大业三年废莘州,武阳县
    改属武阳郡(今河北大名县大街乡)。唐属魏州,贞观
    十七年省武阳县入临黄(今河南范县东南二十二里
    临黄集)、莘二县。 永昌元年复置,改曰武圣县。 开元
    七年更名朝城县。 元和中隶澶州,后复属魏州。 天佑
    三年复曰武阳县。 五代后梁因之。 后唐复曰朝城县。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改魏州为兴唐府、广晋府
    和大名府,县从属之。北宋仍曰朝城县,先属大名府,
    崇宁四年( 1105 )与南乐县改属开德府。 《宋史·河渠
    志》载:“明道二年( 1033 )徙大名之朝城县于社婆
    村。 ” [7](2267) 金因之。 元属濮州。 明初省,寻复置。 清属
    曹州府。 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 1925 年属东昌道。
    1928 年属山东省。 1945 年初,由朝城县西北部之张
    鲁、王奉两区与元城县组建元朝县,县政府驻大名县
    北峰村。 1949 年 8 月废元朝县 [8](45) 。 1953 年与观城县
    合并成立观朝县,县政府驻今山东莘县朝城镇。 1956
    年撤销观朝县,北部并入山东莘县。
    三、东武阳县及武阳郡城址考证


    2楼2016-06-05 10:45
    回复
      赞!俺需要细细消化这篇研究。


      4楼2016-06-05 11:01
      收起回复
        辛苦了,很祥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6-06 00:15
        收起回复
          这么多史枓找齐真不容易,老兄费了工夫了。大赞一个。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6-06 07:46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6-06 13:34
            收起回复
              考证得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6-06 14: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