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修订的教育导向和社会潮流
苑广阔
媒体近日从语文出版社获悉,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已进入《2016年义务教育用书目录》。新修订的教材全套共计18册,供义务教育一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使用,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15%,40%的课文被更换,增加了古诗文及中华传统文化比重。(综合多家媒体近日报道)
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次修订,都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次也不例外。总体上来看,这次语文教材大修订,符合当下的教育导向和社会潮流,也符合全国教育工作者和公众的期待。比如这次修订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教材内容替换:新设课文一方面增加了古诗文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这对学生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是非常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时代性,强调了时代感,更加贴近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这种修订方向,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
再比如,为中小学教育减负是最近几年的一个热点话题,这次语文教材修订,对此也有所体现——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了15%。虽然教育减负不能仅仅通过减少课业数量来实现,但减少课业却是减负的重要基础,这种导向值得肯定。与此同时,新教材在语言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上,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了理解运用的内容,更加强调语言文化的现实应用性,避免教育和现实出现严重脱节,这显然也是一大进步。
一次动作这么大的教材修订,难免会有不同的声音。比如原来的教材中有一篇《谁勇敢》,讲的是一个孩子为了保护其他孩子不受马蜂蜇,把身体扑在马蜂窝上,文章的结论是这个孩子最勇敢。对这篇文章,有些人特别是一些教师认为应该保留,但笔者认为,新教材将其删除,恰恰体现了引导未成年人见义智为、保护自身利益的时代需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足以说明本次中小学语文教材修订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全国几百万人使用的语文教材,其编订工作不但要“讲原则”,而且也要“讲智慧”,实现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以便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更好地得到情感和审美的熏陶。这是一门大学问,也是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环节都要坚持的原则。
苑广阔
媒体近日从语文出版社获悉,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已进入《2016年义务教育用书目录》。新修订的教材全套共计18册,供义务教育一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使用,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15%,40%的课文被更换,增加了古诗文及中华传统文化比重。(综合多家媒体近日报道)
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次修订,都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次也不例外。总体上来看,这次语文教材大修订,符合当下的教育导向和社会潮流,也符合全国教育工作者和公众的期待。比如这次修订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教材内容替换:新设课文一方面增加了古诗文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这对学生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是非常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时代性,强调了时代感,更加贴近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这种修订方向,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
再比如,为中小学教育减负是最近几年的一个热点话题,这次语文教材修订,对此也有所体现——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了15%。虽然教育减负不能仅仅通过减少课业数量来实现,但减少课业却是减负的重要基础,这种导向值得肯定。与此同时,新教材在语言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上,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了理解运用的内容,更加强调语言文化的现实应用性,避免教育和现实出现严重脱节,这显然也是一大进步。
一次动作这么大的教材修订,难免会有不同的声音。比如原来的教材中有一篇《谁勇敢》,讲的是一个孩子为了保护其他孩子不受马蜂蜇,把身体扑在马蜂窝上,文章的结论是这个孩子最勇敢。对这篇文章,有些人特别是一些教师认为应该保留,但笔者认为,新教材将其删除,恰恰体现了引导未成年人见义智为、保护自身利益的时代需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足以说明本次中小学语文教材修订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全国几百万人使用的语文教材,其编订工作不但要“讲原则”,而且也要“讲智慧”,实现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以便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更好地得到情感和审美的熏陶。这是一门大学问,也是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环节都要坚持的原则。